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011-02-08 13:02林娟马丽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毕业生程度

林娟,马丽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 312016)

职业适应,是指毕业生个体结束学校教育,进入职业环境,与这一特定的职业环境进行互动、调整以达到和谐的过程。职业适应水平则是毕业生个体某一时点上职业适应的程度。较高的职业适应水平,会增强毕业生个体职业稳定性,使其更好地融入职业生活并获得进一步的职业生涯发展。相反,职业适应困难对毕业生个体而言,则会导致个体产生职业倦怠,促成职业流动;对于组织而言,则会导致工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后果。本文通过研究目前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水平及影响其职业适应水平的因素,以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些实证参考。

1 研究假设

职业是一种存在于工作组织情境中的社会角色,当个体进入一种新的职业时,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角色,由于新角色有其发生的特定的组织情境和角色内容,这时,个体将进入一个与职业组织情境和角色内容不断妥协的“迷惑的过程”(fusion process),即职业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因素与职业组织因素不断互动,影响着个体的职业适应。因此,本研究影响因素的纬度包括两个因素群:个体和企业。

1.1 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是指毕业生的品质,是影响其职业适应水平的内在因素。是先赋性因素和自获性因素的集合。

1.1.1 先赋性因素

对先赋性因素的考察主要是考察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和教育程度)是否影响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水平。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职业和教育程度)代表了毕业生的阶层背景,反映了毕业生所具有的家庭文化资本。天野郁夫认为,这种文化资本不仅在家庭里积蓄着,由子女继承下来,还决定子女受教育的机会;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会影响子女的学业成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育体现了一种文化资本的传递。此外,一些美国研究者发现,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影响着子女的教育成就,也影响着职业成就的取得。鉴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个体社会流动性机会和状态的影响,本研究假设,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影响显著。

1.1.2 自获性因素

自获性因素识别标准是个体的“能做什么”和“做了什么”,在现代社会中,职业能力要求低的工作比例不断上升,因此,雇主往往会根据应聘者的个人素质,如职业技能掌握情况(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决定是否录用,员工在企业的工作表现来决定是否晋升。也就是说,个体“做了什么”和“能做什么”等自获性因素影响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因此,本研究假设,毕业生的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是否获得相关行业或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能力和在校兼职情况(工作经历)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影响显著。

1.2 企业因素

企业是个体从事岗位工作的环境,对于个体而言,是岗位工作的情境和内容的集合。本研究从工作内容和企业管理方式两个方面考察企业对毕业生职业适应的影响。本研究假设:工作内容的简单程度和企业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对毕业生职业适应影响显著。

2 样本和数据收集

2.1 关于调查对象的说明

本研究调查对象虽为毕业生,但只能说是准毕业生,由于在高职院校,大三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就会确定就业工作单位和岗位,直接上岗作为毕业实习。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就是浙江某职业学院的准毕业生,他们在大三12月份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6月底回学院参加毕业典礼,其间在就业单位工作了将近6个月左右。该调查问卷就是在他们参加毕业典礼期间发放的,也就是调查问卷所调查出来的结果是他们在进入岗位6个月左右的职业适应水平。

2.2 调查问卷发放的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采取了随机的方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69份,总共回收问卷137份,回收率较高,达到了81.1%。缺失值较多的问卷采取删除的方式,因此有效问卷为132份,达到了78.1%。

表1 问卷回收情况

2.3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1 职业适应水平考察体系的设计

主要从能较好反映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基本内涵和总体特征的职业人际适应、职业心理适应和适应能力适应三个纬度入手,并把这三个评价纬度作为整个评价纬度的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面,再分别设置两个二级指标(基础指标)。

表2 职业适应水平评价体系

2.3.2 各指标分值的设置

各指标程度量表回答方式为避免学生中庸的回答,采用了划分较为细致的六分计分法(1=完全不、2=比较不、3=有点不、4=有点、5=比较、6=完全)。父母的职业设计为:①失业或下岗;②其他(如个体户、农民等);③工人;④服务员/办事员,如秘书、柜台窗口人员等;⑤中小学或幼儿教师;⑥专业人员,如研究人员、医生、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教师等;⑦企事业单位或机关的管理人员。父母的教育水平为:①初中及以下;②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③大专/高职;④大学本科及以上。

3 数据分析

3.1 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分析

3.1.1 职业技能适应水平

职业技能适应是职业适应的基本内容,主要从毕业生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两个方面来考察。根据表3,毕业生的技能适应水平较高,平均值为4.82,其中,成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平均值为5.09,98.5%的学生对自己成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给予了肯定,而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平均值相对较低,平均值为4.56,93.9%的学生对自己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给予了肯定。

