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场所精神的诠释——西南交通大学九里校区图书馆

2011-02-02 06:32董利斌
四川建筑 2011年3期
关键词:场所校园图书馆

张 婷,董利斌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建筑与其周围环境是相辅相承的关系,建筑必须植根于特定的建筑环境之中。不同的场所环境的各个要素对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形态起着不同的关联和制约作用。对于目前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建筑师如何将建筑与当地的地域风情、建筑所代表思想文化内涵、以及适当的灵活和创新结合起来,成为如今建筑师进行建筑设计的关键。

高校校园是一种具有特殊历史与特殊功能的庞大的教育场所,所谓“百年树人”之地。高校校园不仅在塑造大学良好形象方面,还在形成大学生的完美人格、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图书馆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学习的场所,也是学生们交流、休闲的综合性场所,更能在每个人的大学生活之中留下美好回忆。本文试图以场所精神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析交大图书馆如何融入大学校园的整体环境之中,如何将图书馆恰如其分的出现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

1 场所与场所精神

(1)“场所”(place)一词来自于拉丁文platea,原意是指宽敞的街道。狭义上是指“基地”(site),广义上是指“土地”(land)或者“脉络”(context)。谈建筑,要从“场所”谈起,建筑中的场所是指建筑所处的客观自然环境与主观人文环境相互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力场”,其本质就是环境中各主观要素的特性。场所包含以下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①静态的实体形态。包括空间形态,构成空间形态的界面,地面铺装、街道家具等。

②活动。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用途的场所提供给使用者的机会,比那些只限制他们于单一固定功能的场所要多的多。能够提供这种选择机会的环境具活力的特性。

③含义。场所的含义是指场所的形式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含义。

(2)“场所精神”(genius loci)是罗马的想法。根据古罗马人的信仰,每一种“独立的”本体都有自己的灵魂(genius),守护神灵(guardians spirit)这种灵魂赋予人和场所生命,自生至死伴随人和场所,同时决定了他们的特性和本质。Genius表示“物之为何”(What a thing is),用康的说法则是什么是物所“意欲何为”(wants to be)[1]。

场所精神是指人所具有的辨识空间的能力,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并且对这样场所的认同感与安全感,所有的文化系统都发展出自身的空间方位意义系统。场所精神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对其包含及可能包含的人文思想和情感的提取和注入,是一个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现世与历史纠缠在一起的,留有着人的思想、感情烙印的“心理化地图”图。

大部分人都有在一个独特的场所体会独特感受的经验,人们会赞赏这个地方并同时对其不足之处感到惋惜。场所精神是一个场所的象征和灵魂,它能使人区别场所与场所之间的差异,能使人唤起对一个地方的记忆。场所精神的诠释包括场所的解读和场所的回应两个步骤。

2 场所的解读

2.1 校园环境

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密的关系。因此,建筑的基本行为是了解场所的“使命(vocation)”[2]。从这个角度理解,大学校园中的每一栋建筑,都必须是校园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将导致建筑在整个校园的疏离感和环境的崩溃。在具体的日常感受中归于某一个场所,即表示有一个存在的立足点。

西南交大九里校区是在1986年新建的校区,以前西南交大原址在峨嵋山脚下。迄今为止,这个校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交大九里校园规划中,将功能不同的各种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在领域上有明确的区分,以利于创造不同的意境;同时,相互之间又应有密切的联系,按照一定的顺序,构成空间序列连续的公共活动空间,将校园组成生机勃勃、和谐优美的场所。校园功能布局合理,流线简洁,平面肌理均衡有序,整体校园环境尺度宜人,有浓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图1)。

图1 图书馆区位示意

2.2 气候

成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年平均气温为7.1℃,平均最低气温为4.5℃,成都地区常年湿度比较高,在60%以上,而且静风率也比较高。根据中国光气候分区图,成都位于第Ⅴ区,多年平均日照为98。这些数据告诉我们,解决好建筑的通风除湿和自然采光的问题至关重要。

2.3 基地环境

图书馆在校园中合理的空间规划是营造场所精神的重要基础,图书馆在校园中的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空间的活力。根据校园中人群的性质及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图书馆的设置要利于接触和交往。交大图书馆在校园中的空间布局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图书馆位于整个校园的几何中心,北侧是学校后期生活区,南侧是教学科研区。从生活区和教学科研区到达图书馆,都十分便捷。在图书馆的前面有一大片草地,可以供学生们在那里进行各种不同的放松活动,使学生们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解脱出来,但是这个区域没有足够的视觉暗示,使得图书馆建筑的使用者不易于识别这个空间。

图书馆除了正立面之外,其它三个面都被巨大的树木绿化所遮挡,尤其是在其背立面,较宽的绿化带,不仅有效的隔绝体育场的噪声,而且在夏季能够遮挡太阳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基地与境湖遥遥相望,具有良好的景观和生态效应。

2.4 人的活动

场所的基本物理属性由两部分组成:基本的空间和附加其上的地域特色。空间的根本意义在于作为容纳人在其中活动的“容器”;而地域特色是由基本的空间元素,即形式、质地和色彩等因素决定的,有利于形成特定的场所氛 围[4]。 场所为人的活动提供空间,同时人的活动又赋予场所独特的空间品质和意义,所以人的活动对于场所的形成不可或缺,对于场所精神的诠释也是意义非凡。交大图书馆位于整个校园的中心,主要功能是图书的借阅、展览以及学生的自习教室,因此人的活动也就围绕着这几项功能展开。

