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增 范文昌
(1 广东省博罗先锋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1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市中医院,广东 中山 528400)
溪黄草在广东民间作为清肝利胆药物,因喜生山谷溪旁潮湿处,新鲜叶片揉碎有棕黄色液汁而得名。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线纹香茶菜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Plectranthus striatus Benth.]的干燥全草。又名黄汁草、手擦黄、熊胆草等。性寒,味苦,归肝、胆经。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凉血散瘀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湿热泻痢,跌打瘀肿等症。溪黄草主产于广东省及湖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福建、浙江、西藏等地,广东以阳山、饶平、潮州等市为主[1]。溪黄草始见于《揭阳县民间常用草药简编》,《潮汕草药》、《广州中草药》等书籍都有溪黄草的记载[2]。近年来关于溪黄草的研究报道较多,本文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作如下综述。
溪黄草水煎剂(4g/kg、8g/kg、16g/kg生药量)均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升高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说明溪黄草水煎剂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肝机制与其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3]。有研究表明,溪黄草提取物对D-Gal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4]。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可提高SOD酶活性和HO-1酶活性(P<0.05),提高大鼠供肝抗氧化的能力,减轻肝脏组织缺血期损伤[5]。观察体外保留灌注的离体大鼠肝脏的病理损伤,Banff标准分级评价表明,使用200ug/mL以下剂量的nodosin是安全的,不会造成肝组织结构和肝细胞直接的病理损伤[6]。
溪黄草水煎剂(10g/kg、20g/kg、40g/kg)均能显著增加大鼠胆汁流量,与空白组及生理盐水组相比显著增加(P<0.01),持续2h,药物组(10g/kg、20g/kg)给药后1.5h达高峰,药物组(40g/kg)给药后1h达高峰。溪黄草水煎剂可明显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对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无影响。说明溪黄草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并对胆汁成分有一定影响[7]。探讨溪黄草水煎剂对豚鼠离体胆囊肌条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溪黄草水煎液可提高豚鼠胆囊肌条的张力,加快收缩频率及减少收缩波平均振幅;阿托品、异搏定可阻断溪黄草对胆囊肌条的作用。说明溪黄草水煎剂对豚鼠离体胆囊平滑肌的作用,可能与胆囊平滑肌的M受体和细胞膜上的Ca2+通道有关[8]。
观察溪黄草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溪黄草提取物(30g/kg、60g/kg生药量)均有增加小鼠碳粒廓清值K值的作用,明显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使过渡性细胞百分率升高,与空白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表明溪黄草提取物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9]。溪黄草2%剂量组(在日粮上添加2%溪黄草)可不同程度地刺激28日龄前三黄肉仔鸡的免疫器官发育,但对49日龄时的器官发育影响不大;对DH-HI抗体维持有一定作用;溪黄草抑制T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10]。
有研究发现线纹香茶菜水提液(4g/kg)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性反应(P<0.01),抑制率为61.4%,但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对抗作用不明显(P>0.05)[11]。溪黄草所含nodosin、lasiodin和oridonin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溪黄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25mg/mL[13]。
溪黄草治疗代谢综合征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前后对比,表明溪黄草可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14]。
溪黄草oridonin在体外培养CaES-17有明显细胞毒作用,体内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肯定作用。溪黄草lasiokaurin在体外EAC试验10µg/m1蓝染率98%;在体内EAC试验10mg/mL/(kg·d)×7,ip延命率70.6%;对HAC体内实验10mg/(kg·d)×7,ip延命率109.7%。溪黄草甲素、乙素和kamebakaurin对Hela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5]。溪黄草稀释度1∶100时对肝癌细胞呈明显抑瘤作用(抑制率70.32%),稀释度1∶1000时仍出现明显抑瘤作用(抑制率35.51%)[16]。溪黄草乙素作用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Rb)24h和48h后Rb细胞的凋亡率在各个剂量组均显著升高,也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表明溪黄草乙素对Rb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随着剂量增加而升高。提示溪黄草乙素可阻滞细胞进入G2/M期,进而诱导Rb细胞株凋亡[17]。
溪黄草水提取物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作用,随着浓度增大,其清楚作用增强。溪黄草乙醇和石油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没有清除作用。羟自由基通过多种方式与生物体内多种分子作用,使糖类、核酸、蛋白质、脂类、氨基酸等物质的氧化性损伤,使细胞突变或坏死,羟自由基清除率是反映药物抗氧化作用的重要指标[18]。
