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县生猪产业现状分析

2011-02-12 10:11高丽格孟德荣杜继红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1期
关键词:全县猪场生猪

高丽格 孟德荣 杜继红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畜牧兽医局,灵丘 034400)

为摸清全县养猪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促进养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1 灵丘县生猪发展的现状

灵丘县地处山西省东北部,大同市东南端。总面积2 732 km2,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428.7 mm,无霜期132~189 d。全县辖3镇9乡,254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生猪产业是灵丘县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扶持下,灵丘县生猪产业发展迅速。

1.1 生产总量

到2010年底,全县生猪存栏3.6万头,比2005年增长3.5%;出栏6.2万头,比2005年增长50.6%;猪肉产量3 330t,比2005年增长10%;实现生猪产值6 203万元,占牧业总产值的22%,占农业总产值的11%,比2005年增长210%。生猪生产在保障市场供给,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和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2 产业布局

灵丘县生猪生产重点在武灵、东河南、上寨3个城镇所在地,占全县生猪饲养量的72.4%;辐射落水河、赵北、史庄、白崖台、下关、石家田6个乡占全县生猪饲养量的26.6%;柳科、红石塄2个乡规模较少,约占全年生猪饲养量的1%。

1.3 产业化水平

目前,灵丘县生猪生产已进入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生猪产业逐步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转变;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和质并举转变。全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发展到120户,出栏达2.976万头,规模养殖占全县出栏总量的48%。年出栏100~500头的规模场(小区)106户;年出栏501~2 000头的8户;年出栏2 001~5 000头的5户;出栏5 000~10 000头的1户。

1.4 标准化养殖

2008~2010 年,全县推广零排放生态发酵床养猪栏舍2 000余平方米。建成年出栏3 0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8个。2010年初,江苏雨润集团投资达亿元的万头种猪场建设项目在灵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灵丘县东河南镇东河南村,由灵丘县沃得利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约为160亩,年提供各类父母代种猪1万头。该项目通过公司派技术员辅助养户管理猪群,公司主要承担销售风险,公司对养殖户的肉猪采取保价回收的措施,使农民养猪不受市场风险的干扰,避免承受市场价格波动造成的损失。现已完成基建工程投资5 500万元,办公室、宿舍、食堂、浴室、11栋猪舍主体工程已完成,室外给排水及消防管道、暖气管道等附属工程已完工,计划2011年初完成室外广场、生产生活区道路建设及设备安装工程等,具备投产条件。

1.5 良种繁育

近年来,灵丘县不断加大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生猪品种改良,在上寨镇上寨村建设了生猪人工授精点,建成种猪扩繁场5个。全县能繁母猪存栏 4 500头,比2005年增长37.5%;主要品种为长白、大白、杜洛克,少量的马身猪和野猪;良种繁育覆盖率占92%,发展基础较好。

1.6 产业链构成

灵丘县2008年投资1 000多万元,建成高蛋白饲料加工厂1座。全年有饲料经销推点8家。有县级定点屠宰场1座,年加工能力20 000头,实际生产能力18 000头。出栏生猪除供本县市场外,主要销往北京、大同、河北张家口等地。

1.7 养殖科技培训与推广

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的横向联系,每年聘请省内外的专家、教授开展技术讲座,培训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养殖大户出外参加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养殖水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巡回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深入小区、养殖户开展培训,帮助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及时传递政策和养殖信息。同时,对全县所有村级防疫人员、生猪养殖大户进行培训,提高生猪养殖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以上措施,更大范围地帮助生猪养殖大户解决生产难题,让大部分规模养殖户能熟练掌握相关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他们的的动物防疫意识,畜产品安全生产和健康养殖意识。

2 生猪产业发展优势

2.1 资源优势

灵丘县有耕地51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谷子、水果、瓜菜等,正常年景粮食产量5万t左右,可为生猪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且灵丘县自然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

