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忠旭,张中华
(四川省达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达州 635000)
四川为我国苎麻主产区,常年苎麻面积与原麻总产约占全国的1/3。2008年以来,受国家加大治污力度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苎麻产品成本上涨,出口外销骤减,价格下跌,原麻及制品积压,苎麻生产效益显著下降,农民苎麻生产的积极性严重受挫,苎麻生产再次跌入低谷,四川苎麻产业如何发展备受关注。分析四川苎麻产业发展的优势、前景,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对促进四川苎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四川苎麻产区位于盆地边缘,气候独特,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气温适宜(年平均气温17.0~17.50C),雨量充沛(年降雨1000~1200mm),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1400~1500h),无霜期长;地形地貌特殊,四周群山环绕,平坝丘陵交错,大风少、微风多,湿度较大,云雾及散射光较多;土壤肥沃,营养全面,富含磷钾,酸碱适中,坡耕地多且排水良好。独特的生态环境,特别是微风、多湿、云雾及散射光等,最适宜“露水草之称”的苎麻生长与优质纤维的形成,四川是我国苎麻的最适宜区域,达州原麻品质优良早已闻名中外,成为苎麻加工企业竞相购买的优质原料。
达州市农科所开展苎麻研究已有60余年历史,根据四川苎麻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资源保存,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生产标准,种源繁殖,品质检测,麻园间套等方面不断创新,获得了多项创新成果,“红皮小麻”细度居全国首位,“川苎12号”为国审特高支良种,“苎麻雄不育利用”居国际先进,创新成果的应用,解决了达州苎麻生产中的诸多难题,对于提高四川原麻产量、品质与效益,增强原麻及制品的竞争力,促进苎麻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该所进入国家麻类产业创新团队,完成国家“麻类品种改良四川分中心”后,苎麻产业发展的研发能力和为产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国苎麻自主创新的生力军。
四川种麻历史悠久,据《华阳志.巴志》记载:西周康王初年(公元前1026年)达州已有苎麻种植,距今已有3000余年历史,汉唐贡品“手工细麻布”出自达州。四川苎麻生产发展也曾几起几落,建国初期全省苎麻面积3300多公顷,1987年全省苎麻(含现重庆市)发展到近10万公顷,达历史最高水平。四川和全国一样,苎麻生产曾几起几落,到2009年四川苎麻面积为36300公顷,居全国首位。在苎麻生产发展过程中,通过种植区域不断调整,目前,四川苎麻主要在达州市的大竹、达县两县,沿“国道210”两翼相连的100个乡镇,形成集中的“苎麻产业带”。种植区域和规模化生产,有利于不断改善基础条件,应用先进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指导,积累丰富生产经验等,从而为稳定提高原麻产量、纤维品质与规模效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加工利用是苎麻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据统计,达州拥有原麻脱胶、梳、纺、织等苎麻企业30余家,其中,精干麻生产能力超万吨,长纺4万锭,短纺2万锭,气流纺400头,梭机700余台,可加工苎麻制品近100种。达县智鹏、大竹金桥等曾列入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竹玉麻在目前苎麻生产的低潮期仍订单不断。“华草”、“树美”、“智鹏”、“东湖”等苎麻产品曾获得国家、省级优质产品称号,达州生产的30多个苎麻制品远销美国、日本、香港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市主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四川苎麻加工规模较大,脱胶、制纺、纺织及印染齐全,苎麻产业链完整,苎麻制品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推动苎麻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川苎麻产区的党委、政府历来重视苎麻生产发展,达州市委、市府将苎麻列为该市“八大特色产业”之首给予重点扶持,专门成立了苎麻产业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促进苎麻产业发展的相关工作,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积极向上汇报达州苎麻产业发展情况,多方争取国家、省级相关部门多方面支持;设立苎麻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组织苎麻生产、科研、推广与加工等相关部门,大力开展苎麻新品种、新技术、新物质的试验示范,研制先进实用的打剥机具,引进应用先进的原麻脱胶及加工技术,为加工企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大竹、达县的党委、政府无论苎麻涨跌,始终重视当地苎麻产业发展,每年均安排专项经费支持苎麻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及培训指导,为苎麻加工企业发展提供优惠政策,解决企业发展中具体困难与问题等。