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国焕
(宁海县西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浙江 宁海 315613)
农村成校担负着新农村建设、终身教育的重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成人教育。浙江省是全国经济强省,但人均受教育年限还达不到全国的平均水平,这与浙江省的经济强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只能通过成人学校的文化补习来解决,于是有了“双证制”教育的实施。
农村成校大多规模不大,教师人数较少,按浙江省成教教师的编制标准是每万人口配2名成教人员,大多数农村成校的正式教师少则两个,多则七、八个人,成校占地面积不大,占地十来亩的成校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学校了。但农村成校的办学原则却是“小学校、多功能、大服务”。一直以来,农村成校没有稳定的培训抓手,也没有固定的培训框架,所有的一切都要靠成教人自己去挖掘,自己去创造,自己去发展,自力更生,也就是说要自己去“找米下锅”。
成人教育的对象是已经走上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成人教育包括各级干部教育、职工教育、农民教育、军人教育、老年人教育、社会成年人教育。随着社区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成人教育还包括了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的内容包括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科普知识、法律常识、实用技术、休闲的、健体的,以及一切凡是能提高人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的知识都可列入成人教育的内容范畴。看上去教育对象众多,教育内容丰富。其实不然,在农村成人学习的重要性远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在部分地区人们还不知有这样的单位存在。农村成校的工作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办成校就像办企业一样,要自己去闯市场,抓生产,管质量,搞营销。一句话,办好农村成校要讲经营之道。
任何学校都离不开常规管理,农村成人学校也不例外。农村成校尽管人数少,规模小,但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是要有的,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农村成校的管理首先要讲常规管理,要明确教师的岗位职责、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要执行到位。对于农村成校而言,除了常规管理之外,人本化管理似乎更为重要,因为农村成校的工作较其他学校教师的工作更具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人本化管理是一种常规之中显人本的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更能充分体现教师的自我价值。
根据农村成人学校的办学特点,实行“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是一种彰显人本化管理的好方法。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就是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作为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负责某项或若干项培训的全过程,包括生源的组织、教师的聘请、场地的落实、课程的安排、考试的组织、授课的服务和档案的整理等,犹如责任包干一样,由一位老师负责到底。这种做法可以减少扯皮,明确责任,提高效益。当然,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要求教师具有独挡一面的综合能力。因此说农村成校要实行常规管理和人本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
我所在的学校就实行了“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学校的培训项目比较多,有学历教育培训、企业职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社区教育培训五大板块,五大板块又可以细化成更多的具体培训项目。学校的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的内容及该板块下的具体培训项目。多年的实践证明,常规管理和项目负责人管理的结合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了管理的过程又重视了管理的结果,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没有现成的专业,没有稳定的课程和教材,也没有固定的培训对象,更没有完整的师资力量,所有的培训项目都要靠自己去挖掘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找米下锅”。成人教育即使有了相应的培训项目,也不可能永久地做下去。因为经济社会的形势在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变化,成人教育的培训项目也要随之而变化。成人教育的培训项目必须紧密贴近当地经济社会的市场需求。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培训项目的不断开发和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被淘汰。有道是“一年不开发,三年不会发”。
培训项目的开发不仅指具体的培训内容的开发,而且指培训载体的开发和利用。培训载体实质上是一种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和优势互补的平台。要开发培训项目,首先就要开展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找准发展方向,抓住培训需求,需求就是牛鼻子。我们要摸清当地社会的经济结构、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要弄明白当地群众的就业情况和精神物质上的需求,要吃透当地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思路。