2.2 政策优势

2010年省委书记在大同视察时,提出把大同建成北京“菜篮子”的构想。近年来,灵丘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提出了“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稳步发展猪鸡”的方针,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发展,并且出台了“畜禽免疫、黄牛和奶牛改良实行免费政策,所需经费由县政府负担”、“常年生猪存栏达到100头以上、200头以上和3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对其圈舍建设费用和购买仔猪款(。以实际存栏数为准)按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分别给予1年、2年和3年的贷款贴息补助”、“凡在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备案,新建的规模分别达到100头以上、200头以上、300头以上和500头以上的养猪场,以存栏数和出栏检疫票证为准,每头分别给予60元、80元、100元、120元的补贴;原有的规模养殖场,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以奖代助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养猪业发展。

2.3 经济区位优势

灵丘位于晋东北边缘,是大同通往沿海地区的南大门,并处在大同、张家口、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太原经济圈的中心位置。境内虽有山川之险峻,却无交通之阻,京原铁路和大涞、天走、京原3条公路干线在这里交汇,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具有较大的经济区位优势。

2.4 技术力量

全县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01名和270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其中高级畜牧师2名,中级技术职称的26名,大部分具有畜牧兽医中专以上学历,负责全县畜禽品种改良和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县乡村3级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动物疫病防控屏障。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缺乏资金投入,猪场规模低下

根据近几年市场综合行情测算,兴办1个自繁自养的标准化规模猪场,其所需投资为每头母猪2万~2.2万元,占地面积为每头母猪45~50 m2。如兴办1个5 000头猪场,需养母猪300头以上,其总投资就必须在1 000万元以上,其占地面积就必须在1.5万m2(22.5亩)以上。目前,灵丘县生猪产业实际情况是缺乏资金,根据银行现行规定,贷款必须要有国有土地上的房产做抵押,而灵丘县几乎所有猪场都是属于租赁集体土地。因此,很难获得银行贷款。绝大多数只能靠从亲戚朋友和社会上高息筹借,融资数额非常有限,致使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很低。到现在为止,灵丘县养殖规模达3 000头以上且可称为标准化猪场的仅有福成、利发、宏晟3家合作社猪场。更多的猪场则是仅能勉强维持现状,根本拿不出钱来投资猪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值得一提的是,养猪户这边贷款需求急切,而银行那边却宁可贷款任务完不成被扣发工资,也不愿将款贷给养猪户。这样一个融资环境,使得猪场只能听天由命,任其自生自灭了。

3.2 缺乏技术力量,生产水平低下

3.2.1 缺乏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 现有的规模猪场中,老板几乎是清一色的非专业人士。由于规模小,管理上又基本上是以家族式管理为主,很难做到规范。全县养猪专业管理人员更是奇缺,可谓一将难求。因此在猪场的经营中,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和创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率较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不受重视。大多数猪场生产力低下,缺乏生产力和发展后劲。

3.2.2 自繁自养基数较低 2005年以前,灵丘县实行自繁自养的养殖场不到1/3。大多数养猪场的猪源都是依靠外购。近年来,一些养猪户开始走自繁自养道路。但实行自繁自养的比例不高。由于外购仔猪价格不稳定且成活率低(一般仅为70%左右),养猪效益也随之难以预测,大起大落大盈大亏的现象司空见惯。

3.2.3 生产水平低下 衡量一个猪场生产水平的高低主要看4大指标,即饲料转化率、母猪繁殖率、窝均活仔数和母猪年产肥猪数。目前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养猪企业的水平是:饲料转化率2.5~2.8:1;繁殖率(年均窝数)2.2~2.4窝;窝均活仔数10~12头;母猪年产肥猪数20~22头。而灵丘县各猪场生产水平高低不一,就平均水平而言,饲料转化率为2.8~3.4:1;繁殖率(年均窝数)1.8~2.2窝;窝均活仔数8~10头;母猪年产肥猪数16~18头。

3.3 缺乏防疫意识,防控水平低下

3.3.1 部分中小规模猪场建设不规范 围墙、大门、消毒室、车辆消毒池等设施不完善,栏舍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

3.3.2 环境卫生条件差,规划不合理 无正规排污管道和沉淀净化池,场内杂草丛生,污水四溢。

3.3.3 部分猪场选址布局不当 猪场建在人群居住区或主要交通干道旁,人员、动物随意进出,甚至有的猪场猪鸡混养。

3.3.4 疫病防控能力差 由于引种、流通以及防疫漏洞等原因,致使猪场疫病日趋复杂,多病原感染综合症成为猪场新的难点,大多数猪场对疫病的防控能力较为脆弱。灵丘县生猪产业的实际平均死亡率居高不下,达到12%以上,而在发达国家仅在5%以下。

