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企进入我国玉米种业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2011-02-09 11:10徐长海
种子科技 2011年9期
关键词:种业外资玉米

徐长海

(内蒙古农牧科学院呼伦贝尔分院、呼伦贝尔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蒙古扎兰屯 162650)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之母,种业主权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种业安全不只是民生问题,更是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吃饭问题至关重要。但现实是我国的玉米产业安全越来越受到威胁。也许现在开始重视玉米产业安全有些晚了,但是我们没有不重视的理由了。我们不愿意设想,但我们不得不防。同时,加快农作物种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

1 我国玉米种业存在的问题

1.1 体制不完善

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偏低,整体实力十分薄弱。目前,我国的种子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大多已实现政企分设,但仍藕断丝连,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科研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科研与经营相脱节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1.2 行业分散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实施,开启了中国种业的市场化历程,各路资本纷纷进入我国种业市场,国有、民营、中外合资公司林立,科研院所自办公司,农技推广人员也“自立门户”,甚至还有一些“皮包公司”,致使全国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公司达8700多家,但集中度低,生产规模小,年销售收人超过2亿元的种子企业屈指可数,大多属于小、散、乱的小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1.3 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由于行业分散,公司规模小,大多数种子公司不具备科技创新能力。长期以来种子公司虽是经济实体,但挂的却是事业牌子,技术储备薄弱,人才缺乏,积累有限,创新资金不足。

1.4 信息不灵通

种子生产者与销售者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准,不及时。目前,国内只有几家公司建立了农情网站,国家或省、市尚未建立起比较权威的信息网络供各种子公司利用参考。

1.5 竞争力不高

我国种业处于区域分割和行政垄断状态,市场化程度不高,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干预和种子加工深度不够的影响,无法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1.6 品种保护力度不够

一是科研育种单位与育种家转让自己培育出的品种时,种子公司不愿意或不按要求支付转让费,致使育种人员的积极性受挫;二是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不健全,一个研究所将品种交给种子公司进行繁育与销售后,相当于放弃了这个品种,无法收回育种时所花费的科研费用;三是有的育种者或经营者私下转让,亲本丢失现象严重,难以实现品种垄断经营、独家开发。

1.7 政策问题

中国种业发展还存在着规模化制种与土地流转困难之间的重大矛盾,如果一个连片的土地上有几十户农民耕种,只要有一户不同意制种就都不能制种。这是推进中国现代种业发展的一个重大政策难题。

2 外企种业进入我国的历程与危害

2.1 历程

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之后,中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趁虚大量涌入。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和对中国市场不熟悉,国外种子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后曾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一些国外公司最先采取合资的方式进入。跨国种业公司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1)成立有限公司:如荷兰纽内姆种子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纽内姆(北京)种子有限公司。(2)建立办事处或实验站(研究中心)。如1998年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在山东寿光建立实验站;世界最大的种业公司之一美国先锋公司在辽宁铁岭成立研究中心,东北三省都有其春玉米的实验基地,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也有夏玉米实验基地。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超过70家,主要从事蔬菜和花卉业务。在不到10年时间里,国外公司控制了中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品种。国内主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种子品种面临全线失守、全军覆没的困境。

在控制了我国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经营蔬菜、花卉等小作物成功后,外资目前正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为了迅速占领中国种子市场,他们把目光瞄准了具有种质资源、生产设备、营销网络的优质民族种子企业,不断加大并购我国种子企业力度。目前,我国一些种子产业的“排头兵”企业已纷纷被外资并购,中小民族种子企业面临严重生存危机。2002年,美国先锋公司与我国最大玉米制种企业——山东登海种业成立了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拉开了外资并购我民族种业的序幕。2003年先锋公司在辽宁铁岭设立铁岭先锋育种站,2006年,美国先锋公司与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敦煌种业——先锋海外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具有20多年的种业经营历史,是我国大型的种子生产企业之一,产品几乎遍及中国市场,与敦煌种业合作,为先锋在中国生产杂交玉米种子打开了大门。据业内人士介绍,先锋公司下一步可能在东北和西南各选择一个我国种业骨干企业合作,消除其在东北、西南地区的竞争对手,完成在我国玉米种业科研、生产和市场营销布局。

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中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我们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被美国人获取后,通过分子标记等手段申请了160多项专利。之后,中国农民种植本国大豆,便侵犯了美国的专利权。在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中,种子资源是不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只有基因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我国祖辈们数千年来选育的几千万份种子资源,成为了别人刀俎下的鱼肉。他们从中提取基因申请专利,成为他们的专利产品。

2.2 危害

从当前看,外资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种子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种业急需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此外,外资垄断蔬菜种子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专家们认为,当前我国科研单位参与国际合作的监管处于“灰色地带”,相应的政策界限比较模糊。一些国内科研机构为了经费,在与外资合作时“饥不择食”,可能导致我国一些科研成果被外资利用。此外,我国很多科研机构在与外资签订合作协议时,都有“合作双方有科研成果优先使用权”等类似条款。这项条款的实质,就是中外双方谁先使用,谁就优先拥有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拥有生产条件和丰富市场资源,因此大多能抢在国内科研机构前使用科研成果。我国民族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后,名义上是中方控股,但核心技术、高层管理人员等都掌握在外资手中,合资企业实际由外资操控。外资在完成并购“排头兵”企业后,我国种子产业的中小企业在外资挤压下面临严重生存危机,难以与外资抗衡,一些民族企业甚至沦为外资操控的“棋子”。

