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金容(重庆市渝北区畜牧兽医站)
随着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深入实施,畜禽粪便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重庆市渝北区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而推广低碳养殖是从根本上减轻畜牧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渝北区畜牧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该区畜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1.防污意识不强。部分畜禽养殖户只注重养殖增效,不重视环境保护,对畜禽粪便等污染物乱堆乱放,使其风吹日晒,造成臭气浓度严重超标,空气污浊,人居环境恶化。
2.不懂饲养技术,畜禽发病严重。部分养殖户由于不懂饲养技术,致使畜禽经常发病,为了提高畜禽的成活率和生产性能,养殖者乱用药物,以及加大药物的剂量,造成畜产品及排泄物中的药物污染严重。
3.防污制度不完善。尽管国家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鸡3万羽以上、牛100头以上的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但对上述标准以下的中小型养殖场的法律监控尚属空白,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畜禽粪便依法治理难以到位,导致污染严重。
4.治污设施不齐全。畜禽养殖没有实行准入制度,大部分规模养殖场的建设都是因陋就简,没有统一规划,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设施。同时,由于养殖是微利经营,污染治理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高,养殖户治污资金匮乏,负担过重,难以承受,致使畜禽粪便的处理、利用还停留在直接还田,甚至直接用于水产养殖等粗放模式上。
5.农牧严重脱节,畜禽废弃物得不到充分利用,是造成畜禽废弃物污染的主要原因。传统的畜禽业以家庭分散养殖为主,畜禽养殖的废弃物可通过周围农田及时施肥自然消化,形成良性循环。
1.推广应用环保饲料,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应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粪便中氮的污染。
2.推行“种养结合、粪污还田”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畜禽粪便还田用作肥料是一种传统的、原始的、经济有效的处置方法,小规模养殖场及散养农户的废弃物大多可采用这种方式,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良性循环。
3.积极推广粪污生化处理技术。要把建立化粪池等污物处理设施作为审核规模养殖场建场的一项硬性指标,没有相关的污物处理设施就不准建养殖场,并且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采用生化处理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达标排放。
4.大力推行沼气。沼气发酵能处理高浓度有机质污水,且自身耗能少,运行费用低。沼气是极好的无污染燃料,可以发电或采热供暖,对沼渣进行再加工生产有机肥,处理后的沼液可再次回收利用,不但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5.建立新型生态养殖新模式。利用作物秸秆及农产品废弃物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食草家畜生产,可有效解决农村因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生物菌种发酵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等生产生物有机肥料,可以真正实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的循环经济模式,减少污染,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