苎麻产区政府的重视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将成为苎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
苎麻纤维与棉、丝、毛等自然纤维比较,单纤维强力24.5~44.1cN,居天然纤维之首,纤维长度为60~250mm,为棉纤维的7~8倍,而苎麻服饰具有挺括、凉爽、吸湿排汗、不易霉烂虫蛀等优点,是其他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无法替代的。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重视健康,回归自然,喜爱自然制品,已成时尚。据统计,目前全球自然纤维的需求量正以每年8%[1]的速度稳定递增,在自然纤维中,棉花因生产成本高、增产难度大、与粮油菜争地等原因,难以进一步增加棉花纤维总产量,丝、毛纤维又受环境、生产技术、原料贮藏等因素制约,而无法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而苎麻耐低温、瘠薄、干旱、荫蔽等特性,可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陡坡山梁等非耕地种植,不与粮油菜等争地,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据有关专家估计麻纤维的年递增率超过15%,苎麻产业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苎麻植株上的韧皮纤维、麻皮、麻骨、麻叶、种子和麻蔸等产物均可利用,收获的原麻(韧皮纤维)脱胶后为独具特色的天然纤维,可广泛地用于服装、装饰及其他加工业;麻皮可提取糠醛作为化工原料,或作为食用菌栽培基质;麻骨可造纸,或加工成纤维板,制作家具或装饰房屋;麻叶富含多种蛋白质、氨基酸(粗蛋白质含量20%以上),鲜嫩的苎麻叶(茎)可直接作为畜、禽、渔的青饲料,干燥麻叶可作配合饲料的优质原料,也可作为畜禽越冬的干饲料;苎麻种子含油15%~30%,从中提炼的天然植物油可食用或作为工业用油;麻蔸含有大黄素等药用成份,安胎、止血、解毒等功效明显,可制作成各类药品,治疗多种疾病。苎麻产物的广泛用途,可拓宽应用领域,延长产业链条,创建产业集群,增强产业持续发展的后劲。
苎麻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一般新栽麻园若管理得当,可连续收获10年以上。与一般农作物生产比较,苎麻不必年年育苗移栽,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苎麻植株高大密被,成龄麻地杂草稀少,中耕除草次数有限;苎麻病害较少,虫害易防易治,施用农药的数量与次数相对较少;除二麻收获时气温较高,原麻收获的最佳时期较短(约1周)外,头麻与三麻原麻收获的最佳时期较长(10~20天),利于麻区劳动力的调剂,兼顾其他作物田间作业的劳动用工。随着我国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农村向工业与城镇转移劳动力的趋势不可逆转,轻简栽培将成为今后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农业效益与农产品耐贮性的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农民均有自己贮藏农产品的习惯,而多数农产品可自藏不长,因贮藏过长或不当导致产品变质失去价值,如玉米等粮食自藏易虫蚀、霉烂而变质,花生等油料自藏会酸化变质,蚕茧必须及时杀蛹而农户不能自藏。苎麻的主产物--原麻是刮净表皮、麻骨等附着物干燥后的韧皮纤维,原麻在常温和干燥环境中贮藏10年以上品质稳定。原麻较强的耐贮性,对于降低生产者的市场风险十分有利,当原麻价格下跌时,农民将原麻保管在楼房等处,待原麻价格上涨时再出售,从而减少了麻农的经济损失。
苎麻根系发达,入土较深,相互交叉,盘根错节,形成密集网状,将耕作土壤连为整体,固土能力强;植株高大,枝叶繁茂,覆盖率高,生长与降雨同期,各季衔接紧密,残留的麻叶、麻骨覆盖地表等,可有效减轻雨水对麻地的冲刷,从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据观测:坡地种麻后,当年水土流失明显减轻,第二年及以后不再发生水土流失。大竹、达县苎麻分别占本县耕地的61.5%、54.3%,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十分明显,并引起国家、省级部门的高度关注,曾多次派人考察调研,2009年10月,国内知名麻类专家、领导近100名来达州参加“全国苎麻水保现场会”与学术研讨,国家已将苎麻列入南方水保的首选作物。发展苎麻符合国家提出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
