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总医院干部病房一科 河南濮阳 4570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常见的急症之一,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积极的优质护理是辅助治疗的重要措施,是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我们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全程优质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本组病例来自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20例,年龄36~80岁;心肌梗死发生于前间壁者51例,下壁10例,广泛前壁者5例,高侧壁者4例。
(1)护患沟通:护患良好沟通是护患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护士应面带微笑地自我介绍,要以爱心、耐心、细心、温馨的服务,使患者放心,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病人得知自己患有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惧、紧张、焦虑、悲观心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可以导致病情发生变化。我们护士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心理护理内容,向患者耐心的讲解本病可以治愈,使患者能够放心心理负担,能够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护理及治疗。同时努力营造好的环境也很重要。(3)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原因主要为三大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我们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护理人员要掌握对患者进行监护的各种仪器的操作及使用方法,和出现数值的临床意义,能够正确判断疾病变化的改变。要详细的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心电监测是最能够体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变化的监测手段,密切观察心电变化是AMI的护理重点及难点之一,入院即给予12导联心电图监测,以后12h内每2小时描记1次。(4)运动护理:第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进食、洗漱、大小便等,一切生活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尽量避免增加劳力,第2周除低血压外,可在床上做深呼吸及伸展四肢等轻微运动或四肢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逐渐离床,在室内逐步走动,运动强度及时间,每次10~20min。出现休息时心率>100次/分,心肌梗死3周内活动时,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20次或20mmHg,心肌梗死6周内活动,心率或血压变化超过30次或30mmHg。应减缓活动进程或停止活动[3]。(5)饮食控制:急性期要选择低脂肪、低胆固醇、低钠的食物。起病前3d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后根据病情逐步恢复正常。避免饱食,可少量多餐,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对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饮食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糖,严格按照标准摄入碳水化合物。(6)溶栓治疗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需要溶栓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掌握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有血液疾病,消化性溃疡,近期大手术或外伤史,妊娠或活检史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有溶栓禁忌证病史[4]。溶栓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心率、心律、血压变化监测工作;特别是在血栓溶解冠脉血流再通的瞬间,心率、心律、血压变化非常明显。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同时注意观察有无齿龈、口腔黏膜出血,注射部位有无血肿,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7)大便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卧床及进食减少、活动量减少导致患者常常出现便秘;患者用力解大便时可以诱发急性心脏事件。我们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讲解保持大便通畅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及重要性,使得患者能够充分重视便秘,选食纤维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芹菜、香蕉、蜂蜜等润肠食物,并养成定时排便,建立正常的排便条件反射和排便功能[5]。
7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积极抢救及完善的全程优质护理,临床痊愈69例,死亡1例。对70例临床痊愈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69例,基本满意1例,无不满意患者。
优质护理是医院的一种形象标志,是指导护士实现护理目标,是救治患者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病人对护士所提供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成为优质护理的一种评价标准,本组满意度96.62%。通过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制定详细、周密、全程护理措施,使患者身心得到满足,改善患者顺应性,促进疾病康复。
[1]朱少明,金朝霞,涂汉军.“零缺陷”管理与医院接触点服务质量的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3,10(5):10~12.
[2]左月燃.对护理专业开展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25~327.
[3]胡世俊.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全科护理,2009,7(2):424~425.
[4]辛少芬.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6):375.
[5]李小萍,覃少珍.加强护士沟通能力的培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