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嵊州市东南路889号2栋3单元102室,312400沈育初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近10年间,我国塑料巢础发展最快,大约有4~5家,每种产品我先后都邮购了10~20张进行试用,其中还有塑料巢础连着塑料巢框的产品。在大流蜜期塑料巢础造脾效果还可以,无蜜期靠喂糖造脾效果明显差些。
塑料巢础刷一层蜡造脾速度明显加快,但成本增加而且麻烦。在塑料巢础巢脾上蜂王产卵速度与蜡础相比明显慢了不少,虽可用双王或控产以及大量喂糖这些措施来加速第1次产卵速度,但这必将大大增加了人工管理时间,推广价值大打折扣。第1次产卵后,以后就与蜡础无明显差异了,育虫效果与蜡础看不出有明显差异。
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到了晚秋,特别是蜂群开始结团后,塑料础脾四周温度明显下降,于是塑料巢础脾四周开始紧缩,而中间仍保持原来的育虫温度(34~35℃),虽巢房结构及形状抗伸缩强度很高,但由于塑料础脾巢房是蜂蜡筑成,所以根本没有强度,这样一来塑料础脾就产生了一面凸出,另一面凹进,变成锅底形,严重影响了正常蜂路。
当蜂群断子后或塑料础脾提出蜂群后,锅形现象已根本无法恢复为平整了,虽然可在温暖季节用塑料础脾育虫,但人们原来的使用习惯很难改变,于是推广就成了大问题。这是我长年使用塑料础做育虫脾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很想听大家的高见及解决方法。
要彻底解决塑料础脾用于育虫产生锅形现象,笔者认为只有生产半塑料巢脾或全塑料巢脾,只有巢房壁也是塑料时,其抗伸缩强度才能抵消热胀冷缩的现象,使脾面保持平整。我与生产者先后都通过信函及电话,他们本身也多为养蜂人或养过蜂的,当年都说生产塑料巢脾的模具精度高,难度大,成本也高。最重要的是大家对推广塑料巢脾都感到很困难,于是认为生产塑料巢脾风险大,前景不容乐观。10多年过去了,数控机床已普及,塑料巢脾模具的开发应当不是一件难事,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即塑料巢脾推广是否能顺利进行?
塑料巢脾用于继箱做蜜脾肯定优于蜡质巢脾,因其强度高不易变形与损坏,而且割蜡盖方便。另外,机械化产浆是蜂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人员工资高,产浆手工移虫已成为蜂业发展的瓶颈,用塑料巢脾做虫源脾有它不可替代的优点。
哈林大张老师的塑料巢脾我也用过,限于当时条件,巢房为组合式,与蜡脾相比,塑料巢房壁确实太厚了,于是重量也大,成本也高。由于塑料巢房壁太厚,加之巢房为组合式,巢房内有缝隙,蜂王产卵比塑料础脾更难。
机械化产浆的一种方法是用虫源脾摇出幼虫置于浆条中,现有蜡质脾不利于高速摇出幼虫,塑料巢脾就有明显优势;另一种方法是从虫源脾中移出(或吸出)幼虫,要求巢房内幼虫在同一平面上,蜡脾容易变形,而塑料巢脾优于蜡脾,这些潜在的优点我们应当积极进一步发掘,只有让大家看到前途,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关心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