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英
(湖北省麻城市中医医院,湖北 麻城 438300)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炙法历史悠久,早在南北朝时《雷公炮制论》就有酒炙的记载。历经隋、唐、元、明、清以后则增有醋炒、蜜炙;时曰“酒制升提,蜜炒则和”等。所以,药物炙后在性味、归经、功效、作用趋向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发生诸多变化,可起到解毒、增强疗效、矫臭、矫味、使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等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疗效。根据所加辅料不同,炙法分为酒炙、醋炙、盐炙、蜜炙等。下面简要叙述各种炙法的方法及其临床作用。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酒炙法通常有两种操作方法:①先拌酒,后炒药;将一定量的酒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待酒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此法适用于质地坚硬的根及根茎类药物。②先炒药后加酒:先将药物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此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酒辛甘大热,气味芳香,能升能散,宣行药势,活血通络,故酒炙目的:①为改变药性,引药上行;②增强活血通络作用;③矫臭、矫味。酒炙法所用酒以黄酒为佳,量为每100kg药物用黄酒10~20kg,如部分地区用的白酒宜减量。酒炙法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①在用酒闷润药物的过程中,容器上面宜加盖,以免酒迅速挥发;②若黄酒的用量较少,不易与药物拌匀时,可先将酒加水适量稀释后,再与药物拌匀;③加热炒制时,火力不可过大,翻动宜勤,一般炒至近干、颜色加深时即可取出摊凉。
黄连苦寒性强,长于泻火燥湿、解热毒。酒炙引药上行。善清头目之火;大黄生用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酒炙后大黄起泻下作用的主要成分结合性蒽醌减少,泻下作用缓和,且泻而不伤胃气;乌梢蛇、蕲蛇生用祛风通络,胜湿止痛,酒炙后增强祛风通络、止痛之功效,并矫味祛腥臭;当归生用补血、调经,酒炙后增强活血散瘀作用,多用于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跌打损伤及风湿痹痛、经络不利;川芎为血中气药,上行头目,旁达四肢,下行血海,酒炙后起协同作用。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米醋拌炒的方法称为醋炙法。醋炙常用方法有两种:①先拌醋后炒,将一定量的米醋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待醋被吸尽后,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摊凉,此法能使醋很好地渗于药物组织内部,所以多采用此法;②先炒药后加醋,先将药物捣碎置锅内,炒至表面溶化发亮(树脂类)或炒至表面颜色加深,有腥气溢出(动物粪便)类时,喷洒定量米醋,出锅翻动至凉,此法多用于树脂类和动物粪便类,醋性酸苦,入肝经血分,具有收敛解毒、散瘀止痛作用,故醋炙目的有: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降低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矫味、矫臭。
甘遂、芫花生用均为峻泻逐水药,作用猛烈,毒性大。醋炙后能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莪术生用行气止痛,破血祛瘀,为气中血药,醋炙后则重在入肝经血分,增强散瘀止痛作用;乳香、没药生用气味辛烈,对胃刺激较大,易引起呕吐,醋炙后能增强活血止痛,收敛生肌作用,并矫臭、矫味,缓和刺激性,利于服用,便于粉碎。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食盐水溶液拌抄的方法称之为盐炙法。盐炙法有2种:①先拌盐后炒,将一定量食盐加适量水溶化,与药物拌匀,放置闷润,待盐水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一定程度,取出放凉;②先炒药后放盐水,先将药物置锅内,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盐水,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含粘液质较多药物一般均用此法。食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通便作用,因此盐炙法多用于补肾益精、治疝、利尿和泻相火的药物。故盐炙目的有引药下行,增强疗效和滋阴降火作用。通常100kg药物,用食盐2~3kg,加水溶化食盐时,一定要控制水量,一般以盐的4~5倍为宜,加水过多则不能被药物吸尽,加水过少不易与药物拌匀;含粘液多的如车前子、知母等,先不宜用盐水拌,炒至变色后才喷洒适量盐水,盐炙时火力宜小,不然水分迅速蒸发,食盐粘附在锅上,达不到盐炙目的。
知母苦寒滑利,泻火之力较强,能清肺、凉胃、泻肾火及润肠通便,盐炙可引药下行,专于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之功,多用于肾虚火旺;巴戟天生用于肾阳不足,盐炙后功专入肾,温而不燥,增强了补肾助阳、强筋健骨作用,多用于阳痿早泄、子宫虚冷、小便失禁、白浊等。
将净选或切制的药物加一定量炼蜜拌抄的方法称之为蜜炙法。蜜炙法方法有3种:①药蜜同时拌抄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拌入药物,待蜜液吸透,置热锅中不断炒至深黄色,以疏松不黏手为度,取出摊凉;②先下蜜后投药拌炒炙法,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后置锅中,待蜜液烧沸后投入药物拌炒均匀,炒至液干,呈深黄色而疏松不黏手为度,取出摊凉;③先下药后入蜜拌炒炙法:将药物投入锅中,用文火炒至颜色加深时,再加入一定量炼蜜拌炒,炒至深黄色不黏手为度,取出摊凉。此法适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蜂蜜性味甘平,有甘缓益脾、润肺止咳、矫味等作用。因此,蜜炙法多用于止咳平喘,补脾益气的药物,故蜜炙的目的为增强药物润肺止咳的作用,增强补脾益气之功效,缓和药性,矫味和消除不良反应。蜜炙法所用蜂蜜都要经过加热炼制,其方法是: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徐徐沸腾后,改用文火,保持微沸,去除上面泡沫、蜂蜡,滤除死蜂杂质,再倾入锅中炼至沸腾,起鱼眼泡,手捻之有较强粘性迅速出锅备用。蜜炙法通常每100kg药物,用炼蜜25kg左右。蜜炙过程中应注意炼蜜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溢出锅外或焦化;炼蜜一般是指嫩蜜,含水量是原来的1/3或1/2,根据季节和药物质地可灵活掌握;炙药前应核准药物与蜜的数量比,炙炒时先用中火,炒至药物浅黄色后再用文火,如出现蜜涨锅而焦糊时应马上将焦糊的蜜用净布擦净,以保证药物的质量;蜜炙的药物应装瓷缸中盖严,置低温干燥处防潮,还应注意霉变生虫。
蜜炙不同药物其作用也有差异,如生甘草泻火解毒,润肺止咳,蜜炙后增强补气和中、缓急止痛之功效;黄芪生用益卫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蜜炙后能增强补中益气并有润燥作用;麻黄生用发汗解表,利水消肿、止咳平喘,蜜炙后发汗之力缓和,止咳平喘之功增加;冬花生用散寒止咳,蜜炙后一方面增加润肺止咳之功效,另一方面可以破坏其分解苷的酶,增强苷类之稳定性,有利于药效保存,还可以增加苷元的溶解度,帮助促进吸收。
综上所述,药物用不同种炙法炮制后,扩大了它的临床药用范围,很好地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中发挥作用,所以,中药炮制中的炙法在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