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霰
尿液干化学分析是利用试带垫中含有的特定试剂,同尿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进行检查的方法。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尿液分析向快速化、自动化迈进了一步,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尿液分析的工作效率,在临床得到广泛普遍应用,是实验室最常用的仪器之一。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采用反射光度法原理,在微电脑控制下,利用球面积分仪检测双波长条件下试带上的颜色变化。试带上含有数个检测各种项目的试剂垫,各自与尿液中相对应的成分反应,显示不同的颜色,在光源照射下,其反射光被球面积分仪接收。当球面积分仪光电管被反射的双波长光照射时,光信号转化为电讯号,电讯号传送至模拟数字转换器被转换成数字信号,经微处理器处理而显示结果。
2.1 参考值 尿蛋白、酮体、葡萄糖、胆红素、尿亚硝酸盐、红细胞、白细胞:阴性;尿胆原:阴性或弱阳性;pH:5~7;尿比密:1.010~1.025。
2.2 临床意义
2.2.1 尿隐血 阳性见于:血管内溶血,如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急性溶血性疾病等。各种感染如链球菌败血症、疟疾、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等。
2.2.2 尿胆红素 阳性见于肝实质性病变,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细胞坏死、新生儿黄疸、家族性黄疸等;肝细胞性黄疸或梗阻性黄疸时,尿胆红素在血清胆红素升高之前即可出现。
2.2.3 尿蛋白 病理性蛋白尿见于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所致的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等[2]。如各种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肾移植排异反应;重金属中毒和某些药物反应;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病晚期、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高血压、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等。
2.2.4 尿亚硝酸盐 该指标可作为泌尿道感染的过筛试验,但NIT阴性不能排除感染。硝酸盐、干化学白细胞检查和尿培养联合检验,可诊断尿路感染。
2.2.5 尿pH 尿pH降低见于呼吸性或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热、脱水、痛风及服用氯化铵、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者。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排酸性尿为其特征之一。尿pH增高见于碱中毒、尿潴留、具尿素酶细菌所致泌尿系统感染、使用噻嗪类或潴钾利尿药及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者。食用过量蔬菜或高钾食物。
2.2.6 尿比重 增高表示尿浓缩,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流灌注不足,泌尿系梗阻、心功能不全以及尿中含较多蛋白质、葡萄糖等。降低见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间质性肾炎、肾衰竭等影响尿浓缩功能的症状。
2.2.7 尿白细胞 尿蛋白>5 g/L或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先锋Ⅳ或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结果。尿中如甲醛污染或高浓度胆红质时,可产生假阳性。该项检查,凡筛选后阳性尿必须镜检。
无论尿液分析仪还是尿沉渣分析仪都不能代替显微镜检查,只能作为过筛试验,因为尿液分析仪无法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巨噬细胞、肿瘤细胞、细菌、精子、结晶等有形成分,即使尿十项或十一项分析仪对红细胞、白细胞的检查也只限在化学检查范围内,且尿分析仪所受的干扰因素很多,与实际镜检有一定差距。因此,当尿分析仪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应结合显微镜检查报告结果,并以显微镜结果为准,因为这些有形成分对肾脏和尿路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由于尿液干化学分析存在局限性和影响因素较多,容易产生假阴性和假阳性。因此,必须重视尿化学分析仪和多联试带质量控制。应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之前,应仔细阅读仪器说明书及尿试剂带说明书,熟悉本室尿干化学分析仪的SOP文件。每台尿液分析严格按照尿分析仪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仪器使用最佳温度在18℃ ~25℃,相对湿度在30%~80%。尿标本和试剂带无需冰箱储存,保存在相同室温条件下即可。半自动型仪器,当检测台上有过多的残留液体时,应用吸水纸擦拭干净,以免影响下一个标本的检测。使用完毕后应用吸水纸擦拭和清洁检测台,并关闭电源。需要有专人维护和保养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建立专用的仪器登记本,对每天仪器操作的情况、出现的问题、维护、维修情况进行登记。
[1]张绍林.临床检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9:274.
[2]丛玉隆,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8,38,40,5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