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2011-02-09 08:47许德权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麻杏石儿科学平喘

许德权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毛细支气管炎与哮喘有明显的相关性[1]。病因多与感染、免疫、呼吸道解剖结构特点等有关。治疗上主要是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免疫支持等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呼吸道症状缓解慢,复发率高,住院时间长,费用高,一直困扰着临床儿科医师。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本院儿科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配合西医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7-03/2009-05岳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住院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50例,按入院奇偶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其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3个月26例,3~6个月30例,~2岁19例;伴发热11例。对照组75例,其中男36例,女39例;年龄<3个月24例,3~6个月 28例,~2岁 23例;伴发热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发病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医儿科学》肺炎喘嗽诊断标准[3];发病急,咳嗽,喘憋,喉中痰鸣或哮鸣,发热或不发热,舌苔薄,质淡或红,指纹红而浮,冬春多发。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分型标准;(2)年龄1个月至2岁;(3)病程1~5 d。

1.4 排除标准 (1)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结核等疾病;(2)对已知中药成分过敏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雾化吸入、拍背吸痰、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甘草各2~3 g,炒杏仁3~6 g,生石膏5~10 g。痰多者加半夏、橘红各3~5 g,喘憋甚者加紫苏子、茯苓各3~6 g,纳差者加陈皮3~4 g。每日1剂,水煎2次,30~50 m L,频服,5剂为1个疗程。依年龄、体质、寒热,侧重不同加减药物剂量。

1.6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5 d内患儿喘憋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啰音消失;(2)好转:5 d内上述症状体征减轻或临床症状消失,但肺部啰音未消除;(3)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4]。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行 t检验,率的比较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n=75]

表1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治疗时间 观察组治愈时间(3.5±1.2)d,短于对照组(4.6±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P<0.01)。

2.3 副反应 服药期间,有2例婴儿出现轻微腹泻。停药后腹泻痊愈。未见其他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该病如治疗及时,大多预后良好,但如喘憋时间较长,导致患儿呼吸暂停、呼吸衰竭,继而导致严重酸碱失衡,可致患儿死亡。目前对于毛细支气管炎仍缺乏特效的治疗。

近年在有关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的探讨上已有大量试验及临床证据证实毛细支气管炎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由免疫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反应。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分泌物及血中发现了大量类似哮喘患者所特有的炎性物质,如病毒特异性IgE、组胺样物质、花生四烯酸等,这些炎性物质可导致气管平滑肌收缩,舒张血管而致血浆渗出及水肿,促进气道腺体分泌,导致毛细气道阻塞。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中的CD4水平及Th2分泌的白细胞介素4均高于正常同龄儿,提示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与Th2介导免疫反应有关。而国内临床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蒸馏水激发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儿,说明毛细支气管炎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

中医认为毛细支气管炎属“喘证”“哮证”范畴。由于外邪侵袭,内蘊于肺,肺气壅阻,宣降失司所致。目前毛细支气管炎西医治疗上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病原学治疗(抗病毒药物)、症状缓解治疗(支气管扩张剂)、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加用中药治疗可从以上3个方面进行全面治疗。方中麻黄既能宣肺平喘,又能发散表寒。其中麻黄所含麻黄碱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故可平喘[5]。杏仁降气,化痰止咳,可助麻黄平喘。石膏可清泻肺热。桑白皮、紫苏子,泻肺平喘,降气去痰。橘红、甘草止咳化痰。诸药合用,可止咳平喘,宣肺化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麻杏石甘汤对机体有抗变态反应作用,抗病毒抑菌作用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具有纠正Th1/Th2失衡的作用[6]。

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哮喘,在降低西药毒副反应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强调中药在个体治疗上的差异性;其次通过中药的抗病毒作用,从源头阻断病毒诱导产生过敏介质,有效地控制喘息的发作,因此治疗起效快,症状和体征的消失平均时间比单纯西医治疗快,有效地缩短了病程。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也体现了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标本兼顾,临床运用取得良好的疗效。

[1] 徐秀珍,刘黎明,曹容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和婴儿哮喘治疗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7,8(3):124-125.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1-1203.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7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5.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5] 陈娜,梁仁.麻杏石甘汤的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4,22(5):545-546.

[6] 李春富.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 68例[J].中原医刊,2006,33(23):58.

猜你喜欢
麻杏石儿科学平喘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杂志稿约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孩子可以看电视吗?看美国儿科学会怎么说
地龙生姜平喘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应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