前几年,被国内很多媒体关注的大豆和食用油问题已经“尘埃落定”,中国70%油脂加工厂为外资或合资企业,80%大豆压榨能力被跨国粮食企业控制,国内大豆加工企业大批倒闭。近年来,先锋、孟山都、先正达等外资企业与我国科研单位进行的交换品种资源以及挖掘人才等合作,令业内人士普遍担心“是从源头上控制我国种业”,大豆悲剧会在其他粮食作物上重演。

外企玉米种业进入中国,在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的同时,又加紧在中国进行研发布局,对中国的种质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果不能尽快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子企业,中国种子市场最后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所主宰。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主要大田作物,可能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

3 我国玉米种业所面对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3.1 我国种业面临的挑战

跨国公司的进入可以提高中国种子产业的竞争意识,尽快与国际接轨,但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3.1.1 科技创新能力的挑战。国外玉米强企在玉米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特别是在生物技术方面更具优势。我国玉米种业在科研设备、科研经费、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等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与国外玉米强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1.2 种子生产加工质量方面的挑战。我国玉米种子的质量标准远低国外公司,与国外种子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要求和生产加工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3.1.3 市场营销理念上的挑战。中国玉米种业在市场竞争中的营销理念经验不足,差距较大。

3.1.4 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挑战。国外玉米强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有非常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我国玉米种业在这方面与外企相比差距很大。

3.1.5 争取人才资源方面的挑战。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和资本市场运作人才,而许多人才正在流向国外种业公司,这对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3.1.6 玉米产业开发方面的挑战。我国的玉米产业化开发较晚,处在起步阶段。据统计,在我国由玉米开发出的产品仅为100多项,而美国则达2000多项。我国在玉米产品开发方面所需的品种开发研究和针对需求的玉米育种标准与国外玉米强企有很大的差距。

总而言之,认识观念方面面临的挑战是最大的挑战,认识观念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中国玉米种业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受体制和地方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对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发展缺乏知识和经验,许多认识和观念都与目前发展的玉米种业的要求很不适应。许多玉米种业把计划经济的认识观念应用到市场经济的决策上去,使玉米种业造成严重亏损和失误。因此,我国玉米种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抓紧时间更新观念,只有用市场竞争的观念定位自己,玉米种业才能得以健康发展。

3.2 我国玉米种业应对外企挑战的措施

3.2.1 正确认识外企进入,积极应对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抢滩,登陆我国种子市场,真可谓来势汹涌,锐不可挡。跨国公司抢滩中国种子市场,目的很明确,就是来赚中国人的钱。毫无疑问,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跨国种业公司来中国办公司,挤占种子市场。这应该是大势所趋,并不存在你愿意不愿意的问题。国外公司有着得天独厚的明显优势,不但拥有雄厚的资金,而且还有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精良的设备,科学的管理体制,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要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跨国种业公司进入中国。要熟悉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按照国际惯例制定出一整套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战略战术,用规则保护自己,发展自己,提高竞争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要尽快适应这个时代,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尽情展现自己。

3.2.2 树立现代生产经营理念。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中国种业的发展方向应以科技为依托,以国内外两大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树立现代生产经营理念,最终实现种子产业化。为此,种子产业在原来自我封闭的体系中运行已不现实,必须从体制转换、技术创新、内部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迎接新的挑战。

3.2.3 组建全国或地区性的种子分片大公司。提高种业注册资本金,抓住机遇,尽快发展成为综合能力强的种业集团、大公司。有实力、有优势的育、繁、销一体化的公司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吸引国际、国内最好的从事种子基础研究和育种单位进行合作和重组,形成综合能力强的分片大公司,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借助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机遇稳扎稳打,健康成长。

3.2.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种业的科技含量。第一,加强对相关学科的兼容、吸收,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加强种业的创新发展,增加科技创新资金投入;第二,同有实力的科研育种单位或高等农业院校横向联合,建立高科技股份公司,加大种子科技含量,更加重视良种培育;第三,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保持旺盛的科技创新能力。

3.2.5 强化质量意识,实施名牌战略。随着改革的深入,种子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牌、品种、质量等方面。面对市场,无论单位大小、所有制异同,所有种子企业都必须严格控制种子质量,把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每个环节中。采用先进的种子精加工技术改善种子商品形象,创造出客户认可的名牌产品,不但使农民降低用种成本,更可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3.2.6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现有的农情网络公司要及时做好信息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并能提供安全的电子商务。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相应的中介组织,连接产供销各个环节。

总之,我国种业正处于大动荡、大整合的关键时期。我国玉米种子企业只有认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找准自己的位置,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1]戴景瑞,鄂立柱.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创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玉米科学,2010,18(1):1 ~ 5.

[2]刘治先,齐世军,王鲁岩,等.借鉴美国经验科学发展我国的玉米产业[J]玉米科学,2005,13(2):125 ~ 128.

[3]田清震,张世煌,李新海,等.玉米育种发展动态[J]玉米科学,2007,15(1):24 ~ 28.

[4]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J]玉米科学,2008,16(3):130 ~ 133.

猜你喜欢
种业外资玉米
收玉米啦!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我的玉米送给你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