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香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是原因不明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病程长短不一,症状轻重各异,困恼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患者多方面就医,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但效果差强人意。本人从2007年11月至2010年8月期间采用乙酰螺旋霉素和维生素B1联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取得了极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门诊就诊32例肠易激综合征中,男11例,女21例。便秘型 6例,占 18.75%;腹泻型 22例,占68.75%;混合性4例,占12.5%。年龄24~71岁,平均为42岁;24~29岁5例,平均年龄为27岁;30~39岁11例,平均年龄35岁;40~49岁8例,平均年龄43岁;50~59岁4例,平均年龄52岁;60~69岁2例,平均年龄66岁;70~71岁2例平均年龄71岁。病程最长为13年,最短为1年,平均为5年。
1.2 病例选择
1.2.1 临床表现 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与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的改变。
1.2.2 诊断按罗马III诊断标准[1]:
1.2.2.1 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两项:①症状在排便后改善;②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③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1.2.2.2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症状越多越支持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排便﹥3次或每周﹤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硬便或稀水样便);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急迫感、排便不尽感);④黏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鼓胀感。
1.2.2.3 经实验室和肠腔镜检查,排除其他肠炎病和恶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32例均应避免食用刺激性和产气食物,而食用高纤维为主的食物,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酰螺旋霉素片(规格0.1 g)4次/d,4粒/次,口服。同时用维生素B1(规格0.1 g)2次/d,每次0.1 g,肌内注射。联合连用5~6 d。症状改善后,改乙酰螺旋霉素片3次/d,2~3粒/次(老年人2粒),口服。维生素 B11次/d(老年人隔日1次),0.1 g/次,肌内注射。维持治疗3~4周。对便秘型病例先治疗便秘而后在按上述方法进行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
1.2.1 疗效标准 ①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③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好转。
1.2.2 疗效结果:痊愈21例(占65.6%);有效9例(占28.1%);无效2例(占6.25%)。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
在治疗过程中乙酰螺旋霉素出现恶心、呕吐5例(15.6%)、加重腹痛1例(3.13%)。维生素B1出现注射部位疼痛8例(25%),皮肤瘙痒2例(6.25%)。这些症状经减量或暂停用药症状缓解消失。
胡某某,女,45岁,农民。反复腹痛解稀便6~8次/d,十余年,又复1周。患者患病十余年来曾多次分别到乡、县、市
级多家医院做大便化验,肠腔镜检查,均无炎性病灶和恶性病变。也曾经住院输液(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门诊口服(氟哌酸胶囊、氧氟沙星片、抗病毒药),以及灌肠(用甲硝唑注射液、氨基糖苷类药)等治疗。病情时愈时发,未见明显好转。近1周来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又复发生且加重,解稀便日达十余次,里急后重,无黏液血便。在他院用阿莫西林胶囊、(大人)泻痢停片等药治疗5 d,无明显好转。于2008年8月15日来我院就治。门诊嘱其立即停用其他药品且食用刺激性、发酵类,豆类等食物,而食用高纤维素的食物。用乙酰螺旋霉素片(规格0.1 g)4次/d,4粒/次口服,同时肌内注射维生素B1针(规格0.1 g)2次/d,0.1 g/次。治疗3 d后病情好转,腹痛缓解,大便次数减少为5~6次/d。继续按上述方法治疗2 d,腹痛消失,大便次数进一步减少4~5次/d,且大便逐渐成形。治疗第6天开始改乙酰螺旋霉素片3次/d,3粒/次,口服。维生素B1针改为1次/d,0.1 g/次,肌内注射。连续治疗10 d,病情进一步好转,无腹痛、大便成形且解1~2次/d。精神、食欲改善。再改维生素B1针为维生素B1片(规格0.1 g)口服3次/d,3粒/次,乙酰螺旋霉素治疗方法不变继续巩固治疗2周。病情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4.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是经检查排除其他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病变虽然多种多样,但总结起来本人认为主要有三点:①是社会、精神因素,现代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神经系统调节失调,特别是“脑-肠互动”系统[1]失调,使得胃肠蠕动失常和内脏感觉异常,从而导致胃肠道的功能异常;②是滥用抗生素。患者有病乱就医,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肠腔内菌群失调,如粪肠球菌失衡[2]。肠腔内粪球菌增多,形成原发性肠道感染,致“肠道疾病”。③是长期排便习惯的改变,使得维生素B1吸收障碍。维生素B1是糖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氧化脱羧的辅酶。当维生素B1缺乏时,丙酮酸氧化脱羧受阻,造成丙酮酸、乳酸在组织中堆积,也减少了机体能量供应。正常神经组织主要依靠糖代谢供应能量,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功能最易受累,出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等周围神经炎症状。维生素B1还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维生素B1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强,乙酰胆碱水解加速,导致神经传导障碍,胃肠功能受影响[3],出现胃肠蠕动失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而引起肠易激综合征。
4.2 笔者采用乙酰螺旋霉素片是因为乙酰螺旋霉素对粪肠球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4],起到了调节菌群失衡的作用。维生素B1是神经系统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对消化系统具有维持正常功能作用。因此用这两种药联合应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独特,在临床应用中副作用少,门诊治疗简便易行,疗效可靠,故可推广使用。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63,422-423.
[2]余清声,管锦霞.常用药物手册.第三版.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381.
[3]鹿怀兴.药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0.
[4]王求淦.新编实用临床药物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20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