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心衰的辨证施护

2011-02-10 18:31:36司亚雪李晓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10期
关键词:温服胎心医嘱

司亚雪 李晓敏

(河南省周口市中医院,466000)

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又是导致孕产妇死亡最常见、最主要的原因,严重威胁着母婴生命安危。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学属“妊娠心悸”、“妊娠怔忡”等病证范畴。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心衰患者32例,我们按照中医传统理论,采取辨证施护的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宫内孕32周,四胞胎。以“胸闷、喘促,不能平卧1天”为主诉收住院。测T 36.6℃,P 140次/min,R 60次/min,BP 60/40mmHg,胸闷,喘促,气急,两肺底布满湿啰音。面唇爪甲青紫,舌质紫黯,脉细数。立即遵医嘱给予吗啡3mg肌注;25%葡萄糖20ml加西地兰0.2mg静脉注射;丹参饮(颗粒剂)300ml温服;面罩高浓度吸氧,氧流量10L/min。2h后生命体征趋于平稳,P 110次/min,R 30次/min,BP 80/50mmHg,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后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多巴胺加液体持续静滴,6h后给服生化汤加丹参饮300ml,以后改为每日2次温服。护理上采取辨证施护措施,术后第7天,患者腹部刀口甲级愈合,诸症消失。低热,测T 37.5℃,遵医嘱给予十全大补丸。护理上给予药膳指导及功能锻炼善后。

辨证分析:患者入院诊断为妊娠合并心衰,属血瘀气滞型。心血瘀阻,心脉不畅,故胸闷、喘促、气急;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故面唇爪甲青紫;产后气血耗伤,血虚伤阴,阳浮于外而致发热。

护则:产前化瘀行滞,通络安胎;产后消瘀活血,温经止痛;恢复期补益气血。

辨证施护

产前护理:①生活起居环境:“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所以病室及环境必须保持安静、整洁、舒适。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②情志护理:派护士专人守候,态度和蔼热情,做好安慰解释工作,及时解答孕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为其提供心理支持。③保证充足的休息:动则耗气,应嘱孕妇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必要时半坐卧位,床头摇高60°,或提供依靠物如高枕、高被等,以节省体力,注意保护孕妇安全,防止坠床。④严密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变化,采取面罩高浓度吸氧,保证胎儿及孕妇心肌供氧量,并根据医嘱给予强心药物及镇静剂。⑤监测胎儿宫内情况:给予胎心电子监护,准确观察和记录胎心率的连续变化,或每30min监测胎心音一次。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发现异常应立即配合医生做好剖宫产的术前准备。⑦遵医嘱给予消瘀活血中药温服。山楂、桃红、丹参煎汤代茶饮用。⑧保持大便通畅,指导产妇勿屏气用力排便。禁止有便感时努争。

产后护理:①产后立即于腹部放置2kg沙袋,持续24h,以防腹压骤降,周围血液涌向内脏而增加心脏负担。②产后72h派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心功能的变化,并记录宫底高度、宫缩情况和阴道出血量。严格控制输液、输血速度。③准确记录24h出入量。④保障产妇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置产妇于安静环境,给予心理支持,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⑤预防感染:如为剖宫产,应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有无红肿,按时换药,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注意外阴部的清洁,每日温开水清洗会阴。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⑥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多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肪、富含钙及铁等矿物质的食物。产后6h遵医嘱给予生化汤加丹参饮300ml温热服。并给予流质饮食,随病情恢复逐渐过渡到普食,每日少量多餐。多吃水果及蔬菜,预防便秘。可用红参、乌梅煎汤当茶饮。⑦及时回奶,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人工喂养。

恢复期护理:①告知产妇继续保证合理的营养,适当活动和休息,注意个人卫生和会阴部清洁,保持良好的心境,适应新的家庭生活方式。②根据产妇的恢复情况,由弱到强循序渐进地进行保健练习,以促进腹壁、盆底肌肉张力的恢复,防止尿失禁。避免负重劳动或蹲位活动以防止子宫脱垂。③可适时给予中药膳食进补,如熟地归芪羊肉汤:熟地黄30g,黄芪25g,当归头15g,白芍15g,陈皮10g,生姜3片,红枣5枚(去核),羊肉500g。文火炖3h,每日1~2次,以补益气血,促进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温服胎心医嘱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护肤有误区 遵循医嘱防陷阱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科技视界(2018年29期)2018-12-28 05:49:00
遵循医嘱
治支气管炎
妇女生活(2016年6期)2016-06-08 10:28:10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母子健康(2016年2期)2016-05-18 16:53:20
医嘱
金秋(2016年20期)2016-05-03 23: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