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杨丽英 郭海娟 王晓军
在葡萄生产中,有许多病害严重影响葡萄的收益。葡萄病害防治应坚持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达到高产、高效、优质、无公害的目的。
1.1 病状 该病对葡萄的叶片、果实、新梢等均能侵染,尤其在幼嫩部分受害最重。叶部初期出现针眼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的小斑点,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以后逐渐扩大,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叶肉枯干破裂,而叶片出现穿孔。果面产生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边紫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很像鸟眼,称鸟眼病。
1.2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病原。冬季剪除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彻底清除枯枝落叶、烂果等,集中烧毁。对树体及树干四周的土面喷布3~5度石硫合剂。(2)加强栽培管理。结合夏季修剪细心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减少再次浸染;合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以增强树势,防止徒长;合理留枝,改善风、光条件。(3)化学防治。要掌握早喷药、巧用药。花序分离期喷78%科博600~800倍液预防;开花前1~2天喷50%多菌灵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落花后至小幼果期喷78%科博700倍液2次,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2.1 病状 主要为害果实,葡萄在浆果着色后期接近成熟时发病最重,一般距地面近的果穗尖端先发病,初期在果面上发生水渍状的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呈圆形深褐色病斑,略凹陷,2~3天后,产生小黑点,排列成同心轮纹状。严重时病斑扩展到整个果面,果粒变软腐烂,逐渐失水干缩,变成僵果脱落。
2.2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病原 结合冬剪清除留在植株和支架上的副梢、穗轴、卷须、僵果等,并把落地的枯、落叶彻底清除烧毁或深埋。在发芽前喷30倍石硫合剂。(2)药剂防治 在出现分生孢子时,每隔10天左右,喷1次800~1000倍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或半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应交替用药。
3.1 病状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花蕾和幼果幼嫩部分。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淡黄色半透明油浸状小斑点,逐渐扩大呈绿色,边缘界限不明显,多为数个小斑连成一个不规则或多角形的大病斑,并在叶背面产生黄白色的霜状霉层,病斑后期变成淡褐色,干裂枯焦而卷曲,严重时叶片脱落。幼果感病初期,病部变成淡绿色,后期病斑变深褐色下陷,产生一层霜状白霉,果实变硬萎缩。
3.2 防治方法
(1)清除越冬菌源 结合冬剪剪除病弱枝梢,清扫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并在植株及地面喷1次3~5度石硫合剂。(2)加强栽培管理 增施有机肥,科学追肥,避免过量施氮肥;棚架要有适当的高度,及时绑蔓,合理修剪,清除病残叶、杂草及雨季强排水。(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78%科博600倍液1次;发病期喷50%瑞毒霉600倍液,或1∶0.70∶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5d喷1次。
4.1 症状 褐斑病仅为害叶片,大褐斑病斑近圆形,直径在3~10mm,中心有深浅间隔的褐色环纹,有时外围有黄色的晕圈。天气潮湿时,于病斑表面及背面散生深褐色霉丛。发病严重时,数个病连接在一起而成不规则形的大病斑,直径可达20m m以上,后期病斑组织干枯破裂,导致早期落叶。小褐斑病 病斑褐色近圆形,直径2~3m m,而且大小一致。一个病叶上可有数个至数十个病斑。后期病斑背面产生深褐色霉状物。
4.2 防治方法
(1)消灭越冬病原 秋后要及时清扫落叶烧毁,冬剪时,将病叶彻底清除扫净烧毁或深埋。(2)加强管理 要及时绑蔓、摘心、除副梢和老叶,创造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增施有机肥和喷施磷酸二钾3~4次,提高树体抗病力。(3)药剂防治 早春芽膨大而未发前,结合其它病虫害喷3~50石硫合剂,展叶后6月份开始每10天左右喷1次半量式(1∶0.5∶200)波尔多液,或代森锌500~600倍液,或喷50%多菌灵800~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