农村成校要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及行业协会的联系和挂钩,努力创造条件,配齐配足相应的软硬件设施,成为上级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培训基地。譬如,我所在的学校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成为了市、县总工会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县劳动局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宁波市企业家协会、镇个体劳动者协会培训基地。如此一来,学校可以通过总工会与劳动部门及行业协会的力量,更加方便有效地组织企业或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和其他活动。学校曾与总工会和劳动部门的效果,其中一学员经过县级初赛后参加市级竞赛,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技能竞赛的举办提高了相关专业的知名度,促进了职业技能培训专业的发展。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参与和支持,想开展技能竞赛就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农村成校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所在地的中小学的联系和挂钩,创建相应的教育培训载体。譬如,我所在的成校具体承办了当地镇政府的公共职业介绍所,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外来务工人员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由当政府拔款建造,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座落在学校大门边上,临街而建,工作人员实行窗口式办公服务,使招工、招生与培训三位一体化,方便了学员的报名咨询,大大增加了学校的培训信息量,为学校培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大的活力和生命力。学校与同一地的中小学联合成立了流动人口家长学校,以成校为总部,以中小学为分部,学员人数达到2000余人,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向外来的家长们开展家庭教育安全生产、劳动纪律、职业道德等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这批家长学员大多在企业里做工,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和学习,实际上是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职工培训的另一种途径和方法。
农村成校要加强与企业和农村的联系和挂钩,创建相应的教育培训载体。成校要积极主动地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和职工素质,与企业主和管理人员广交朋友,引导他们认识开展职工培训的重要性,并努力创造条件,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成校可以和企业签约开展订单式和菜单式的培训。倘若校企合作培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气候,可以考虑成立一个企业职业经理人俱乐部,把有志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企业职工素质的企业职业经理人聚集在一起,以讲座、论坛、沙龙、参观交流等形式定期举行培训和学习活动。成校要承担起俱乐部的主要工作,企业职业经理人俱乐部的成立,把企业与学校的角色都统一到一个平台上来了,可以说是合二为一,企业人士把学校的培训当作了自己份内之事,从而热心地去参与,共同张罗,共同出谋划策,大大促进企业对培训的参与热情,使成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更加密切。
我所在成校所处的地方是县内的一个工业重镇,民营企业发达。早在2003年学校就组织人员实地走访了当地四十余家企业进行调查,经过统计和分析表明:大多数企业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迫切的需求。于是学校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开设了“企业中高层管理培训”这一培训项目。当时要寻找企业管理培训的专业老师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学校通过当时的镇长联系了宁波市外经委,再通过外经委请到了上海市本源咨询沈玉龙所长,给本镇的100余名企业老总和中高层管理人员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受到广泛欢迎,从而拉开了学校校企业培训工作的序幕。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学校不断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努力创造条件,相继开发出了“企业车间和班组管理培训”、“企业外来务工人员素质提升培训”、“企业安全生产员培训”、“企业钳工技能培训”、“企业数控技能培训”、“企业财务技能培训”、“企业小家电装配技能培训”等系列培训项目。
什么是学校的品牌?品牌就是当人们一提到你的学校就会马上想到的东西。一所成校有了品牌就会有人气和名气,有了人气和名气就会有财气,有了财气就会有更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讲经营就是要讲品牌。但是,品牌的创立绝对不是朝夕可就之事,它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努力和细致周到的服务。品牌的创立首先要建立在找准培训项目的基础上,一所成校如果没有好的培训项目何来培训的品牌?其次,要有过硬的培训质量和令人满意的服务质量,要让人觉得培训之后能用得上。要保证过硬的培训质量,需要优秀的师资、科学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说,成教人就是服务员,学员就是我们的上帝。
随着学校企业培训方面一个个项目开发的成功,相关的培训工作就像滚雪球一样,越做越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也越来越深,不知不觉中,企业培训项目就成了学校的一个拳头产品和培训品牌。2009年初,学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培训工作以《特殊的培训》为题,在宁波电视台一套《透视》栏目黄金时段播出,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影响,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宁波市外口办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来学校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调研,县政府办公室、县总工会、县劳动局等部门的领导也多次到学校进行工作调研和指导。宁波市外口办决定在我校举办全大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也正是学校在企业职工培训中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当地民营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学校被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中小企业局评为“浙江省中小企业职工培训示范基地”。
“百姓课堂”是加强农村成校与农村合作开展教育培训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百姓课堂”应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贴近生活、力求实效”为宗旨,实行党、团、妇等力量协同成校与各行政村共同参与,成人学校负责具体培训事务的工作体系,以送课下乡进村入户为主要教育形式,采取课堂教育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授课办法,帮助广大群众学习知识,提升素质。
要办好农村成人学校,就必须重视项目的开发和培训载体的管理。各地具体情况和基础不同,所以要因地制宜,不断地开展调查研究,开动脑筋,不断地开发新项目,把项目做大做强做深。综合起来说,讲管理,讲项目开发,讲品牌,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我们做到了这“三讲”,实际上也就把一所成校经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