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桂宏
(辽阳市中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微量元素是指具有特定的生理功能的人体所需的含量极低但又必不可少的某些元素,它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对维持人体免疫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治疗作用也与这些元素的存在有一定关系。因此,研究中草药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与含量的关系,对保证中草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有重要意义。
1.1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I)、氟(F)、硅(Si)、铜(Cu)、锌(Zn)、铁(Fe)、钴(co)、锰(Mn)、镍(Ni)、铬(Cr)、钼(Mo)、钒(V)、硒(se)、锡(Sn)[1]。
1.2 人体非必需的微量元素又可以进一步非为无毒非必需元素如硼(B)、铷(Rb)、砷(As)、铝(A1)、钡(Ba)、钛(Ti)、铌(Nb)、锆(Zr);和有害非必需元素如汞(Hg)、铅(Pb)、铋(Bi)、锑(sb)、铍(Be)、镉(cd)等[2]。但这种界限是相对而言的。
2.1 中草药产地
近几年来研究结果证明,微量元素分析测定是评价地道药材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地道药材中的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他产地药材它充分说明了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有关,药材的质量与产地不同的地质、地理及气候有关。一些地道药材确实只能生长在富含某些特征元素土壤中。我国的西北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硒,因此黄芪成为西北地区的地道药材。优质天麻含有较高的铷和锰,这与天麻的地道产区贵州、四川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分布是一致的[2]。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大黄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如四川药用大黄中Co、Zn、Mn、Ni、Cu的含量均比陕西药用大黄的高[3]。贝母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其产地具有相关性,产地地理环境和距离越相近其亲缘关系越近[4]。道地药材金银花中钙、锶和铁的含量高铬和铅的含量低,对铜和磷的富集能力强,而金银花道地产区土壤中锶、钾、钠、镁和钙的含量高,这与传统上道地药材金银花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地道药材之所以优质,其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与非地道药材之间有十分明显的差异,不同药材及不同产地的药材有自己独特的微量元素图形,因此可以建立中草药微量元素图谱(TE图)成为科学、准确、快速鉴别中草药的真伪优劣的质量控制系统[5]。
2.2 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同种中草药不同的药用部位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同,当归头中Fe含量最高,Cu和Ba在归身中含量高,归尾中Zn含量最高[6]。粗毛淫羊藿的根、茎、叶片均含有Zn、Cu等10种微量元素,但茎部的含量均低于根部和叶片,叶片中Mn、Ca、Mg、Sr、Ni、Li和Co的含量高于根部;而叶片中Zn和Fe的含量,则低于根部[7]。
2.3 中草药的采收期
同种药材在不同时间采集,其药效与微量元素有关。有人测定了麻黄中Fe、Ca、Mn的含量,结果显示麻黄的幼茎和幼根中含Fe量最高,老茎中含Ca量最高;Mn含量在幼茎及幼根中显着高于老根部和老茎[8]。对不同时间采集的银杏叶作了微量元素分析,发现不同时期采收的银杏叶中Cu的含量也有差异,而Zn的含量相差显着[9]。因此,根据对中草药的不同生长期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选择适宜的采收期,对提高中草药的临床药效有重要的意义。
2.4 中草药的品种
在金翼黄芪、梭果黄芪、云南栽培的膜夹黄芪中,金翼黄芪中的Cu、Mn、Ca、Fe、A1、Co含量较高[10]。湖北麦冬、浙麦冬、川麦冬基本上都含有Sr、Cr、Fe、Zn、Cu、Mn、Pb、Cd、Ni、K、Na、Ca、Mg等微量元素,除Mg外,多数元素存在明显差异,湖北麦冬与浙麦冬间元素Fe、Mn、Pb、Ni无明显差异,浙麦冬与川麦冬之间,元素Cu、Na无明显差异;湖北麦冬Zn含量高于浙、川麦冬,而含锶量很低[10]。
从微量元素的角度看,中草药炮制过程就是微量元素的转移过程,随着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药材的功效和药性都发生了相应变化。能使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溶出量增加,有害元素的溶出量降低,并借助辅料中含的微量元素的作用使中草药材疗效能更好的发挥作用[11]。
4.1 中草药微量元素内含量与其功效有密切关系,锰具有收敛止血、芳香化湿、清热、活血作用,因此具有收涩、温理、芳香化湿功效的中草药中锰含量多。锌能促进生长发育和提高免疫功能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阴作用的中草药锌含量高。Fe是淋巴细胞样组织的必须物质之一,参与造血功能,具有补血作用的中草药铁含量高。
4.2 中草药中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比例有规律性。具有收涩、温理、芳香化湿功效的中草药中锰含量多,铁含量少;具有补阴、化痰、理气功效的中草药中铁含量多,锰含量少;具有平肝熄风作用的中草药中锌含量多,铁和锰含量少。总之,中药材的药效及中药材的不同产地、不同药用部位、不同采收时间关系十分密切,微量元素不但可以提高中草药材有效成分的活性,探讨微量元素与中草药药效的关系;为鉴定药材品种和评价其质量;为中草药炮制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中草药的质量和临床疗效。
[1]崔惠平.中草药微量元素的研究[J].世界元素医学,2006,13(4):22-24.
[2]王富丽,罗跃娥,刘斌.浅析中草药与微量元素[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7):449.
[3]王敏,董方言,陈颖谷,等.中草药微量元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元素医学,2005,12(2):17-23.
[4]李玉峰,李栓美,陈放.中草药材贝母的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和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5,12(10):57.
[5]吴良,罗盛旭.中草药疗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4):474.
[6]王桂艳,魏怀春,刘娟,等.中药当归不同药用部位微量元素含量测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3,26(1):30.
[7]陈惠玲.贵阳地区不同产地的箭叶淫羊藿微量元素及总黄酮含量测定[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1,18(2):36-39.
[8]陈曦,陈秋燕.浅谈中药材与微量元素[J]海峡药学,2001,13(2):79-80.
[9]田柱萍,何邦平,王小燕,等.中药材的药效与其所含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5,22(4):54-56.
[10]唐睿,温金莲,严志红.ICP、AES法测定中药大黄中五种微量元素[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2(12):16.
[11]张燕,李飞,王文全,等.中草药炮制前后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对功效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6,23(6):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