表3 职业技能适应水平评价

3.1.2 职业人际适应水平

职业人际适应是职业适应的重要内容。在职业组织情境中,毕业生要发生的长久人际关系对象主要有同事和领导。因此,对于人际适应水平的研究主要从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的融洽度来考察。根据表4,毕业生的人际关系适应水平较高,平均值为5.28。其中,与同事关系的融洽程度平均值为5.38,98%的学生对同事关系给予了正面评价;与领导关系的融洽程度的平均值为5.19,100.0%的毕业生对与领导关系给予了正面评价。

表4 职业人际适应水平评价

3.1.3 职业心理适应水平

职业心理适应是职业适应中最高的适应层次,心理适应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多样,本研究主要从工作的喜欢程度和满意程度来考察毕业生职业心理适应的水平。根据表5,毕业生心理适应水平有点高,平均为4.38,其中工作喜欢程度的平均值为4.21,78.8%的毕业生表示喜欢现任工作(正向评价);工作满意程度的平均值为4.52,其中,85.6%的毕业生表示满意目前的工作(正向评价)。3.1.4职业综合适应水平

表5 职业心理适应水平评价

根据表 ,毕业生职业综合适应水6平较高,平均值为4.83。对职业技能适应、职业人际适应和职业心理适应三个职业适应的内容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人际适应水平最高,技能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此外,对三个指标和综合职业适应做相关分析,发现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5以下,在0.01置信水平显著,属于中低度正相关,表明了各纬度方向一致,相互影响,同时又彼此存在一定的独立性。综合职业能力适应水平与各指标水平的相关处于.719和.835之间,在0.01置信水平显著,呈现了中高度相关,这充分表明了各分量与整体概念的一致性。

3.2 影响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的因素分析

3.2.1 单因素分析

分别对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兼职经历与职业综合适应水平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分别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技能掌握程度、独立能力、工作内容简易程度和企业管理方式与职业综合水平作相关分析,发现:

表6 职业综合适应水平评价

1)父母职业、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兼职经历的变化并未引起毕业生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的变化(组间离差平方和远远小于组内离差平方和),得出的统计量F所对应的置信水平值都大于.01置信水平,说明父母职业、父母教育程度和在校兼职经历对毕业生职业综合适应水平影响并不显著。

表7 单因素方差分析

2)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技能掌握程度、独立能力、工作内容简易程度和企业管理方式与职业综合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中,企业管理方式、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与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483、.444、. 419),而工作内容与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的相关系数较低,仅.233。

表8 相关性分析

3.2.2 多元回归分析

以上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初步揭示了上述各种因素分别对毕业生职业综合适应水平的影响程度及方向。以下将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毕业生综合职业适应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进一步解析这些因素对毕业生综合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大小。

表9为毕业生综合职业适应水平与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模型。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能力、职业技能掌握程度和企业管理方式四个因素进入了该回归模型。对模型的四个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发现各变量的容忍度均远远大于0,而方差膨胀因子均远远小于10,所以这四个变量共线性较弱。此外,该模型统计量F为24.04,对应的置信水平为.000,小于.05置信水平,因此,该模型整体显著有效。该模型拟合优度(Adjusted R Square)为43%,也就是说四个变量建立的模型对职业综合适应水平解释能力为43%。

4 讨论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水平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影响职业适应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总体较高。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在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或办学定位的指引下,高职院效的办学内涵逐渐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不断提高,事实上,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正是对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最佳检验方式,反映了近年来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有效性。

表9 毕业生职业适应回归模型

根据对个体因素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影响的考察来看,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即父母的职业和父母的教育水平这些先赋性因素对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相反,学生的自获性因素如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独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职业适应水平的正相关在统计意义上非常显著。这说明毕业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先赋性因素如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其职业生活影响非常有限,而他们的自获性因素如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能力、独立能力等可迁移能力和职业技能掌握程度逐渐主导他们的职业生活质量和职业生涯发展质量。这无疑对我们的高职院校的教育提出了要求。在现代社会,学校比家庭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自获性能力,尤其是在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专业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坚持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改革课程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将来职业生涯发展的可持续性打下能力基础。

企业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从单因素分析来看,工作内容简单程度和企业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的正相关在统计意义上显著,但是最后进入模型的只有企业管理方式,这说明了随着学校专业教育的加强,尤其是强调专业培养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工作内容对毕业生职业适应水平的影响在诸多重要因素中相对不明显,而企业的管理方式,代表了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特征,反映了企业对员工的规训和职业角色期望,对毕业生员工影响显著。良好的、人本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毕业生员工提高职业适应水平,积极融入企业团队。对于毕业生员工来说,企业的管理重点应当放在入职培训方面,了解其职业适应需求,通过入职培训、师徒制等方式帮助毕业生员工度过适应阶段。

[1]张人杰.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范成杰.青年职业适应中的先赋因素与自致因素分析——杭州市589名青年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7,(3):18-23.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毕业生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最“叛逆”的毕业生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