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越冬蜂群死亡的几种原因

2011-02-10 21:46黑龙江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155607
中国蜂业 2011年12期
关键词:封盖巢门蜂场

黑龙江宝清县七星泡镇畜牧场英杰蜂场,155607

黑龙江地处北国边疆,越冬期长达6个月之久,严寒而又漫长的气候条件给蜂群越冬带来很大难度。越冬蜂群损失大,春衰严重难以复壮,给蜂群发展和养蜂生产造成损失,就笔者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越冬蜂不强壮

养蜂虽分为四季管理,但各阶段管理必须环环相扣,忽视一个环节都会给下一部管理带来难度。

1.忽视越冬蜂培育

黑龙江地区秋季无论平原还是浅山区都是百花盛开,是养蜂的黄金季节,繁忙取蜜、产浆、脱粉,却忽视对适龄越冬蜂的培育,流蜜结束后蜂群变弱。

2.取蜜、产浆过度

8月中旬是我地培育越冬蜂最佳时期。只注重经济效益,掠夺性取蜜,15日以后浆条不减,遇到连阴雨蜂群处于半饥饿状态,蜂群情绪低落,蜂王产卵减少,幼虫饲喂量下降,不仅越冬蜂数量少,而且羽化出来的蜜蜂质量差,越冬损失难免。

3.蜂螨危害

上世纪60年代至今,蜂螨一直是养蜂生产的首要问题,养蜂人深受其害。由于蜂螨繁殖在当地的特殊性,每年都有因蜂螨造成的越冬失败,因此垮场的不在少数。有些蜂场春繁蜂群存在蜂螨隐患,但夏季蜂群发展迅速,蜂螨问题不显现。秋后,群势下降,蜂王产卵减少,这正是蜂螨发展高峰期,子脾出现白头蛹,刚出房的幼蜂头尾发黑、残翅,即便有翅也飞不起来满地乱爬。蜂群见子不见蜂,严重的一个14~15脾采蜜群到9月底越冬蜂出房后还不足2框,最后不得不合并,越冬效果可想而知。

二、饲料问题

1.甘露蜜中毒

9月5日过后,我地最后一个野生蜜源秋荆芥接近尾声,此时艳阳高照,白天气温高时仍有25℃左右,一些植物茎叶及蚜虫分泌的甜物质,蜜蜂采回巢后配制成大量甘露蜜,特别是松树甘露蜜对越冬蜂群危害大。越冬初期蜜蜂骚动不安,白天在巢门处爬行,见光不断飞出箱外被冻死,后期大量死亡直到全群覆没。

2.饲喂晚,封盖面积小

8月前,各个时期留越冬饲料蜜脾,后期一场秋雨气温下降导致植物流蜜锐减,日进蜜只够维持蜂群所需。蜜源结束,蜂场出现自盗,他场互盗现象。饲喂越冬饲料只能到10月上旬气温下降,蜂群活动减弱时进行。因饲喂晚了,饲喂量又大,温度低贮蜜封盖面积小,越冬期间未封盖的蜂蜜吸收空气中大量水分而变稀,蜜蜂食后长时间不能排泄容易下痢。

3.脾大于蜂

有人说:蜂群有蜜就冻不死、饿不死蜂。此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尽管蜜蜂在漫长越冬期靠取食蜂蜜产生热量维持生存,在我地区蜂群能在外界零下40℃的低温下安然无恙,必须由养蜂人为蜂群提供一个最适宜条件。脾大于蜂喂糖量不足而分散,饲料蜜不能大面积封盖。喂量过多也增加越冬蜂的劳动强度而达不到理想的封盖效果。脾大于蜂越冬期蜜蜂分散,结球小,相比之下喂蜜量增多,后期当脾上的蜜耗尽后无法转移到有蜜的脾上而出现巢内有蜜饿死蜜蜂的现象。

三、管理失误

黑龙江地区蜂群越冬有两种方式:一是室内越冬,二是室外越冬。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必须做到冷不结冰,热不散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越冬效果。

越冬管理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粗心大意:认为蜂群进入越冬期就已大功告成,便走亲访友,外出旅游,长时间不管理蜂群,了解蜂群情况,蜂群出现异常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

2.室内越冬不设通气孔,室内干燥,湿度不能调控。干燥时蜂群靠取蜜充饥,湿度大时蜜变稀蜜蜂容易下痢。

3.室外越冬蜂群不利用巢门调节巢内温度,遇到天气回暖蜂团会散球。

4.不定期疏通巢门。蜂群空气流通受阻,长时间受闷会使蜜蜂窒息死亡。

5.忽视鼠害:室外越冬场所是老鼠经常出没、潜伏之处,要在蜂箱前投放鼠药,防止老鼠破箱而入,啃食巢脾,干扰蜂群。

还是那句老话:准备工作是基础,越冬管理是关键,基础不牢,越冬再精心也是徒劳,而基础再牢,管理不到位只能前功尽弃。

猜你喜欢
封盖巢门蜂场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一种集装袋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微型晶体谐振器封盖移载机械手移载精度分析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成熟蜜”改称“封盖蜜”更合适一些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
继箱开巢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