小鼠灌服300%线纹香茶菜水提液20mL/kg体质量(60g生药),7d内饮食活动正常,动物无一死亡,解剖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均无异常发生。结果表明小白鼠一次灌服线纹香茶菜水提液的最大耐受量是60g生药/kg,即LD50>60g /kg体质量[11]。
治疗黄疸型肝炎300例,均采用口服溪黄草为主,每剂用鲜溪黄草根200g,加入二淘米水400mL,去渣取汁,放入白糖90g,甜嫩酒汁100mL,加热分作2d分服。4剂治愈165例,8剂治愈126例,明显好转9例,治愈率为97%[19]。
新鲜溪黄草汁加蜜口服治疗14例乙型肝炎患者,同时注射25%九里香,适当使用补液、皮质激素和脱水剂,结果除1例死亡外,13例均得到治愈。采用由溪黄草、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组成的蛇参虎溪汤治疗68例乙型肝炎,总有效率83.8%[15]。由溪黄草、余甘子、白花蛇舌草、茯苓等10味中药组成的十味溪黄草颗粒,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消滞,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20]。
艾叶、溪黄草各适量,小母鸡二只,一日3次,一只鸡吃1d。5d后诸症消除,病获痊愈[21]。
线纹香茶菜30g、龙胆草9g、山栀子9g、金疮小草18g、满天星18g,水煎服[15]。
线纹香茶菜15~30g,猪殃殃30~60g,煎水兑酒服,渣捣烂敷[15]。
线纹香茶菜15~30g,水煎服或捣汁服[15]。溪黄草13g、黄连6g、黄柏9g,水煎服[22]。
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22]。复方胆通胶囊、胆石通胶囊、消炎利胆片等成分中均含有溪黄草,均有治疗胆囊炎、胆道炎的作用。
鲜香茶菜60g,鲜石韦、鲜车前草各30g,水煎服[22]。
溪黄草9g,水煎,去渣过滤后,以药汤洗眼[23]。
溪黄草在广东潮汕地区、粤北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现代研究显示,溪黄草具有保肝、利胆、增强免疫、抗炎、抗菌、抗肿瘤、清除自由基等作用,临床治疗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溪黄草也逐渐被开发出了多种溪黄草制剂,如溪黄草冲剂、溪黄八珍茶、溪黄草茶[2]等。但在目前已有的研究中,溪黄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待系统、全面的研究。笔者认为进行其药效学研究应该参考同属植物的研究,注重在保肝、利胆、泻痢等方面加强研究,同时将药理作用与化学成分研究结合起来,着重进行其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的筛选,为进一步发展溪黄草提供科学依据。
[1]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东省中药材标准[S].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204.
[2] 邓乔华.溪黄草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的研究[J].今日药学,2009,19(9):21.
[3] 刘银花,陈秀琴,沈婕,等.溪黄草水煎剂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8):565.
[4] 谢春英.溪黄草提取物预防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7,30(12):1582.
[5] 王震宇,杜隽铭,丁晶,等.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保留灌注对供肝缺血期的保护作用[J].广东医学,2010,31(5):540.
[6] 杜隽铭,吴萍,孙丽娟,等.溪黄草有效成分nodosin灌注对大鼠移植肝脏病理损伤的影响[J].器官移植,2011,2(1):9.
[7] 刘银华,梁利球,沈婕,等.溪黄草与虎杖煎剂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7):1626.
[8] 刘银花,李景田,胡宗礼,等.溪黄草与虎杖对豚鼠离体胆囊肌条运动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l0):1366.
[9] 谢春英.溪黄草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1):116.
[10] 张继东,何春兰,林红英.溪黄草对三黄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8,27(6):4.
[11] 廖雪芬,廖惠芳,叶木荣,等.线纹香茶菜、 狭基线纹香茶菜、溪黄草水提物抗炎、 保肝作用初步研究[J].中药材,1996,19(7):363.
[12] 赖小平,陈建南,陈林姣,等.中药溪黄草类的研究进展[J].广州中医学院学报,1995,12(4):57.
[13] 黄晓敏,郑秋桦,廖玲军,等.粤北山区14种中草药抗菌效能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05,26(9):963.
[14] 刘少波,陈晓霞,张秋莲,等.溪黄草对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栓前状态及前炎性状态标志物的作用[J].解剖学研究,2009,31(3):176.
[15] 吴剑峰.溪黄草的研究综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8):8.
[16] 韦金育,李延,韦涛,等.50种广西常用中草药、壮药抗肿瘤作用的筛选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3.
[17] 海广范,牛秉轩,白素平,等.溪黄草乙素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生长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10,30(4):332.
[18] 段志芳,彭宝玲,林丽莎.溪黄草提取物成分预试及对羟自由基的清楚作用[J].西北药学杂志,2007,22(4):174.
[19] 秦雪峰.溪黄草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0例[J].陕西中医,1994,15(1):26.
[20] 谢华娣,陈鸿珊.十味溪黄草颗粒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J].广东药学,2004,14(6):60.
[21] 艾叶、溪黄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J].中国气功科学,2000(9):53.
[22] 宋立人,洪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4.
[23] 赵国平,戴慎,陈仁寿.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