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令新,孙玉涛,刘景丽
(邹城市种子管理站,山东 邹城 273500)
农作物品种越区种植是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与安全。现根据我市主要粮食作物越区种植的现状分析其成因与危害,提出控制对策,供同行参考。
一些种子生产经营者为了自身利益并迎合部分农民追求高产品种的需要,从淮河流域、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跨省区引进并扩繁了一批越区品种;也有的农民到外地购买越区品种。由于目前种子经营渠道增多,越区品种流入市场的渠道也增多,这是农作物越区种植形成并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个别种子经营者违法经营未经审定品种或者越区推广品种,并搞虚假宣传误导群众,使部分农民产生涉新猎奇的思想,随意购买所谓的“新品种”,而对审定的合法品种不闻不问,从而出现品种审定前热销,审定后滞销;外地品种热销,当地品种滞销的现象。
我市是典型的一年两熟区,由于近几年气候处于高温周期,多数年份霜期偏晚,这种气候条件使得越区种植的晚熟玉米品种侥幸得以成熟。因此,温度是作物生育期延长的主导因素,越区种植品种有了存在空间,个别农户盲目购买越区推广品种,而且播种期明显偏晚。
所谓农作物越区种植,主要指一个农作物生态种植区内种植的农作物品种的生育期超过当地的无霜期,当地水、热、光、土、肥和生育期等条件不能满足所种植的作物品种生长发育的需要,导致农作物不能安全成熟或生产效益较差的现象。我市农作物越区种植比较严重的是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生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我市占绝对优势的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由于越区种植所采用的品种熟期偏长,或者秆高细弱不抗倒伏,致使小麦、玉米结实性差,籽粒不饱满,含水量比较高,产量低,质量较差。一般减产10%~30%,质量降低一个等级。
为了保证农作物越区种植的品种正常成熟和高产,生产上一般都采取增加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的投入和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造成粮食生产物质消耗的增加和生产成本的上升。这也是个别农户粮食生产成本比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作物越区种植造成农民投入的生产成本高,收购的粮食等级低,粮食生产效益差。虽然国家每年都制定粮食收购保护价,但由于农作物品种越区种植,收购时粮食饱满度差,粮食实际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尽管高温年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但多数年份农民增产不增收,有的甚至减收。
解决农作物越区种植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各级农业部门应加大对农作物越区种植危害的宣传力度,在农业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把农作物越区种植的危害宣传到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农作物越区种植对农民收入及生产生活的影响,达到家喻户晓。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民充分认清解决农作物越区种植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控制农作物越区种植。
要根据各地土壤耕作条件、栽培水平、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品种发展趋势,作物生育期积温、降水条件,以县为单位提出适区种植的适宜品种。
一是推广合法品种。选择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应是通过国家或本省审定,并且适宜种植区域包含本地的品种,严禁未审先推和退出品种继续使用。
二是选择对路品种。选择的品种熟期要适合当地的生态条件、耕作制度等,保证常年能够完全成熟,防止越区种植。
三是选择高产与优质并重的高效品种。要根据本地优势,在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下,种植各具特色的专用品种,减少盲目性和趋同性,并注意提高规模效应。
各级种子管理部门要加强本辖区农作物品种的监督管理,对越区经营推广的品种依法查处,合理调剂审定的农作物品种使之在适区种植。同时,要从源头抓起,按适区种植的原则安排好原种繁殖和制种计划;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要按照生态区域适区供种,不得繁育、调入和销售越区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