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桂枝芍药知母汤探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011-02-11 04:01房莉萍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知母营卫痛风性

房莉萍

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50)

1 病案举例

张某,男性,53岁。素有痛风史,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第1跖趾关节红肿热痛,口干欲饮,无寒热,纳呆,大便微干结,小便常,舌淡红、苔微黄腻,脉滑微数。查血尿酸高,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证属中医学“历节病”,予以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桂枝 10g,芍药 15g,麻黄 5g,甘草 10g,知母 15g,防风 10g,附子 6g,生姜 15g,大枣 20g,忍冬藤 60g,土茯苓80g,田七 10g,牛膝 10g,乳香 6g,没药 6g,苍术 10g,川萆薢10g。4剂而愈。桂枝芍药知母汤大多医家都认为该方可治疗风湿热痹。但在临床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时,却往往舍去附子,甚至麻黄、桂枝等辛温、温热药。殊不知,这恰恰违反了张仲景立此方的本意。本例虽然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口干欲饮、大便干结、苔微黄腻,脉滑微数的湿热证表现,但在原方的基础上加用大量的忍冬藤、土茯苓以清热利湿;痛风日久,必有瘀结,加用乳香、没药、田七活血散瘀,瘀去热清。基础方调和营卫,从表走风湿之邪,又从里温化阳气,助体内湿邪外走。全方虽有温热之品,但配以大量清热、活血、祛湿药,仍然有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上可根据化清热瘀的程度调整清热祛湿药和活血化瘀药用量。

2 体 会

桂枝芍药知母汤源自于张仲景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方用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二枚(炮)。该方涵盖了麻黄加术汤、桂枝汤、甘草附子汤的变化运用。

《素问·痹论》篇曰“黄帝问曰:痹之安生?岐伯对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府,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府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剽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这篇经文已明确指出,荣卫不和是痹证发生的内因,风寒湿三气是痹证发生的外因,在表的荣卫不调,是外邪(风、寒、湿邪)侵袭的内在因素,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亦提及营卫与历节(痹证)的关系谓“营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在治则方面,仲圣指出“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风湿俱去也”。张仲景在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用桂枝、芍药调和肌凑间的营卫之气;麻黄、防风祛除肌表之风寒;白术走肌肤关节湿邪,以土制水;生姜、甘草运中焦助麻黄、桂枝、白术走肌肤骨节间水气;这几味药体现了固护营卫,通过微发汗,从表祛除风寒湿邪。风寒湿郁而化热,知母甘寒滋阴清热,泻其郁火。既然感受风寒湿邪,流注关节经络,又有郁热,为什么会有附子这样大温的药呢?这个方中既有桂枝、白芍、麻黄、防风走表,祛除外来的风寒湿邪,附子走里功能温运阳气以散寒除湿。《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里阳不足,也是导致卫阳不足,荣卫不相和谐,致“邪之所凑”的一个重要内因。所以,附子的运用,是增强里阳,以和表,温通阳气祛邪。当世之人,忧思积虑,嗜食生冷寒凉,熬夜消遣,四体不勤,不摄生保养,阳气暗耗,尤其在都市,阳气不足者居多,此时用附子温通下焦阳气,能使五脏气血畅和。由于饮食不节内生湿浊,或感受风寒湿邪,邪滞筋骨关节,痛风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痛久化瘀入络;遇急性发作时还有局部红热,此时局部有化热表现。笔者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运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增加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药物,往往获得良效。

猜你喜欢
知母营卫痛风性
基于营卫理论对中医护理的初步探讨*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Systematic review of robust experimental model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for basic research
ICP-MS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5种重金属
论营卫与气血关系❋
知母中4种成分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王新志教授论张仲景营卫观*
知母多糖治疗糖尿病大鼠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