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的病情及护理观察

2011-02-10 10:20林映花易礼平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心肺监护器官

张 野,林映花,易礼平

南山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52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其的研究也在向纵深发展,从而使得心跳骤停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救治,这也增加了自主循环恢复的几率。然而,其后由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患者的出院率仍然比较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关键因素[1]。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护士要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为医师进行早期病情估计和治疗方案调整以及对预后效果的判断提供依据。笔者对30例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了临床进行心肺复苏后护理的经验,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30例。年龄38~83岁,平均67.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2例,急性肺栓塞3例,重度支气管哮喘6例。19例入院时已出现心跳骤停,11例住院过程中突然心跳停止。

1.2 方法

复苏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同时使用肾上腺素和纳洛酮,剂量分别为1.0 mg/次和 0.4 mg/次,必要时使用电除颤进行复苏[2]。在复苏成功后即刻进行头部冰敷,同时使用甘露醇进行感染预防及防范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对症干预方法。复苏确定标准:①大动脉搏动清晰有力;②肱动脉收缩压>8 kPa;③患者面色、嘴唇皮肤等体征显示症状改善良好;④患者角膜比较湿润,瞳孔恢复正常[3]。

2 结果

经过抢救,有20例患者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其中,6例患者在3 min内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同时3例患者兼有实现自主呼吸恢复;9例患者在5 min后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同时5例患者兼有实现自主呼吸恢复;有8例患者在10 min后成功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同时6例患者兼有成功实现自主呼吸恢复;而有>7例患者在15 min后实现自主循环恢复。17例患者有器官障碍发生,其中,2个器官功能障碍9例,3个器官功能障碍5例,4个器官功能障碍2例,5个器官功能障碍1例。

3 复苏后病情监护及护理

3.1 循环系统监护

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活动,防止心律失常的出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

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以后,要注意对心血管功能紊乱、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进行监测。具体方法为:①对患者血压、心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定期测量,0.5~1.0 h进行1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同时,如果血压<12.8 kPa,要对患者的补液量进行评估[4]。②如果出现低血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等很多脏器还处在低灌注状况,其对脏器功能有不利影响,因此要应用升压药。③使用中心静脉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进行监测,以对补液进行指导。一般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调整输液量,以使得中心静脉压能够尽量接近正常水平而处于负平衡,这样可以尽量预防或减轻脑水肿的发生。④对患者的外周循环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温湿度及外周静脉充盈状况等。外周循环与内脏血供有直接关系,通过观察,可以对内脏的血供进行监视,如有异常可以及时处理,防止出现严重的内脏器官损害。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对患者心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切了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的状况,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同时找出低血压的直接原因,以进行对症治疗。

3.2 呼吸功能监护

因为呼吸心跳停止会导致呼吸中枢出现缺血、缺氧的不良后果,因而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使得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浅速、深慢及点头呼吸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要严密对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节律、强弱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呼吸不规则严重、浅快、过慢,甚至是停止,则必须适时采用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

3.2.1 呼吸机的监护与护理 使用呼吸机监护应当注意:①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患者早期应当主要进行控制呼吸,同时在自主呼吸循环建立后,必须进行呼吸模式调整,有计划的撤机。②密切注视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节律的一致性,如果节律不同而出现人机对抗时,必须进行及时的纠正,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过渡,或镇静剂或肌松剂就能替代性的解决这一问题。③对呼吸机的使用效能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密切注视各个参数的设置,如果发生报警,应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同时做对症处理。④对患者的呼吸道状况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预防呼吸机连接管道出现故障,定期对患者两肺的呼吸音进行听诊,观察患者气管导管的插入长度。

3.2.2 神经系统护理 如果心跳骤停,首先受到损害是大脑功能,而且其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心肺复苏的预后评价上,最关键是神经功能评价。早期在心肺复苏的同时也要进行神经系统保护,防止脑细胞损害的进一步扩大。神经系统的监护与护理:①对患者的体温、心率、脉搏、血压进行严密监测[5-6],发现并及时处理亚低温过程所带来的副作用。②对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或颅内压升高进行密切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反应。

3.2.3 肾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就会导致肾脏肾小球的大量坏死,使得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因此要做到:①对患者进行留置插尿管,实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尿比重、尿色,结合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对肾功能进行综合判断;②每2 d抽1次血进行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观察其升高情况,禁止使用对肾有害的药物。

3.2.4 消化系统监测与护理 在复苏后1~3 d,患者的肠道渗透性会增加,容易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因此要做到:①观察患者的皮肤和巩膜的颜色,定期检测其肝功能;②注意患者的肠鸣音状况,注意其有没有出现腹胀;③对患者进行插胃管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定期抽吸胃液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出血,及早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④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次数、颜色、性质及大便的量,定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及时掌握消化道出血和肠道感染的情况。

4 讨论

目前,由于治疗上无特效手段,因此临床护理及监测对心肺复苏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对患者复苏后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做好预测性的监测和护理,为临床医生提供实时准确的病情信息,帮助医师进行准确的病情判断,及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防止严重脏腑器官损害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有重要意义。

[1]徐萍,丁宇栋.35例心肺复苏患者护理配合及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启示[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4):680-681.

[2]招婷.心肺复苏护理的改进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6-217.

[3]齐亚敏.心肺复苏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2-34.

[4]周燕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护理相关因素[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64-265.

[5]武兰英.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3):59-60.

[6]姜红岩,黄昊.心肺复苏术118例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生,2010,17(12):96-97.

猜你喜欢
心肺监护器官
器官也有保护罩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类器官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