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林兵 陈昌利 缪晓青 陈 潮
(福建农林大学蜂疗研究所 福建蜂疗医院,福州 350002)
蜂针疗法对骨关节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临床疑难病症有明确而显著的疗效,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蜂针疗法可能导致一些过敏反应,尤其是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蜂针皮试是发现、排除高敏体质患者,防止发生如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的有效方法,对提高蜂针疗法安全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蜂针皮试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是皮试结果判断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临床经验和体会,结合蜂疗同行的有关成果,制定出初步的蜂针皮试标准。
初诊患者或曾经接受过蜂针治疗,但间隔一个月以上再次接受蜂针治疗的患者。
曾经发生过蜂毒过敏性荨麻疹或胸闷、声音嘶哑、发热、恶寒者,可以接受蜂针治疗或蜂针皮试;曾经发生过青霉素或其他药物过敏性休克者,应慎用蜂针治疗或蜂针皮试;曾经发生过蜂毒过敏性休克者,应严禁再次接受蜂针治疗或蜂针皮试。
疲劳、饥饿、口渴、恐惧、寒冷等情况,可诱发蜂针皮试患者的晕针反应,发生恶心、呕吐、心慌、大汗、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可被误诊为蜂毒过敏性休克。因此患者有上述几种异常情况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疲劳患者应让其休息,饥饿患者先进食,口渴患者先饮水,寒冷患者应添衣物保暖,不适情况消除后方可接受蜂针皮试。
蜂针皮试对预测过敏性休克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皮试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过敏性休克的可能性。故应谨慎使用,严密观察,并做好救治严重不良反应的准备,要贮备好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针剂、地塞米松针剂、强的松片剂、扑尔敏片剂等,有条件的要配备输氧设备。
我国一般选用中蜂或意蜂进行蜂针治疗,这两种蜜蜂蜂毒成分没有质的差别,具有相同的抗原性。选用中蜂或意蜂的皮试结果是一致的,因此皮试蜂种可任选中蜂或意蜂。
皮试部位应具备安全、易于操作、方便观察、患者痛苦少等优点。蜂针离心、脑近的部位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比较大[1],而腰部不易操作,也不方便观察。除此之外,只能在四肢中选择,显然上肢比下肢皮试更易于操作。在上肢中,常用外关或内关,观察发现,选择外关比内关患者所受痛苦更小[2],因此外关附近皮肤是最佳皮试部位。
皮试的目的在于用极小的剂量试探机体对皮试药剂的敏感度,最大限度地保证机体安全,因此皮试药剂量要显著小于治疗药剂量才有意义。正因为如此,青霉素治疗量为几十万甚至几百万u,而皮试量仅为20u。蜂针皮试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凡是皮试留针时间太长或以其他方式导致进入体内蜂毒过多,就达不到皮试的目的。下面是我们推荐的皮试方法:
用75%的酒精在外关消毒,待酒精完全挥发后,用眼科镊子从蜜蜂体内拔出蜂针,点刺入皮肤,随即拔除;或医师左手拇、食指捏住蜜蜂,将其尾部对准外关,蜇针刺入皮肤后随即拔除,局部立现一小皮丘。如局部未见小皮丘,说明蜂毒并未进入机体,需重复上述操作。
酒精过敏患者可因酒精消毒原因而使红晕直径变大成假阳性,0.5%戊二醛代替酒精消毒皮肤,可以明显降低皮试的假阳性率。
临床实践表明蜂毒过敏发生越早症状越重,发生越晚症状越轻,过敏性休克多发生在蜂毒进入机体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结合蜂毒过敏的上述特点和临床观察,虽然青霉素皮试的观察时间为20分钟,但蜂针皮试只需密切观察15分钟。
蜂毒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血浆成分外渗等作用。丘疹、红斑直径经常超过1厘米,因此临床医师均将阳性红斑直径定在1厘米以上,有的甚至超出较多,如半径大于5厘米或泛发剧烈红肿等。
蜂针皮试反应可分为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如局部丘疹、红斑直径大于5厘米或出现伪足或伴有小水泡或局部奇痒即为“阳性”。局部未达上述标准或无上述表现即为“阴性”。
如出现荨麻疹、头晕、面色苍白、乏力、发热、恶寒、胸闷、心悸、声嘶、恶心、呕吐、腹痛、血压降低等全身反应均为“阳性”。无任何全身反应为“阴性”。
局部反应或全身反应只要有一项达到阳性标准,即可判断蜂针皮试结果为“阳性”。只有当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都为“阴性”时,蜂针皮试结果才为“阴性”。
全身反应中的头晕、面色苍白、乏力、血压降低等症状要注意和晕针相鉴别。
“阳性”患者严禁接受蜂针治疗;“阴性”患者可以接受蜂针治疗。
蜂针皮试应该在充足的间接阳光下进行。
极少数情况下,皮试也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要贮备好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和地塞米松等,蜂针医师也应具备一定的抢救知识。如果情况紧急,必须送有条件的医院抢救。
[1]李万瑶.蜂针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0
[2]李万瑶.蜂针治疗的皮试方法探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4):24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