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临床应用探讨及化学成份药理研究

2011-02-10 07:36张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5期
关键词:黄酮类药理作用甘草酸

张克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是常用的传统中药之一[1]。其性味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的功效。中医理论以其中和之性,具调和诸药之功,行佐使之用在方剂配伍中出现频率很高,为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有着中药“国老”的美誉。随着中医药与国际的接轨,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发展中地位逐渐攀升。本文结合甘草在临床应用的经验,结合其所含化学成分药理毒理加以剖析,为临床合理使用甘草饮片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临床应用探讨

1.1 在肝病中的应用 选取2011年3~5月份我院门诊乙肝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及年龄无差异。对照组给予抗病毒、保肝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粉胶囊,3次/d,口服3粒/次。采用自身对照及试验对照的方法,以患者用药前后ALT、AST指标及肝脏彩超肝纤维化程度为参考指标。结果:1月后复查患者肝功能及肝脏彩超发现:实验组AST、ALT较对照组值明显好转,肝脏彩超实验组较对照组纤维化程度较实验前进展控制显著,提示甘草在治疗肝脏疾病上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1.2 在高脂血症中的应用 选取2011年4月份我院门诊心内科高脂血症患者26例,男14例,女12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口服,4次/d;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粉胶囊,3次/d,每次2粒口服。采用自身对照及试验对照的方法,以患者用药前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值为指标。结果:1月后复查患者肝功能及血脂: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及总胆固醇明显好转,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提示甘草在治疗高脂血症上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1.3 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选取2011年5月份我院门诊消化内科HP(+)的胃溃疡患者22例,男13例,女9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及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甘草粉胶囊,3次/d,口服3粒/次。采用自身对照及试验对照的方法,以患者用药前后HP监测结果及回访胃部不适发作程度为评价指标。结果:1月后复查患者HP结果及回访问卷:实验组较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明显下降,回访问卷胃溃疡胃部不适较用药前实验组比对照组好转率明显,提示甘草在治疗HP(+)的胃溃疡方面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2 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

甘草“能随气药入气,随血药入血,无往不可”,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阿狄森氏病、病毒性肝炎、肿瘤、咳喘、皮肤炎症、心悸和防治药物中毒等有肯定疗效,为此对甘草进行了中药现代化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2]得知:甘草中主要含有三萜皂苷类、黄酮类、多糖类、香豆素类、生物碱类和氨基酸等。

2.1 三萜皂苷类 研究发现甘草根和根茎中含有多种三萜皂苷,包括:甘草酸(5% ~11%)、甘草次酸(3% ~7%)、甘草甜素、甘草内酯及异甘草内酯等,其中甘草酸是甘草中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的高低是判断甘草药材质量优略的主要指标。甘草甜素为甘草酸及其钾、钙盐,它是甘草的甜味成分。

研究[3]发现:甘草酸具治疗乙型肝炎、抑制肝纤维化的保肝护肝作用;甘草甜素能延缓、降低镉引起的血清转氨酶的升高,显著减轻了肝细胞肿胀、坏死及肝线粒体、滑面内质网病变的程度,保护肝脏;此外:甘草酸还具有治疗肾病、心脏疾病和抗病毒抗菌作用。同时甘草酸铵及甘草次酸还有抗炎、止痒等药理作用。

2.2 黄酮类 从各种甘草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成份有150多种,主要包括:黄酮类、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双氢黄酮类、双氢查尔酮类等。它们是一类具有黄酮类成分是一类具有C6-C3-C6基本母核的天然产物,C3部分可能为脂链,也可能与C6部分形成六元和五元氧杂环。甘草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种间的分布是不同的。有研究示在6种甘草属植物根中,胀果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种类最多。

此外,研究[3]发现甘草所含的黄酮依据其结构的不同,药理作用也有较大差异,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1)影响皮肤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细胞周期发生非常规变化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2)甘草中黄酮类成份普遍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作为自由基清除剂,从而降低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3)甘草中的黄酮类还具有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同时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活性;(4)甘草水溶性总黄酮可抑制自由基引起的损伤,降低MDA含量,保护心肌的收缩性,具有明显的抗心肌缺血活性。(5)甘草黄铜还具有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降糖和治疗肾炎的药理活性。

2.3 甘草多糖 甘草多糖组分主要有鼠李糖、葡聚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并以葡聚糖为主链。关于甘草多糖药理的文献还较少,主要是关于抗病毒、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2]显示甘草多糖对牛艾滋病病毒、腺病毒Ⅲ型和柯萨奇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之对特异性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而且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有关。

3 甘草解毒减毒的药理作用

《千金方》记载“甘草能解百毒”,如药物中毒,动物毒素中毒,细胞毒素中毒及机体代谢产物中毒等,研究[4]发现,其解毒机理与其所含化学成分有关,其解毒药理作用为:①甘草酸与毒物结合,使其转化为毒性较小或无毒性的物质以达解毒之功能。如甘草酸与喜树碱结合的单胺盐比原喜树碱毒性降低而抗癌作用增强;②甘草甜素吸附毒物以解毒,其解毒作用与吸附率成正比关系。如士的宁、水合氯醛、阿托品均为被吸附而解毒;③甘草甜素及水解后生成的葡萄糖醛酸具有保肝解毒和诱导药酶加工处理毒物之功能。葡萄糖醛酸经脱水后可与体内一些含有经基或淡基的有毒物质如醇、酸等结合变成无毒的化合物由尿排出体外而起到保肝解毒作用;④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并能起到保护机体作用;⑤甘草甜素尚具有阻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激在肝脏的代谢功能,从而相对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激反应作用。

此外,杨明[5]等研究认为甘草酸、甘草黄酮为甘草对附子减毒增效的物质基础,其减毒机理主要表现为甘草中的酸性物质与附子中的醋型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以及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效机理主要表现为附子与甘草中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邝枣园[6]等经研究显示升麻甘草汤的解毒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内毒素诱发的肿瘤环死因子-α(TNF-α)升高有关。

4 结语

综上所述,甘草的作用相当广泛,从古至今,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各种不同的防治作用,笔者结合门诊各科室临床应用实践,在充分印证了甘草在肝病、高脂血症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溃疡中的治疗作用后,又深入研究甘草饮片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解毒作用机理,为临床甘草饮片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9-60.

[2]丛雅琴,孔令嘉,樊友平.甘草研究新进展.日本医学介绍,1991,12(6):286.

[3]田庆来,官月平,张波,等.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343-347.

[4]高同银,崔同淑,孙国香.浅谈甘草解毒作用.河北中医,1994,1 6(3):46.

[5]杨明,刘小彬,黄庆德.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机理探析.时珍国医药,2003,14(4):197-198.

[6]邝枣园,刘倩娴,陈妙欢,等.升麻甘草汤解毒作用的实验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5(3):202-204.

猜你喜欢
黄酮类药理作用甘草酸
蚓激酶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MS-DAIL联合MS-FINDER鉴定中药黄酮类化合物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橘红素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HPLC法同时测定白梅花中6种黄酮类成分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无花果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