王福兴
(河南省辉县市畜牧局,辉县 453600)
猪回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回肠功能,造成回肠粘膜增生、坏死或出血。感染严重时可以影响到空肠、结肠和盲肠。直接导致猪的肠道吸收功能降低。感染猪进而表现为生长速度缓慢和饲料转化率降低。由于此病致死率较低,虽然给我们中小规模猪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往往未引起养猪业者的高度重视,对我们养猪事业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带来很大的隐患。
资料显示,本病最早发现于1931年,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弄清病原。发生于世界各地,我国的猪回肠炎在每个地方猪饲养场发病率逐年上升。笔者近几年在豫北地区的中小规模养猪场业主、技术人员培训、咨询过程中时而发现病例,经分析、现场诊断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减少了猪场的损失。猪回肠炎危害和损失方面主要是导致发病猪腹泻、生长速度降低、有一定的死亡率和淘汰率、猪舍占用时间延长、饲料转化率下降、人工防治费用增加等。
猪回肠炎的病原是细胞内劳森菌,本菌系细胞内寄生,革兰氏染色阴性,呈短杆状,两端呈锥形或钝圆形。在回肠增生的病变组织中往往可分离到其他致病微生物,如弯曲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这就提示我们本病常与其他动物疫病存在混合感染。本菌能长时间存活在粪便之中,对外部环境适应较强,对一般的消毒药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对双链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敏感。
本病在实践中侵害的猪场多种多样化,包括饲养条件较好的实行全进全出的猪场和实行早期断奶的猪场。这就说明所有猪场都对此病易患。主要发生在6~18周龄的猪,发病率5%~40%之间,致死率一般在10%左右,混合感染发生时致死率高达40%~50%。急性病例常常是引种引进外表健康、携带本菌的种猪引起,发生暴发性急性猪回肠炎,以后在本场转为慢性。各个年龄段的猪均可感染,有的虽无临床症状,但仍可通过粪便排菌,污染环境,成为污染源。本菌可在鼠体内繁殖,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灭鼠有利于控制动物疫病传播。工作人员的服装、靴子和器械均可携带本菌,运输车辆、打扫粪便的工具等污染了其他的猪栏、猪舍,造成传播范围的扩大。
一些应激性因素可诱发本病发生:
(1)饲料管理因素:饲料含铜量高,饲料颗粒过小、转群、混群、过热、过冷、昼夜温差过大、猪舍内湿度过大、饲养密度过高、突然变换饲料等。(2)频繁引进后备种猪。(3)饲料、饮水中突然变换抗生素造成菌群失调。(4)疾病因素:猪发生其他疾病造成抵抗力下降可诱发回肠炎。
本病主要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又分为急性出血型、慢性型和亚临床型感染。亚临床感染需通过实验室检查检验方可定性。
主要危害体重20~55 kg的猪,患猪症状轻微,表现为食欲减退,同一猪舍、猪栏内时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增重几乎停止,个别的出现消瘦现象,排出松散水样稀粪,粪便稀软或不成形,成黑色、水泥样灰色或黄色,粪便中有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发病猪栏内体重不一,生长速度受到影响。有些猪食欲下降,虽对饲料感兴趣,但往往吃几口就退槽。回肠肠壁增厚的原因打乱正常的消化吸收能力,造成生成性能下降,增重降低,饲料报酬降低,出栏上市推迟半个月到1个月,常使一群同龄的猪体重差异很大。猪舍占用时间延长,严重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秩序。病情严重的猪往往发生严重、持续性腹泻,使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理想,大部分慢性病例可在发病4~10周后恢复正常。个别病例成为僵猪。
即急性出血性回肠炎,我们所见病例多为新引进种猪中小规模猪场,主要危害80 kg以上的猪,病始初期没有先期的临床症状引起猪突然死亡,随后发病猪粪便为黑色焦油样,或者出现严重的血痢。有的猪场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如辉县市高庄乡孙村李某有6头患本病1周后发生流产。
主要病理变化在小肠末端和结肠前部。回肠粘膜增厚,有的病例呈脑回样,横向或纵向增生。结肠前部整个肠壁变厚、变硬,类似于息肉。有的病例整个回肠变粗、变硬,如橡胶管样。有的病猪回肠粘膜出现溃疡,表面覆盖有黄色、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紧相连结肠系膜水肿。急性病例回肠可见血凝块或未完全凝固的血液,外观呈红色血肠。大肠前部有类似回肠病变,程度较轻。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猪回肠炎单从临床症状难以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剖检的病例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这个方法适用于基层使用。确诊必须结合进行实验室的病原体检查方可。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痢疾、猪结肠炎、猪副伤寒引起的肠炎区别以正确诊断而制定综合防治方案。
(1)加强饲养管理。优化猪舍环境,避免转圈、饲料因素等易引起应激的因素发生。消灭鼠类、苍蝇等传播媒介。
(2)选用敏感消毒药物。如百毒杀、碘伏等,完全彻底冲洗,将粪便、排泄物冲洗干净后科学全方位消毒,减少疫情的发生。工具、工作人员服装、鞋子作好消毒工作。
(3)注意观察。饲养人员、场里的技术人员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及时观察猪群,发现异常及时尽早作出诊断。
(4)隔离。在确诊后隔离治疗病猪,采取措施阻断疫病传播,防止下一批猪感染。若本场发生此病,未发病猪可通过饮水、饲料给药,预防感染。
(5)治疗。发病猪保证充足的饮水,选用敏感抗生素饲料,饮水中给药即可。我们一般推荐使用林可霉素、壮观霉素10 mg/kg体重,连用7~10 d。80%支原净每吨料加125~150 g.急性病例推荐注射支原净10~15 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 d。饲料还可加入活性炭、次碳酸铋以保护肠粘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