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剂给药途径分析

2011-02-11 15:16吴洁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6期
关键词:注射剂说明书药品

吴洁芳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药剂科,广东 广州 510170)

当前,我国的不合理用药状况堪忧,注射剂的不当应用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案例频频见报。注射剂的说明书虽在给药途径作了规定,但在原因解释上缺项,给药途径的依据缺少结合药品的理化性质、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作阐明。注射剂品种多,用法多样,有臀肌肌内注射、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穴位注射、鞘内注射、关节腔内注射、心腔内注射、静脉推注、静脉滴注等[1,2],知识点多。没有给出一定规律,因而存在着不理解用药机制而凭经验开处方及审方的行为,造成临床用药不合理,甚至酿成医疗事故。

针对上述原因,为使药师、医师能更好地理解注射剂的给药途径,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整理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279种注射剂说明书的[用法用量]项,把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用Excel表格整理为一个数据库。从中筛选出具有相同的给药途径注射剂,结合其理化性质、药理作用、溶媒、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临床不当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诠释注射剂给药途径的理论基础,寻找规律,供大家参考。具体分静脉给药、不能静脉给药及其他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1 静脉给药

静脉给药分静脉推注与静脉滴注,优点是药品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没有吸收过程,生物利用度高;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剌激,易为患者所接受;给药剂量相对较大,起效快,适用于重症患者的救治。静脉滴注给药缓慢,可以观察机体的反应调整给药量,若发生过敏反应,可以立即停药,如青霉素等较易引起过敏的药品多数采用滴注;而静脉推注给药速度快,多用于危重患者的抢救。

1.1 可由静脉给药的注射剂有大部分,原因为除少数起局部作用的药物外,大部分药物要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借助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而发挥作用,所以注射剂中除了混悬剂,油剂、疫苗等少数药品外,大多数药品能直接进入血管。统计279种注射剂中,能静脉给药的有232种,占总量的83.15%。

1.2 只能用静脉给药的注射剂

说明书上没有标明肌内注射,只能用于静脉给药的注射剂有121种,占279种注射剂的总数的43.37%。这121种注射剂有抗微生物类中的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硝咪唑类,酰胺醇类,喹诺酮类,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心率失常类;大部分急救类;大部分抗肿瘤类;静脉麻醉药;氨基酸及其他能量代谢药品;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部分生物制品(如白蛋白);质子泵抑制剂;部分消炎解毒的中成药等24类药物。原因是:①药物的分子结构大,通过肌肉吸收进入血管较难,易积蓄在肌内注射的局部,形成肿块,引起局部刺激。如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白蛋白等大分子药物不能肌内注射[3]。②药物注射时能引起注射部位的血管强烈收缩导致肌肉坏死,如急救药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因其为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通过α受体激动,引起血管极度收缩,因此不能肌内注射[4]。③一些急救类药品必须通过静脉给药达到快速起效的目的,如异丙肾上脉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等。④大部分抗肿瘤药物的毒性较大,若通过肌内注射吸收会对肌内注射部位的正常组织造成毒害,而且生物利用度相对较少,疗效差。⑤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等较肌体大,因肌肉内所含的组织液有限,缓冲能力远不如循环系统的血液,所以这类注射剂在肌内注射时会引起注射部位的强烈刺激性疼痛及硬块,甚至局部组织坏死。此类药品有碳酸氢钠、浓氯化钠、50%葡萄糖、甘露醇、葡萄糖酸钙(以及各种钙盐)、氯化钾(包括各种钾盐)、维生素C、止血芬酸(包括各种酸制剂)、喹诺酮(酸碱两性药物)类、氨基酸类等。⑥一些生物碱盐类注射液若经肌内注射,因pH值的改变,易游离出生物碱,极性下降,而肌肉组织的极性较高,根据相似相容原理,难以吸收,如盐酸吗啡,其用法仅可以静注及皮下注射(皮下为脂肪组织,极性低)。同理,安定、氯霉素也为脂溶性药物,其注射液不宜肌内注射,若肌内注射易发生注射部位硬结而且吸收不稳定。⑦抗血栓药品不能用肌内注射,否则会引起注射部位内出血而引起淤血,如肝素钠仅用于静脉及皮下给药。⑧新生儿的肌肉组织较少,药物的吸收的速度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因新生儿的肌内注射效果差,故小儿注射给药多数用静脉给药。

