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明
前不久,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其中包括乞丐和拾荒者。有读者对此表示不满,向馆长褚树青抱怨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2011年1月1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褚树青理想中的圖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零门槛和舒适的。为此,他在《服务公约》发布会上讲道:“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1市5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经过褚树青的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的人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还在老图书馆时,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还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会儿书,那该有多好啊。”
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感触颇深:“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越少。我们和读者都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会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我记忆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的,也是低智商的。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资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因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阅读罢了。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有一次,褚树青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当他经过时,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另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说了几句“谢谢”。那一刻,褚树青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在我心底蔓延的感觉,每次想起都令我感动不已。我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阅读这一承诺。”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的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环境中,褚树青和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明亮的太阳,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纪言摘自《中国青年》2011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