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1-02-08 13:02李蔷薇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无线网络导向实训

李蔷薇

(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0)

2000 年,GSM网络在经过几期扩容后,基本建设已经完成,中国移动把工作重点转向无线网络优化上来。只要网络存在,网络优化工作就会一直存在。可以预见,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移动业务进一步丰富,移动用户的进一步增多,移动网络的优化工作会越来越多,而企业对网络优化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对02级通信技术专业无线方向的学生率先开设了“无线网络优化”选修课程。根据GSM无线网络优化代维考试大纲,结合企业培训教材,我们编写了《GSM无线网络优化》讲义。

1 原课程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课程取向上,理论教学依然主宰课堂,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突出。主要原因是受实践条件的限制。高职教育是职业导向、能力本位教育,理应突出实践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心往往落在知识目标上,造成课程目标的偏离。

问题之二:课程结构上,还是“三段式”的学科教学老套路。先理论后实践,实践教学摆脱不了对理论的依附,实践课成为理论课的演绎和附庸,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分离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头脑中建构起来的知识还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的,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

问题之三:课程评价上,主要是以书面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教学评价所占的比重较少且不够完善。

2 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进行课程改革。改革的原则是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只有按正确原则行事,才能目标准,方向明,效果好。

2.1 就业导向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办学的基本指导方针,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依循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就是以职业和岗位需要为导向。这就要求课程改革应在提高学生的职业针对性和岗位适应性上下功夫。

“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来源于企业网优人员上岗培训课程,本身就具有岗位的针对性。初始的课程大纲是广东移动GSM网络测试认证考试大纲。随着网络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网优工作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中又增加了CDMA2000和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模块,其大纲分别来自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网优工程师认证和广东移动TD-SCDMA无线网络测试认证的大纲。“无线网络优化”课程属于真正意义上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

2.2 能力本位原则

能力是什么?心理学上所说的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有效方式以及与此相应的个性心理特征。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理解,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为上的外在表现,能力是人驾驭活动本领的大小和熟练程度,能力是指人的实际工作表现以及所达到的实际成效,能力还是实现人的价值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左右社会发展和人生命运的一种积极力量。“能力本位”,就是以能力为根本之意。而对高等职业教育来说,这个能力主要是指职业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把高职教育课程归类为“定向于某个特定职业的课程计划,即是实际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高职教育的课程必须以“实际的、技术的、特定职业的”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生存立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其次,从就业角度看,职业教育是一种从业准备教育,职业能力是学生的立身之本,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直接本领。如果高职的课程教学不能赋予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所需知识和技能,他们就无法学以致用,学以谋生。所以高职教育应当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和遵循原则。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指出:“职业院校要尽快突破传统的偏重课堂知识讲授、轻视岗位技能训练的做法,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方法。”“无线网络优化”课程改革中通过贯彻“实践主导”原则和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措施是:

1)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2002 年至2010年,先后建成的校内实训基地有3G设备实训室、无线网络优化实训室、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有广东省电信工程有限公司、广东省长讯实业有限公司、广东省南方通信建设有限公司、广州市世纪宜通科技有限公司。这些为实践教学提供了基础。

2)增加了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

教师通过企业实践和培训,把网络优化各个工作环节分解成一个个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把每个工作任务编写成实训项目,撰写实训指导书。除了课内实训外,还开出了单项实训、综合实训项目,实践教学占教学计划的比重达50%。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实训教学采用目前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推崇的“项目教学法”。该方法是以任务(或项目)引领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该任务(或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根据这一理论,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做了一些改进,把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教师布置任务;

②学生收集与该任务相关的资料,自学所需理论,按实训指导书练习实训项目;

③分小组检查考核——预考;

④教师演示实训项目,总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⑤学生再练习,分小组完成任务;

⑥分小组检查考核——终考。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把学生分成3人一组,每组同学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考核以组为单位进行的,每组考核成绩作为该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教师把每个实训项目中关键要掌握的操作内容编制成一个个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目标明确。例如要求GSM的DT测试发现网络是否存在干扰,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学习相关理论,按照实训指导书中所写的步骤操作练习。教师为了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安排了一个预考核(占总成绩25%),考查在教师指导之前,学生通过自学,对该任务掌握的程度以及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情况。然后,再由教师讲解演示,重点分析预考中遇到的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对策。接着,再由学生分组练习,熟悉完成该任务的操作步骤。最后检查考核,终考占总成绩50%。这种“先练后讲”的方法与传统实训“先讲后练”的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理论学习以书面考试为主,实践教学以操作的熟练程度为主进行考核。

实训成绩为全部实训项目成绩的平均值,每个实训项目的成绩由预考核(25%)、终考核(50%)、实训报告质量(25%)三部分构成,如表1所示。

表1 实训考评表

实训考核分小组进行,视每个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团结协作情况予以不同的评价,每个实训项目的考核都以百分制打分。

2.3 工作过程导向原则

姜大源教授主张应当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整合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的“行动体系”课程体系。他认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行动体系的重构过程”,职业教育课程的理论创新“需要构建独立于学科体系之外的或者说是与学科体系相对应的行动体系课程,以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的过程属性。”他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应与工作过程中的行动实现融合”,“教学过程应在着眼于‘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的‘行动体系’中进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行动体系’课程体系。”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力求把“无线网络优化”课程编写成“行动体系”的项目课程。课程结构上整合了天馈线技术、直放站及室内分布系统、GSM/CDMA2000/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模块。教材编写按工作过程导向原则来组织,即先提出实际中要解决的案例,然后再分析如何解决问题,进而引入相应的理论学习,打破了传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而是采取“实际联系理论”的方式。为了使学生把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增加了实际案例分析一章。通过个案的分析,把常见网络故障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并推广到一般的处理方法。《无线网络优化实训指导书》则是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来编写的。

3 课程改革的成效

在历届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以及对企业的调研中,对开设“无线网络优化”课程的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学生在实训后的总结中称“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职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每年参加无线网络优化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率比其他院校的毕业生高出许多(这是业界公认的)。就业中从事网优工作的毕业生达30%多。随着企业开始实施“代维网优一体化”的制度,从事网优工作的毕业生将会越来越多。

通过对“无线网络优化”课程在内容上、组织结构上、实施和评价上的一系列改革,使得该门课程在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地位不断提高。对2002级是选修课,到2006级已变为必修课程,2008级上升到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丁继安.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

[4]张健.关于“必须、够用”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5,(9).

[5]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6]朱美虹.以项目教学法为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2009,(7).

猜你喜欢
无线网络导向实训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滤波器对无线网络中干扰问题的作用探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无线网络的中间人攻击研究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