1.3 不能静脉推注的注射剂

不能用静脉推注,要用溶媒稀释后缓慢滴注的注射剂有: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而导致呼吸肌松弛,引起呼吸抑制;②氯化钾、硫酸镁、青霉素钾盐如用推注有心脏传导阻滞的作用,严重会导致死亡;③氨茶碱、苯妥英纳、利多卡因、维生素K1等静脉推注时,若速度过快会引起患者死亡;④速尿、利尿酸钠静脉推注速度过快也会引起突发性耳鸣、耳聋。

因此上述注射剂静脉给药时不得静脉推注,只能用于稀释后缓慢静脉滴注,以策安全。

2 不能静脉给药

注射剂如药物的油溶液、混悬液、疫苗等禁用于静脉给药,筛选出不能静脉给药的注射剂有47种,占279种注射剂总数的16.85%。包括大观霉素、链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卡介苗多糖、乙型肝炎疫苗、胰激肽原酶、甲硫酸新斯的明、黄体酮、己烯雌酚、维D果糖酸钙等47种药品,归类分析如下。

2.1 若药品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会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氨基糖甙类中的大观霉素和链霉素,主要原因是氨基糖甙类药物的极性大,肌肉组织周围的组织液极性大,依相似相容原理,肌内注射吸收良好;另一方面是大观霉素,链霉素这两种氨基糖甙类药物的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强,导致肌肉软弱、呼吸抑制或呼吸麻痹(呼吸暂停),特别是在静脉给药(直接快速给药)时非常易出现,故二者禁用静脉给药。

2.2 需要较长的作用时间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的注射剂

对于疫苗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滤液等,需反复较长时间刺激机体才能够产生有效抗体,因此需皮下或肌内注射,让药品缓慢释出吸收进入血液;另如胰激肽原酶等也需要作用的时间较长;甲硫酸新斯的明等药理活性强,需缓慢吸收以减少不良反应;此外,有的活菌苗毒性太大,仅供皮上划痕用,严禁注射。

2.3 注射剂的特殊剂型情况

注射剂剂型为混悬液、乳浊液、油剂等禁用静脉注射,如维丁胶性钙、黄体酮、己烯雌酚等注射剂,直接进入血管会引起血栓,导致堵塞血管,重则危及生命。

3 其 他

某些注射剂的理化性质虽可肌内注射,也可静脉给药的,且口服制剂口服吸收良好,一般少用肌内注射,但抗菌药品例外。

3.1 若患者休克或昏迷不能口服给药,需注射给药时,多数采用静脉给药,因患者在此状态下,肌肉的血液循环差,肌内注射时吸收不稳定。

3.2 若口服吸收良好的,用肌内注射吸收不如口服通过消化道黏膜吸收给药来得更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3.3 消化道表面有人体健康需要的正常菌群,抗生素通过消化道黏膜吸收的同时会杀伤有益细菌,可能会引起菌群失调,因而在有口服制型的抗生素中,其注射剂还经常用于肌内注射,因为肌内注射比静脉给药经济且方便。

当前医药科学发展迅速,资讯不断更新,注射剂型不断改良,药品说明书也不断完善,本文内容按当前的药品说明书分析,若药品说明书更改,则以即时说明书为准。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合理使用药品。

[1] 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7.

[2] 汤光,沈素,李任.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7-90.

[3] 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79.

猜你喜欢
注射剂说明书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爸妈,这是我的“使用说明书”
再婚“性福”说明书
说明书、无线电和越剧戏考
给“产品”写“说明书”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