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雨成(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
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牧业区涉及10个盟市的54个旗县,其中牧业旗县33个、半农业半牧业旗县21个,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牧业省区之首,是国家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主要表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已经支撑起大农业的半壁江山;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进一步加快,形成一大批优势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优势畜种原种场、扩繁场以及商品场相配套的良种繁育体系。此外,优势畜产品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在国家推出的系列优惠政策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内蒙古的“三化”发展思路,即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10年来,全区“三化”进程取得了明显成绩,表现为农牧业产业化程度进入全国前列,全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注重经济“量”的积累的同时,内蒙古也没有忽视经济“质”的提高,在产业多元、产业延伸、产业优化方面迈出了新步伐,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西部大开发10年来,自治区加速推进“三化”进程,并使“三化”互动,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化,依托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自治区经济增速能从2002年到2009年连续8年保持全国各省区市第一,应该说,“三化”的发展思路及加速推进功不可没。
国家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牧业资源优势,实现产业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依托其在全国独有的乳、肉、绒、草的优势地位,一大批农畜产品加工制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的一部分成为了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品牌和上市公司。在全区目前的30个驰名商标中,依托农畜产品加工、制造形成的或与农牧业直接相关的商标就达24个,占全区全部驰名商标的80%,这么高的比例在全国也极为罕见。
数据显示,10年来,全区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个数由1999年末的135个上升到了2009年末的550个,10年翻了两番还多;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由1999年的41.98亿元跃升到了2009年的764.38亿元。规模以上食品制造企业由1999年末的45个增加到了2009年末的171个,接近1999年末的4倍;食品制造业总产值也由1999年的17.14亿元提高到了2009年的558.26亿元,实现了数十倍的增长。到2009年,全区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副食品加工企业和制造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70.2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4.84亿元;从事农畜产品加工业的职工人数达22.72万人,占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人数的1/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职工人数的1/5。同时,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也直接带动了农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当前,全区200多万农牧户一半收入来自产业化经营。
农畜产品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为促进农牧民进一步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内蒙古不断加大惠农惠牧投入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力度。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小区、规模化养殖场等设施农牧业基地、避灾型农牧业基地遍地开花,优质、高效、高产的种养业比重逐年提高,全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持续增强,农牧民依靠产业化增收的信心也越来越大。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内蒙古形成了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思路。自治区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后发优势和区位优势,充分抓住并利用国际及国内市场对能源、资源的巨大需求,高起点布局,高效率开发,向高附加值转化,形成了能源、冶金、装备制造、化工、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崛起了一批技术力量强、拥有较强竞争力优势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区工业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镇的急速扩张、发展,内蒙古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城镇吸纳人口和产业的能力不断提高。当前,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稳步推进,城乡的二元结构正在被逐步破除,城乡间资金、人力资源、生产资料、技术、产品及服务等要素的流动更趋便利化和自由化。数据显示,当前,内蒙古在城镇居住的人口已超过了在农村牧区居住的人口,城镇化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2009年末,内蒙古的城镇化率达53.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也比1999年提高了12.4个百分点。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内蒙古经济在中央又好又快发展的方针指导下,不仅注重“量”的积累和速度的加快,更重视“质”和内生动力的提高。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也不断向更加优化、合理、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方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向多元、由传统向新型的历史性转变。全区三次产业的比重由1999年的24.9∶37.0∶38.1调整为2009年的9.5∶52.5∶38.0。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10年提高了1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基本稳定。目前,全区的优势特色产业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区形成了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另外,近年来,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随着全区逐步落实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服务业做大做强,服务业发展开始提速。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商业企业是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当年产品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含)的非国有商业企业。
·相关链接·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经济呈现数量和质量并驾齐驱的增长方式,畜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良,整体增长方式向集约化迈进。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牲畜存栏1.08亿头只,已经连续6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畜牧业生产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西部大开发1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着力保护天然草原生态环境,积极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依靠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区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实现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集约化畜牧业的历史性转变,经济结构调整趋向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