苎麻是以收获韧皮纤维(原麻)作为工业原料的经济作物,原麻品质优良可降低加工成本,提高麻制品质量,因苎麻为多年生宿根性作物,良种更换周期较长,搞好区域种植与规模化生产是稳定提高原麻品质的重要环节。因此,根据用途建立各具特色的苎麻生产基地,为加工各类苎麻产品提供优质原料。在规划特色原麻生产基地时,坚持“纤用为主、多用为辅”的原则,在发展纤用原麻基地时,根据苎麻纺织对原麻需求,分别建立中支(细度1500~18000m/g)、高支(细度1800~20000m/g)和特高支(细度2200m/g)等特色原麻生产基地,满足不同苎麻制品加工对原料的需要;随着苎麻加工利用的发展,可适度发展饲用苎麻、药用苎麻、油用苎麻等专用苎麻生产基地,为拓宽苎麻用途提供必需的原料。在建立苎麻特色原料基地时,可与环境保护结合,优先在坡度较大退耕还林(还草)或其他非耕地上发展苎麻,为粮油菜等作物发展腾出更多耕地,以兼顾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促进发展,苎麻产业也不例外,根据目前四川苎麻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优质高产、多抗专用苎麻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新技术研究,形成“四新协调、五良配套”技术体系,为提高原麻产量品质,促进特色原料基地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加强麻地资源与苎麻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创建不同麻园的高产高效综合生产模式,开发多种苎麻新产品,为提高苎麻生产的经济效益,拓宽苎麻产物的新用途提供支撑技术。重点加强苎麻加工技术攻关,通过自主创新、引进创新和集成创新,着力解决在原麻脱胶、印染、纺织、服饰生产等环节的技术难题,提高苎麻制品的技术含量,增加苎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带动苎麻产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四川主要是利用韧皮纤维,加工成麻纱、坯布等纺织商品,用途单一,市场竞争力弱,易受国内外市场影响而起伏不定。利用苎麻产物(原麻、麻骨、麻叶、麻蔸等)的功能较多、用途广泛的特性,大力开展苎麻产物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研发多类苎麻制品,形成纺织、装饰及其他加工的苎麻纤用业为主,苎麻饲用业,苎麻药用业,苎麻造纸业,苎麻油用业等为辅四川苎麻产业链条,创建“分工明确,产业互动,创新互惠,报酬递增,产业完整”四川苎麻产业集群,通过拓宽苎麻的应用领域,提高产物与资源的利用率,增强产业竞争力与整体效益,确保四川苎麻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手工打剥的原麻因外观色泽好优良、脱胶方便而备受厂商欢迎,一般每个熟练工收获原麻5~6kg/天,费力、费时且劳动力成本较高,生产中劳动力缺乏不能及时收获而影响原麻的产量与品质。用现有机械收获的原麻因外观品质、脱胶、梳理等原因,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有一定的难度。改进与完善现有苎麻收获机械,选育适宜机收的苎麻良种,研究机收苎麻栽培新技术,开发机收原麻的脱胶、梳理等配套技术,在生产推广应用,既有利于缓解麻区劳动力不足与手工收麻费力的矛盾,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苎麻生产的经济效益,又能推动麻区土地流转,麻地入股经营,苎麻生产合作社等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苎麻集约化与标准化生产的发展,也是稳定提高原麻产量、品质与效益创造有效措施。
四川苎麻种植历史悠久,苎麻文化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科技创新力强,加工基础较好,原麻品质优良,知名品牌较多等,围绕四川苎麻产业发展的主题,开展苎麻产业优势资源发掘、整理、融合,市县乡联动,部门间合力,产学研加一体,构建统一平台,充分利用报纸、刊物、网络、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等现代传媒,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推介、商标注册、展览展示、产品促销、项目申报等途径,广泛宣传达州苎麻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前景,提高“达州苎麻”的知名度,合力推动四川苎麻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