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莉 张红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000)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损害临床及神经电生理表现特点
沈雪莉 张红雷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 沈阳 110001)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周围神经损害;神经电生理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主要累及脊髓侧索和后索,临床表现以侧索受累的锥体束征和后索受累的深感觉障碍为主;此外,周围神经、视神经、大脑白质亦可受累,且周围神经受损较常见。本文分析42例SCD周围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特点,希望对SCD周围神经损害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意义的依据。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SCD的患者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43~76〔平均(50.3±11.2)〕岁。既往长期饮酒史14例,浅表胃炎6例,行胃切除手术3例,长期素食者8例,胆囊炎4例,合并甲亢2例。
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①起病形式及首发症状:42例均为亚急性及慢性起病,病程13 d~10年;首发症状:四肢麻木8例(19%);双下肢无力13例(30.9%);双下肢麻木、无力16例(38.1%);走路不稳 3例(7%);四肢无力、尿失禁 2例(4.7%)。②主要临床症状: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踩棉花感32例(76.2%);四肢麻木、无力10例(23.8%);括约肌功能障碍19例(45.2%);胸腹部束带感15例(35.7%);视力下降2例(4.7%);计算力、记忆力减退8例(19%);精神异常5例(11.9%)。③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双下肢肌力降低(Ⅰ~Ⅳ级)32例(76.2%);四肢肌力降低(Ⅰ~Ⅳ级)10例(23.8%);四肢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9例(21.4%);四肢腱反射减弱、病理征阳性29例(69.1%);四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4例(9.5%);深感觉障碍、昂白氏征阳性35例(83.3%);双下肢末梢型痛觉减退14例(33.3%);四肢末梢型痛觉减退18例(42.8%);有感觉障碍平面者9例(21.4%)。
1.3 辅助检查:①血液生化检查: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检查,平均血红蛋白浓度(72±45.9)g/L,24例(57.1%)患有贫血,符合大细胞贫血者18例(42.8%);平均 Vit B12浓度为(87.6 ±54.5)pg/ml,血清 Vit B12水平降低 35 例(85.7%),血清Vit B12水平正常4例(9.5%),增高3例(7.1%)(服用过Vit B12)。肝功轻度异常5例(11.9%);血糖升高6例(14.3%)。② 脊髓MRI检查:38例进行了脊髓MRI检查,12例(31.5%)可见脊髓内异常信号,为斑片状或长条状略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增强效应,病变多偏于后索存在,病变累及颈段2例、胸段7例、颈胸段同时受累3例。③神经电生理检查:42例均进行神经传导速度、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及肌电图检查,由本科神经电生理检查室进行。④脑电图检查:行脑电图检查5例,其中3例为广泛中度异常,2例为轻度异常。
1.4 方法 对42例SCD患者进行神经损害程度积分评定〔1〕,包括①定性积分:仅有神经电生理改变1分;电生理改变+临床体征2分;同时有MRI等影像学异常3分;②定位积分:侧索、后索、周围神经和脑中的任意1个部位1分;增加1个部位加1分。定性积分与定位积分相加即为神经损伤积分,积分越高、临床表现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清Vit B12水平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用直线相关分析。
2.1 SCD神经损害程度与Vit B12缺乏及贫血程度的关系
Vit B12水平与神经损害程度积分无显著相关(r=-0.059,P>0.05);血红蛋白浓度(贫血程度)与神经损害程度积分也无显著相关(r=-0.265,P>0.05),说明 SCD神经损害程度与Vit B12水平及贫血程度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2.2 SCD周围神经损害神经电生理特点 18例(42.85%)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其中8例伴运动诱发电位有波幅降低;24例(57.1%)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例伴有体感诱发电位波幅降低。说明SCD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是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均可受累,以神经的脱髓鞘改变为主,表现为传导速度的减慢和潜伏期的延长,部分病例伴有轴索的损伤,表现为诱发电位波幅的降低;相对于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更易受累。
SCD是由Lithein等在1887年首先描述的一种与恶性贫血相伴随的脊髓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可能是由于Vit B12缺乏引起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病变为主的变性疾病,少数可累及视神经和大脑白质〔2〕。Vit B12缺乏所致SCD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多种代谢因素、细胞内Vit B12的储存及转运障碍、遗传因素等均与SCD的发病有关〔3〕,因此血清Vit B12含量下降和巨细胞性贫血只是SCD中的一部分表现,而且与SCD患者病情程度不一定平行〔4〕。本组42例SCD患者的神经损害程度积分与血红蛋白浓度以及血清Vit B12水平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
目前认为SCD主要的发病机制是体内Vit B12缺乏所致的Vit B依赖酶缺陷,使体内蛋氨酸合成下降,从而导致胆碱和含磷脂的胆碱合成障碍。由于机体缺乏腺苷钴胺,引起甲基丙二酰辅酶A及其前体丙酰辅酶A堆积,合成的异常脂肪酸进入脂质,使神经脱髓鞘、轴突变性,导致神经元死亡〔5〕。
SCD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以下肢神经损害为主,且多是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表明周围神经损伤是以髓鞘脱失为主,可能同时存在轴索病变,此类患者往往遗留神经功能缺损,其可能机制是由于脊髓损伤引起周围神经营养障碍所致〔6〕。本组42例SCD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的患者进行的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显示,18例(42.85%)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其中8例伴运动诱发电位有波幅降低;24例(57.1%)有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10例伴有体感诱发电位波幅降低,进一步说明SCD周围神经损害是以神经的脱髓鞘改变为主,可同时伴有神经轴索的损害,相对于运动神经,感觉神经更易受累。
因此,当发现患者有脊髓后索、侧索损害表现,特别存在导致Vit B12缺乏因素的患者,应积极进行神经电生理及肌电图检查,对亚临床病灶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尤其对临床不典型或血清VitB水平正常的SCD患者更有重要意义。
1 周 晋,孟 然,李国忠,等.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缺乏和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90-3.
2 Healton EB,Savage DC,Brust J,et al.Neurologic aspect s of cobalamin deficiency〔J〕.Medicine,1991;70(2):229.
3 Surtees R.Biochemical pathogenesis of subacute combined degener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and brain〔J〕.J Inherit Metab Dis,1993;16:766-70.
4 王 岚,蒋雨平.亚急性联合变性与维生素B12〔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0;8:139-41.
5 李大年.现代神经内科学〔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2002:770-1.
6 郭晓玲,黄旭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研究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5;26:234.
R744.6
A
1005-9202(2011)12-2332-02
1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
沈雪莉(1963-),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老年神经系统疾病研究。
〔2010-12-22收稿 2010-12-30修回〕
(编辑 徐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