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
医院药品的供应是否及时,质量状况是否保证,到库后的保存和管理是否合理,都关系到临床用药是否安全合理,有效。如何使药库管理工作高效且科学,笔者通过本院药库管理工作,逐一分析,为其他药事工作者提供参考。
各种药品都有一定的储存条件,按照严格的条件储存,才能保证药品在有效期内的质量[1]。我院根据药品储存要求,设置有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毒麻药品精神药品库。并配备抽湿机,加湿机,温湿度计。药库入口为验货区(黄线区),相邻为不合格药品或待退货药品区(红线区),其他区域为合格药品区(绿线区)。货柜按片剂,针剂,大输液,外用药分大类,按药理作用分小类。每一个药品要都有惟一对应的货柜码并输入电脑,方便工作人员查找。
药品采购应以本院目录为依据,严格执行国家招标采购的规定。由药库组长根据前一个月使用量,库存量,导出初步计划,药库保管员根据药品实际使用情况,修改后提交。
我院正和各供应商合作,完善供应链的计算机系统,逐步从手工入库过渡到电脑自动入库,从收到医院采购订单,供货商打出出库单,我院电脑系统即可收到来货信息,会计工作从原来要逐条输入名称,批号,效期,数量简化为核对,确认,即可,大大减少了手工录入差错发生率和提高了工作效率。库管验收工作原需根据随货同行单找药品,费时费力,现可根据扫描仪信息,按顺序扫描验收,仔细查看名称,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效期等。对于冷链运输药品,需检查到货时温度是否符合要求,进口药品需查验是否有进口药品注册证和检验报告单,同时对药品外观进行检查,是否有破损,松盖,污染,字迹模糊不清等情况。对于毒麻药品则要按照双人核对制度,逐瓶逐支验收。检查完毕,认真填写药品质量验收记录,对不合格药品一律不得入库。出库由电脑接收各药房领药申请单,自动按货柜码排序打印减库存,按顺序发药即可,相比无货柜码时,减少了工作人员来回走动的时间。
为防止出现近效期药品,需防患于未然。库管每月借助于电脑系统,导出滞销(可自行设定时间),一般设定为60 d,即60 d未出库药品,积压设定为60 d出库量小于库存量的药品,导出excel表格,合并各药房上报滞销药品,如果单药房滞销,药库协助各药房之间调剂使用,如果全院滞销,则联系供货商及时退换货,以免药品滞销至近效,导致医疗隐患或过期浪费。
我院已制定了近效期药品使用跟踪制度。对于有效期小于6个月的药品,原则上拒绝入库。有效期大于6个月小于1年的药品,入库时填写近效药品入库记录本。原有库存效期小于6个月药品,首先贴明显标记,并填写近效药品出库记录本,出库时出库单上用红色笔作颜色标记,提醒药房收货人注意效期,并在到期前一个月,书面通知,未用完收回药库,作报废或退货处理。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储存条件分类储存,不混放,不倒置,不靠墙,离地面和屋顶有一定距离,并有防尘防鼠设施。每日两次进行温湿度登记,发现不合格及时采取措施。对于多批号药品,我们制作了效期分隔牌,上架时多批号用分隔牌分开,近效在前,远效在后,写明数量,一目了然,做到有多批号必定有分隔牌。以便做到先到先发,近效先发,多批号混发必需分开并用黄色荧光笔在出库单上标记。用分隔牌后,完全杜绝了以前偶尔发生的正常使用周期药品过期的问题,保证了药品的安全有效。
为有效降低库存成本,保证资金周转,医院要求库存量不能大于上月出库量的50%,由于药库面积小,品种多,在保证临床用药的前提下,需尽量控制药品库存。不同药品,分类处理。对抢救药品,价廉常用药品,可一次备货一个月量,降低运输成本。对价格贵,体积大,用量稳定药品,分次采购,尽量降低库存。对专科使用,价格昂贵药品如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等,直接零库存,要求医生提前申请,再联系供货商送货。
收集临床反映的药品质量问题,通知质量管理部门并记录,对存在问题的药品,协助供货商招回或换批号。情况严重者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是否换厂家处理。
9.1 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 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配备密码保险柜,专库专柜双人双锁管理,二类精神药品及医疗用毒性药品实施专人专锁专柜管理。
9.2 高危药品管理 高危药品概念由美国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提出,我院参考ISMP公布的高危药品目录[2],制定本院高危药品目录,通过专项学习,确保药库工作人员都熟悉目录中药品,所放货柜贴黄色三角形警示标签,不和普通药品混放。出入库时双人核对。
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医院药库药品规范化管理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保证。首先要有保证储存条件的硬件设施,还要制订严谨细致的工作制度,同时配套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药品管理法律法规的工作人员。此外,安全文化建设也同样重要,只要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摸索适合本院的管理模式,时刻绷紧药品安全这根弦,才能更好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
[1]池艳春,杨晓梅.关于加强科室管理工作的探讨.中国医院管理,2008,6:64.
[2]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s list of high-alert medications[EB/OL].[2008-11-12].http://www.ismp.org/tools/highalertmedication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