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规划是教育发展的生命
——区域教育十二论之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于国民教育体系基础地位的县域教育,其规划设计,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改善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处于国民教育体系基础地位的县域教育,其规划设计,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改善教育民生、促进教育公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规划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规划是对教育发展战略、任务、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的系统定位和设计,核心是公平和质量,重点是资源配置。教育局长应该是区域教育发展的“设计师”,统筹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变化趋势、教育观念、资源状况等情况,科学合理规划区域教育改革和发展。
规划区域内学校布局。如果学校布局不合理,就会导致教育资源浪费。理想的学校布局,应该是既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解决好“上学难”问题,又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好“上好学”问题。规划区域内学校布局调整,一是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地形地貌、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变化趋势、现有学校资源状况等第一手资料。二是妥善化解矛盾。布局调整工作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但有可能影响局部的短期利益,因此,必须争取乡镇政府和村组等基层组织的配合,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的宣传引导功能,细致地做好人民群众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赢得支持。三是科学整合资源。统筹县、乡镇、村三级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规划校园内环境布局。规划合理、整饬有序的校园是第三课堂、是隐性课程,起着环境育人、润物无声的作用。理想的校园布局,既能满足环境育人的需要,产生大气、美观的效果,又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达到人本、实用的效果。规划校园内环境布局,一是根据学校的区域位置、地形地貌,科学建设教学、运动、生活等功能区域,做到区域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合理规划校园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与建筑主体相协调,突出文化内涵,为教育教学服务。二是坚持人本理念,把有利于师生发展作为校园布局的最高准则。譬如,功能室与仪器室应该在隔壁或者对门,从而减轻教师体力劳动等。三是加强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尊重学生需求,挖掘学校文化特色。譬如,开辟学生才艺展示专栏等。
规划校舍标准化建设和功能室建设。当前,县域教育硬件建设普遍存在农村中小学校舍等资源相对不优和功能室建设普遍滞后两个薄弱环节。解决好这两个薄弱环节,一是统筹兼顾。把推进公平作为校舍标准化建设、功能室建设坚持的重要原则,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既要向薄弱学校、薄弱环节倾斜,又保证区域内硬件设施建设均衡推进。二是分类指导。区分不同规模、不同类别的学校,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合理确定建设的项目、进度等。三是突出重点,把建设资金重点投向关键项目和薄弱环节。
教育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时必须把握规律性,坚持人本性,体现科学性,具有前瞻性,绘制促进人的发展的蓝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使教育规划闪烁人性光芒,承担社会责任,为县域教育发展指引前进方向。
作者
何兰田 黄梅县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