3.4 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无公害化生产水平低下

(1)有的猪场临床上大量滥用抗生素治疗和保健;(2)使用药物不懂配伍禁忌,中毒现象时有发生;(3)限制药物不执行停药期规定;(4)个别猪场存在擅自使用违禁药品。

3.5 缺乏市场信息,抗风险能力低下

现阶段我国生猪的价格主要是由市场供需关系调节。而我国整个生猪产业正值整合发展期,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尚不可避免且难预测,仍然对生猪产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4 发展思路和目标

4.1 发展养猪业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供种能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推行健康生态养殖,优化布局,壮大龙头,培育品牌,确保质量安全,全力提升优质商品瘦肉猪供应能力,满足猪肉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4.2 养猪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提升总量,到2015年,年出栏商品猪10万头,年均递增10%;提升规模,2015年全县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建设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100个;2015年规模化加工能力达到5万头。

5 产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5.1 抓品种改良,提高种猪保障能力

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取财政扶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质量,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增强自我供给能力,以沃得利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猪场为依托,大力兴建和完善祖代、父母代种猪场。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引种、把关、溯源、设限和监控体系,严把引进种猪质量关。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

5.2 抓规模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规模养殖是保障商品猪批量供给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要紧抓农业部创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和省政府加快雁门关生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的有利时机,把推进生猪生产养殖方式转变,发展规模化养殖作为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到2015年,全县建成100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通过示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幅度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准化生产水平。

5.3 抓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养猪业组织化程度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出于产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生猪产业要做强做大,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产业链整合,将本区域本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分散的个体,通过一定的形式整合组织起来,减少内耗,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获取最大的效益。为此,要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熟程度,及时引导合作组织兴办养猪合作社,不断增强实力,更好地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对新成立的养猪合作社要给予及时指导,并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力争到2015年,全县成立养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不断提高养猪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

5.4 抓疫病防控,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随着生猪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猪场疫病的发展将不断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给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要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财政保经费”的工作机制,通过依靠优化环境、更新设备、改良品种、平衡营养、中草药保健、疫苗选择性防疫、加强消毒、灭蝇灭鼠,全进全出等科学管理综合手段,增强猪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猪病防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促进防疫升级,走生态养殖之路。

5.5 抓饲料生产,降低养殖成本

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养殖,形成产业集团。大力开发饲料新品种,积极发展绿色饲料,生产无污染、无残留的安全优质饲料产品,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确保生猪生产饲料供应。支持中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高蛋白质饲料的研发生产,控制饲料价格上涨,降低生猪生产成本。

5.6 抓屠宰加工,做大做强生猪加工龙头企业

根据现有基础,支持县生猪定点屠宰场的优化升级改造,加快各乡镇定点屠宰场的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大高外、名优强”的猪肉加工龙头企业入驻灵丘县。对通过猪肉产品相关质量认证的企业,国家财政给予费用补贴,延长灵丘县生猪产业链。

5.7 抓流通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要加强生猪流通体系建设,营造环境,鼓励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参与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生猪流通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使之成为连接生猪养殖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生猪“养殖、供应、销售”一条龙体系的形式,增强农户在发展生猪生产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及时、准确掌握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生猪生产变化情况,强化产销信息分析,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生产销售的预见性、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产产品均衡上市,防止生猪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5.8 抓全程监管,保障猪肉质量安全

要加快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猪肉生产销售环节检验检疫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以及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病死猪“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上市猪肉卫生安全。

5.9 抓资金投入,推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建立“群众投入、部门帮扶、信贷支持、项目支撑、政府奖补”的多元化小区建设投入机制,切实解决生猪发展资金投入问题。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切实解决生猪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项目搞建设、兴产业、促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的带动效应。

5.10 抓政策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进一步提高对生猪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对生猪生产供应工作的领导,全面落实好中央财政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规模养猪场(小区)生产和管理设施、附属建筑物,视为农业用地,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等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着力构建推动猪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全县猪场生猪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生猪 广西生猪自成一极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