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增亮 高宝国 刘新宇
(1 陕西绥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2 陕西榆林市种蜂场,718000)
陕北地区南北跨度较大,地型地貌差异大,蜜源条件也有较大差异,每年3月初就有蜜源开花,至9月下旬,花期长达6个多月,蜜源衔接较好。陕北南部地区的主要蜜粉源植物有油菜、洋槐、枣花、狼牙刺、荆条、紫穗槐、柠条、苜蓿、黄芪、椿树、芝麻、西瓜、荞麦、玉米、葵花、苹果及榆、杨、杏、柳等;陕北北部的主要蜜源植物有葵花、荞麦、苜蓿、草木栖、老瓜头、荟芥、柠条、百里香、益母草、瓜类、沙打旺、枸杞、胡枝子、蒲公英、九月菊等。总体来说,陕北地区的蜜源条件较好,每年有大量的转地蜂场来陕北采集。特别是南部山区还有着较丰富的辅助蜜源,特别适宜于中蜂的生存发展。
上世纪70年代养蜂专家周崧曾蹲点陕北,研究推广中蜂的新法饲养,对陕北中蜂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历经几次大规模的无序垦荒,陕北部分地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西方蜜蜂的涌入及中囊病的侵害,给陕北中蜂带来较大生存威胁,中蜂饲养量锐减,也像国内其他地方一样,陕北中蜂也渐渐退回到山林。近年国家实施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战略以来,陕北的植被得到很大改善,曾一度绝迹了的陕北中南部地区又见到了野生的中蜂,经常有野生的分蜂群落户于百姓的房前檐下,充分印证了生态学家所说的“昆虫是生态环境晴雨表”的论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人为干预下,陕北中蜂实现了历史性的北移,成功地在半荒漠旱原地貌条件下建立中蜂保护区,发展小规模的中蜂养殖户,此举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与赞许。
陕北中蜂是国内体格较大、生产性能较优的地理种之一,具有采集力强、分蜂性弱、维持大群等优良性状,最大群势可达16脾蜂。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陕北地区的蜜源条件和已有的饲养经验及效益分析,我们认为发展中蜂的规模养殖是完全可行的。但要使中蜂的规模养殖步入良性循环,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中蜂的基础研究 虽然中蜂饲养历史悠久,但很长时间采用的是土法饲养,新法饲养不过是近几十年开始的,至今尚有很多人还沿用土法饲养方式。客观地讲,人们对中蜂的研究远滞后于对西方蜜蜂的研究,从生物学特性到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深度不够,因此应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对中蜂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提高中蜂饲养技术的整体水平。再者,中蜂多为定地饲养,具有极强的地域适应性,各地应针对当地的地理、气候、蜜源特点制订适宜于本地区的大纲式的饲养规程,如开繁时间,起繁群势,四季管理要点等,为蜂农提供更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指导性技术措施,这不仅是陕北地区,也是全国性的问题。
2.发挥农业科技推广单位的职能 加强中蜂的良种选育。从生产中可以得知,中蜂群与群之间的差别很大,无论是分蜂性,还是抗病、抗逆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这说明中蜂的品种选育有很大潜力可挖,因此要通过科学的育种手段,对中蜂进行选优,充分挖掘陕北中蜂的优良种性,进一步提高陕北中蜂的生产性能,增强与西方蜜蜂的抗衡能力,这对陕北中蜂的普及、进而替代西方蜜蜂的饲养意义重大。在这方面,榆林市种蜂场已开始着手对陕北中蜂的素材收集等工作,以期在陕北中蜂选育方面获得较有价值的成果。
3.提高生产者的素质 目前,广大蜜蜂饲养者通过各种渠道来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从整体上看中蜂饲养者落后于西方蜜蜂饲养者。采用新法饲养中蜂的蜂农多由土法饲养过渡而来,对中蜂的生物学特性知之甚少,习惯于粗放管理,在饲养环节上远不及西方蜜蜂饲养者细腻,大多不采用人工育王,对待蜜蜂索取多而给予少。
4.划定中蜂规模养殖示范区 在陕北中蜂养殖基础较好,在不影响农作物授粉的乡镇,建立中蜂规模养殖示范区,限制西方蜜蜂的进入,以排除干扰,促进中蜂的普及,以开发促保护。
5.与苹果产业相结合,配套发展 苹果产业是陕西省的重点主导产业之一,当前面临着严重授粉不足的问题,制约着苹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中蜂养殖与苹果生产有着极强的互补性,因此建议政府有计划地在苹果产区资助布点发展中蜂养殖户,以促进果业、蜂业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