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钦祥
(广东省梅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广东 梅县 514011)
用药交待是指药师在调配医师处方发药过程中,药师把调配好的处方药品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处方药物用法、用量、功能与主治、注意事项,如何才能正确保管等内容准确地交待给用药患者,达到治疗目的。这是药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医院临床药学的任务之一。现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药房工作经历,现就怎样做好药房窗口用药交待服务工作讨论如下。
只有正确地遵守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量、服药间隔时间,才能发挥药物治疗疾病目的,提高其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反之可造成不良反应、不良后果或影响疾病诊治。药物的体内吸收、代谢和排泄,决定药物的在体内停留时间的长与短,为了保持药物的有效治疗血药浓度,则必须严格遵守药物的用法、用量、服药间隔时间。在使用量方面,药师发药时要尽量过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比较复杂计量单位如斤、両、钱、克、升等,最好直接交待患者服用几格、几粒和几片,以及两次相互用药间隔时间等等。例如使用解热镇痛药退热时,有的药师简单的地交待用药患者“发热时服药1片”,患者则因尽快退热目的需要,未考虑药物的在体内停留事件的长与短的影响,短时间内多次重复用药,浓度叠加,引起大汗淋漓,甚至虚脱现象,时有发生,故应该交待给患者两次用药必须间隔3~4h以上。另外,还应重视特殊生理功能构成其用药的特殊性的不同如老人与小儿的用药剂量比成人小。一般来说,对抗酸药,通过中和或抑制胃酸作用;肠道抗感染药、收敛药,为尽快到达给药部位;苦味健胃药,为减少反胃现象发生等多为饭前30min服用;对适应工作生活需要,镇静安眠药、缓泻药应在睡前服用;对直接作用寄生虫的药物如驱虫药,应空腹服用外,其他大多药物用法多为饭后服用。有特殊的吸收部位的药物,如维生素B2——小肠上部吸收,饭后服用胃排空缓慢,药物逐渐通过小肠,利于吸收较完全;黄连素、氨茶碱等虽然饭后吸收减少,对胃肠道刺激性也强,为到达治疗目的,也宜饭后服用。另外,在交代患者用药次数时,应视患者的病情、生理与药物的功能主治而定;常规医师处方每日3次,是指早、中、晚各服1次(8:00、12:00、6:00);每日4次,一般是指白天每隔4h服1次。对于吸收快、代谢快的药物一般服药间隔时间短,次数也较多,而一般排泄慢的药物,半衰期则长,药物使用次数也少;有的长效制剂使用间隔达每周只需服用1或2次。
在许多情况下,医师处方是合理的,使用方法不当,交待不清楚,外用当口服,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便秘患者误把开塞露口服应用。一般片剂供口服用药,有的则不然,如甲硝唑片口服抗厌氧菌、口腔阿米巴疾病、阴道用药抗滴虫病等,乳剂、混悬液用前摇匀,如复方硫洗剂用、炉甘石洗剂外用需摇匀。服用止咳水、润喉片等药物时,吸收部位在口腔、咽喉则不宜饮水。肠溶衣片、缓控释片、糖衣片不要嚼碎吞服,嚼碎药效降低乃至失效。一些药物则应嚼碎吞服如服用陈香片或硫糖铝片。另外,有些遇热不稳定的药物是不宜用热开水冲服的,否则会使药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如酶制剂,胃蛋白酶合剂、肠道活菌制剂,常乐康散,酵母、维生素C、抗病毒免疫糖丸,小儿麻痹糖丸等,这类药物遇高温易破坏变质失效,应以温开水送服;小儿麻痹糖丸则宜用凉开水送服。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提示皮肤过敏试验:说明书注明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必须交待患者先皮试,后用药。如青霉素类、链霉素、普鲁卡因胺等。②适宜的给药时机:根据药物作用性质与患者生理特征定饭前、饭后、空腹、睡前等适宜的时机用药。吗丁啉、胃舒平饭前服;阿司匹林、土霉素、四环素饭后服;镇静安眠药,安定片、苯巴比妥片睡前服等。③注意合理的配伍用药,服用四环素、土霉素则不要与铁剂同服。④易出现戒断症状的药物不可骤然停用,如:安定片、苯巴比妥片、降压药、降糖药等。
如阿托品类解痉药服用后,因抑制腺体分泌,可能出现口干、面色潮红、心跳加快;服用利福平可引起代谢性红色尿液出现;服用卡托普利、扩张血管降压药可引起踝部水肿等。
合理的储存方法是药品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故应向患者详细交待清楚药品正确的贮存方法,发现异常或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无论其外观有无变化均不得再用。如滴眼液出现沉淀现象、止咳水、癫茄合剂有霉变现象、维生素C变色等。
综上所述:提升基层药学人员自我价值,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发挥基层药房药师调剂发药用药交待作用,从简单的门诊发药咨询服务做起,充实和完善自我药学咨询的内容及形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升自我素质,药师药学服务既是药剂科的生命线,也是提升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水平缺一不可的需要。
[1]向明甲.重视发药交待 提高药房工作质量[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6):38.
[2]吉江华,朱宏海.做好发药交待 指导患者合理用药[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5):180-181.
[3]魏婷婷.关于做好发药交待工作的几点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0,7(30):8.
[4]李海峰.社区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11):1372.
[5]梁尚宜.基层医院药学服务中存在问题对策[J].中国药业,2008,17(20):47.
[6]杨利,王儒强.浅谈发药交待与正确用药[J].蚌埠医药,1995,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