图2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一

图3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二

3 场所的回应

3.1 对校园环境的尊重

正如前文所分析的,交大图书馆地处校园的中心,这一部分正是校园空间环境的高潮。图书馆外环境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图书馆建筑与它周围的环境之间、以及其它校园建筑之间共同构建了图书馆的外环境。为了尊重校园环境,图书馆不仅控制了体量,图书馆建筑的造型与周围的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的美。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形象代表,图书馆建筑外环境应和谐地融于大学校园中,避免片面突出个性的现象。

图书馆与周围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围合的建筑前院,与整个校园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图书馆的前院空间种植的草皮和矮灌木丛,这个空间与图书馆关系密切,学生会产生一种熟悉的归属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通、疏散、休憩、驻足、交谈(交往)等的活动场所(图2、图3)。

3.2 人流的组织

人的活动赋予场所意义,赋予场所活力,也是场所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交大图书馆门厅以“自然的流线型”为设计原则来引导学生。力求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线路。交大图书馆靠近门厅左右两侧各设置了一部楼梯,对人流加以引导或暗示,从而使人于不经意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或路线,从一个空间依次地走向另一个空间,直到把人流引导至预定的目标(图4)。而且,在交大的入口门厅中,把两个庭院的室外环境引到室内空间中,使得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引导学生很自然的融入这个空间中来(图5)。

3.3 气候特点的应对

图4 图书馆入口大厅

建筑平面布置参考了四川地区传统建筑的天井。在整个平面布局中,左右各设置了一个天井,一方面满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和除湿的需要,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交往的空间(图6)。在夏天,由于内庭院比较狭小,在周围建筑的遮挡下,避免了太阳辐射,所以庭院的温度要比室外温度低,当图书馆外立面的窗户打开时,就会产生热压通风,使凉爽的气流从庭院流向建筑外部,满足自然通风、降温除湿的要求。

图5 门厅与两个内庭院的关系

图6 图书馆的内庭院

3.4 与周围建筑的对话

建筑语言与周围建筑契合。图书馆与其它院系楼一起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主要建筑的外立面材料是白色釉面砖和褐色玻璃,该图书馆不管是在色彩和材质上,还是建筑形式上,都与周围建筑相协调。图书馆稳重的造型、白色的瓷砖墙壁及偏重于室内活动的内敛形式与教学楼、各个系馆一起共同体现了成都地区的建筑特点。

3.5 室内外空间的营造

3.5.1 庭院空间

内院空间是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环境的过渡空间,它的围合度高,更具私密性和内向性,学生们在这里会感到更强的领域感。但是,交大图书馆的内庭院,由于种种原因被闲置荒废,只是种了大量的树木,忽视了内庭院空间的潜在作用和力量。

3.5.2 廊空间

交大图书馆的廊空间是图书馆室内空间转化和过渡的节点,更是空间的“血脉”,连接了各个交往有趣的空间,使得交往空间成为一个可延续的场景(图7、图8)。除组织交通和引导方向外,廊空间本身的场所精神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独立的廊空间会创造独特的场所精神,是学生们交往交流的重要空间,此时廊空间被交流活动重新赋予意义的空间,这正是场所精神所要表达的。

3.5.3 屋顶空间

图7 廊空间一

屋顶平台又被称作建筑的“第五立面”,是一种剩余空间。交大图书馆把四层和五层的屋顶做成可上人屋面,充分利用这种剩余空间,通过适当的布置景观、设施小品、绿化等方式来改变屋顶的空间的环境构成,营造出视野开阔的交往空间。这种屋顶空间,地理位置比较高,很容易使学生的心情舒畅,感受到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环境影响,同时也对校园社区感和归属感的形成产生正面影响。

3.6 两个展览馆

图书馆内设置了两个展览馆。首先是位于图书馆一楼,正对主入口门厅的西南交通大学建设与发展历程展览,从2001年5月15日开展至今,展览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展览,借助图片、文字资料、实物生动全面地表述了学校昨天的辉煌、今天的发展轨迹和明天的前景,有力地诠释了学校“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和“严谨治学、刻苦钻研、艰苦朴素、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办学传统。茅以升展览馆开馆于2006年1月9日,位于图书馆一楼右侧,可由主入口门厅进入。茅以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原西南交通大学校长。通过展览馆可以看到,在茅以升的影响下,西南交大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老校长茅以升的严格要求才形成了西南交大的严谨治学的传统,使之一代代流传下来,而且发扬光大,茅老以他的人格魅力带给了交大学子无穷的精神力量。

两个展览馆的设置,使得图书馆的使用空间更加丰富,通过了解校史及对学校建设有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更能展现交大精神,从意义层面增强交大的场所精神。

图8 廊空间二

4 结束语

建筑的建造,都是处在特定环境下。建筑设计中的场所精神应该是以人的活动及参与为基点,以满足人们心理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目标,不同于过去那种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为准则的设计理念。建筑设计应该是在对场所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做出自己最积极的回应,因为场所存在的根本是人的体验,所以这份回应里要充分考虑到建筑使用者的行为模式,营造有意义的空间才是一个建筑的灵魂。

[1]诺伯舒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施植明,译.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18

[2]克莱尔·库珀·马库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二版)[M].俞孔坚,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C·亚历山大.建筑模式语言[M].王听度,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4]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

猜你喜欢
场所校园图书馆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图书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恋爱场所的变化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