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洲,贾景丽,刘志新
(1.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辽宁 本溪 117000;2.绥中县沙河镇政府,辽宁 绥中 125200)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作物种植特点是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7万hm2左右,其中70%分布在二季作区[1]。2000年,辽宁省绥中县开始尝试采用双膜覆盖栽培模式种植马铃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推广面积显著增加,鲜薯市场销路畅通,在辽宁省新民、建平南部、本溪、昌图等地区已开始引进该项技术,并进行示范推广,前景广阔。
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是在地膜覆盖的基础上再盖小拱棚的一种早熟、高效栽培方式[2],保湿、增温效果好,可克服前期低温的不利影响,缓解晚霜冻害,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可比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提前收获20 d以上,其鲜薯价格要高出地膜覆盖马铃薯近2倍,市场前景广阔。双膜覆盖高效栽培可缓解东北地区春季马铃薯鲜薯缺乏,改善市场供应;由于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艺过程能错开农业用工高峰,可缓解农忙季节劳动力不足的矛盾;缓解前期低温和晚霜冻害的危害;马铃薯鲜薯早成熟、早上市,价格高,效益好,解决了常规种植马铃薯丰产不丰收问题;为下茬作物高产创造条件。
选用高产、优质、膨大速度快的优良品种,如早大白、费乌瑞它等,并使用优质脱毒种薯进行播种。
播种前40~45 d种薯出窖,利用冬暖大棚、土温室或较温暖的室内进行避光催芽,温度控制在20℃左右。当芽长到1 cm左右时开始挖芽切块,一般切 2~3次,芽小的薯块继续加温催芽,到切完为止。切块时切成25~50 g带1~2个幼芽的种块,切成立方块,多带薯肉,要充分利用顶端优势,尽量带顶芽,剔除病薯、烂薯。播前15 d将挖好的种块置于小冷棚中育大芽。在小冷棚的地面铺3 cm厚的细沙,将种块单层摆放,芽尖朝上,喷杀菌剂后,盖5~6 cm细沙,压平实,浇透水,覆盖无色地膜。初期气温低时保温御寒,气温升高,注意放风,棚内温度控在25℃以下。
选不重茬、地力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为宜。根据气温和地温,当距地表10 cm耕层温度稳定在7℃时为宜,尽量适时早播。每667 m2施腐熟的鸡粪或猪粪2~3 m3,撒施地面,旋耕时掺入土壤。用旋耕机翻耕成平畦,耕深20~25 cm左右,按垄距90 cm开沟,每垄种两行,沟深15 cm,沟底部刮平,形成梯形槽,沟深10 cm,宽20 cm。播种前在沟内灌足水,水撤去后趁湿播种。芽块播在沟底两侧,小行距20 cm,株距30~33 cm,形成大垄双行,每667 m2密度4500~5000株左右。播种后,先用土盖住芽块,N、P、K三元复合肥1500 kg/hm2点施株间。覆土起垄,喷施除草剂,用90 cm宽的地膜进行覆盖。用4 m长的竹条横跨3垄支成小拱棚拱架,棚宽2.5 m,高70 cm,竹条间距80~100 cm,用4 m宽聚乙烯棚膜覆盖拱面,两边压土绷紧。
(1)引苗:待薯芽顶膜时破土引苗,并用土压实孔洞。
(2)灌水:井水沟灌,控制水位不超过垄高度的一半,在幼苗期浇水多直接泼往引苗口。苗出土后看墒情及时浇苗眼水,在齐苗、现蕾、开花期浇水,收获前提早控水,防止粗糙和烂薯。
(3)放风、撤棚:小拱棚栽培必须注意棚内温度变化,棚内超过30℃时要打开拱棚两头放风降温。风口大小根据植株生长状态和天气状况,苗小小放,苗大大放,白天放晚上关,逐渐加大通风量,进行炼苗,为撤膜做准备。撤棚前持续大放风锻炼,温度过高把小拱棚完全去掉,一般在5月1日前撤去棚膜。
(4)病虫害防治: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病虫害较少,主要有病毒病、早疫病、蛴螬、蝼蛄、蚜虫等。病毒病主要靠生产上使用脱毒种薯防治;早疫病在发病初期可用克露、甲霜灵等喷雾防治;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杀虫;蚜虫可用抗蚜威或吡虫啉交替喷洒防治。
具体收获时间视市场和产量而定,以便及早上市,取得好的收益。
双膜覆盖高效栽培马铃薯一般是于5月25日开始收获上市,平均产量42 t/hm2,收购价格平均1.9元/kg,产值7.98万元/hm2;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平均产量39 t/hm2,收购价格平均1.0元/kg,产值3.9万元/hm2。小拱棚加地膜双膜覆盖栽培马铃薯效益明显高于地膜覆盖栽培。
(1)选用适宜种薯和优质种薯: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区域特点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品种,并使用脱毒种薯播种。
(2)育大芽:育大芽可使一系列物候期提前,是保证早熟、高产、稳产的关键。
(3)适时放风揭棚:视棚内温度情况适时放风揭棚,防止温度过高烤苗现象发生。
(4)加强田间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不要大水漫灌,需水临界期不能缺水。
[1]屈冬玉,金黎平,谢开云.中国马铃薯产业10年回顾[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2-105.
[2]刘宗立,应芳卿.春马铃薯双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