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0年登革热特征分析

2011-02-11 18:25吴生根洪荣涛欧剑鸣蔡少健翁育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血样登革热流行病学

吴生根,洪荣涛,2,欧剑鸣,陈 武,蔡少健,翁育伟

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基地,福州 350001

福建省2010年登革热特征分析

吴生根1,洪荣涛1,2,欧剑鸣1,陈 武1,蔡少健1,翁育伟1

2.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基地,福州 350001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濒临东南亚各国,人群交往密切,从事经商、务工、旅游和探亲等,常年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由于地处亚热带,长夏无冬,雨水量充沛,适合白纹伊蚊生长繁殖。1999年、2004年和2007年就因输入性病例发现不及时而导致暴发疫情[1-3]。为防止类似疫情的发生,特对我省2010年登革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病例个案调查及福建省全国登革热监测点(石狮市、连江县、台江区)监测数据。

1.2 相关定义 输入性病例定义:发病前 15 d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我国的台湾省,有蚊虫叮咬史。暴发疫情定义:一个最长潜伏期(15 d)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发生3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登革热病毒血症期定义:指登革热患者在发病前1d~发病后5d,此期传染性强。

1.3 分析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2 结 果

2.1 三间分布 2010年福建省共报告23例登革热病例,15男,8女;年龄中位数31岁(12-50岁)。设区市分布:泉州10例、福州 6例、莆田 5例、漳州2例;县区分布:石狮市5例、晋江市 3例、福清市 3例(其中1例为本地病例)、涵江区2例、城厢区2例、南安市、鲤城区、龙海市、漳浦县、湄洲岛、长乐市、连江县、晋安区各 1例。时间分布:3月、4月 1例、7月 2例、8月9例、9月 2例 、10月 5例、11月2例、12月 1例 。

2.2 感染地、入境口岸分布 22例输入性病例,分别经厦门(16例)、福州(5例)、广州(1例)入境。其中18例(81.8%)为入境前已发病,检验检疫部门发现7例(38.9%)。输入性病例感染地涉及6个国家,分别为菲律宾11例、马来西亚4例、印尼3例、越南2例、巴西1例、巴布亚新内亚1例。除4例为旅游者外,其余都是来往两地的商业服务人员和工人。

2.3 暴发疫情 按暴发疫情定义,输入性病例中有一起暴发疫情,共发现3例确诊病例(同一家族成员)。2010年8月8日,首发病例等共8人自行组织一同前往菲律宾旅游,3例病例分别于14日、15日、16日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畏冷、发热等症状。17日晚8人从菲律宾乘航班经厦门返回家中,因仍有症状在家中短时间逗留后,3人前往当地综合医院就诊。经对症治疗后3人于26日康复出院。

2.4 本地病例 患者女,25岁,银行前台职员。10月8日自觉不适,畏冷发热,自测体温39℃多,伴有头晕、疲乏、全身酸痛等,就诊于一私人诊所,10日出现一过性腹泻症状,排少量黑色糊状便。8-11日期间,一直在该私人诊所接受治疗,发热症状一直未彻底好转。12日,又高烧至39℃,13日前往当地综合性医院就诊,以“反复畏冷、发热5d”为主诉收住入院,入院查体:颜面部、躯干、四肢出现细小红色皮疹,血常规示白细胞2.99×109/L,血小板52×109/L。14日登革热IgM、IgG抗体阳性。16日,出院。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病例发病前15d未离开过本市区,有过蚊虫叮咬史。

2.5 国家级监测点监测数据 2010年共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560份,未发现登革热IgG抗体阳性者;采集成蚊2 898只,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特异性核酸;伊蚊监测孳生地调查显示布雷图指数5.86(4.52~ 7.56),容器指数7.76(5.10~14.06),房屋指数4.39(3.39~4.68),千人指数:38.62(26.7~54.15)。

3 讨 论

病例集中在我省沿海县区,主要与当地居民与东南亚各国交往密切,频繁来往从事经商、务工、旅游和探亲有关。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7-10月,占81.8%,与文献报导一致[4]。WHO在最新的登革热防治指南中指出东南亚、南美洲、非洲为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地区[5],我省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主要来自于东南亚(2010年90.9%),南美洲开始有输入性病例(2009年苏里南、2010年巴西)。

输入性病例中有18例入境前就已经发病,通过机场检验检疫时发现7例,占38.9%。发现率低下的原因可能与①有的病例入境之前发病,但在入境时查体温正常,入境后又出现相关症状;②不同时期的血样采用的检测方法不对有关。登革热病例发病后体温可正常,正常后又再上升,称双峰热或马鞍热[6]。美国CDC建议急性期血样(发病5d以内)采用病毒分离或核酸检测法,恢复期血样(发病6~30d)采用抗体检测法[7]。23例病例中虽然也有急性期血样抗体阳性的,陈端[8]也报道过抗体和核酸检测同时阳性的血样,但这种概率不高,为了提高发现率应严格按照美国CDC推荐的方法,所以送检单中必须要有采样日期,发病日期。至于①可通过加强登革热防病知识的宣传,在机场出口处对来自于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国家或地区的人员发放宣传材料。此措施同时还能及时发现入境后发病的登革热病例。23病例中有16例(69.6%)是通过医院发现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首诊医生发现的比例为7例(43.7%),未发现的主要为村医,应加强沿海区县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生登革热相关知识的培训,以便更及时发现病例。

血清抗体监测的数据显示我省存在大量的易感人群,布雷图指数5.86(4.52~7.56),提示存在传播媒介,媒介带毒监测阳性数为0,提示我省几乎不可能发生本地暴发流行,但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就可能造成因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2010年我省疫情平稳,这与我省监测的敏感性、处置的及时性是分不开的。(各CDC对本文提供登革热资料,谨致谢意!)

[1]郑能雄,王宗汉,陈黄河,等.福州市登革热爆发流行与控制情况的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1,17(9):459-463.

[2]严延生,洪荣涛,沈晓娜,等.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5):371-374.

[3]翁育伟,洪荣涛,张山鹰,等.福建省莆田市2007年登革热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学报,2009,25(4):330-333.

[4]徐保海,赵莉莱,许龙善,等.福建省登革热监测与媒介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6):3-5.

[5]WHO.Dengue guidelines fo r 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EB/OL].[2011-1-2].http://www.who.int/topics/dengue/en/.

[6]United States CDC.Dengue and Dengue Hemorrhagic Fever Info rmation for health care providers[EB/O L].(2009-5-12)[2011-1-2].http://www.cdc.gov/dengue/epidemiology/index.html.

[7]United States CDC.Instructions for collecting,preparing and mailing specimens for dengue testing at the CDC Dengue Laboratory[EB/O L].[2011-1-2].http://www.cdc.gov/dengue/epidemiology/index.html.

[8]陈端,翁育伟,张拥军.福建省2006-2008年发热待查病人登革热检出结果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6):31-32.

R373

A

1002-2694(2011)08-0763-02

洪荣涛,Email:hrt@fjcdc.com.cn

1.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 350001

2011-03-05;

2011-05-20

猜你喜欢
血样登革热流行病学
昆明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
一类具变系数交错扩散的登革热模型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枫叶
细菌感染血液标本对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末梢血样与静脉血样行血常规检测的差异性探讨
静脉血样采集量的误差对凝血项检验值的影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区域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