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富 周 群
基于SNS的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构建研究*
□钱国富 周 群
通过对国内外Living Library的考察,结合Web2.0和社会性网络SNS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基于SNS的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模型:Virtual Living Library(简称VLL),并就VLL的概念模型的构建、实践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讨论了VLL的建设可能性和发展前景。
社交网络 Living Library Virtual Living Library 虚拟社区
随着Web2.0和图书馆2.0理念在图书馆界的普及以及相关应用的推广,图书馆一如阮冈纳赞所说,犹如一个有机体般不断变化着自己的服务方式,丰富着自己的服务内容。图书馆的服务已从单向的提供信息咨询,改变为双向的更加注重用户参与的互动服务模式。在资源建设方面,也从传统的纸质文献采购,向多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最大胆的尝试,莫过于开始把人也作为一种信息资源,通过有效的途径向用户提供服务,这便是Living Library。
起源于2000年丹麦的哥本哈根罗斯基勒音乐节上的Living Library(又名Human Library)有一个简单的理念,即“直面自己的偏见,不是抱怨,而是面对。”[1]其宗旨是创造机会让形形色色的人们进行交流与相互学习,消除偏见和误解,增强理解与包容,促进社区的和谐,为在社区之中平时难以谋面的居民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平台[2]。Living Library的出现,迅速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与效仿,根据Living Library官方网站(http://Living-Library.org/)的统计,2000-2009年世界各国共开展了161次类似的活动。其中2006年以前开展活动的次数较少,主要集中在欧洲的丹麦、匈牙利、挪威、葡萄牙、冰岛、瑞典、荷兰等国家,2006年首次登陆澳大利亚,2007年后开始迅速向全世界传播,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图书馆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都参与了这一实践。2008年4月25日,美籍华人图书馆学家曾蕾教授首先在图书馆2.0中文论坛中以“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Living Books”为题,向国内同行介绍“Living Library”[3]。之后,在“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4]、石家庄学院图书馆[5]以及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6]先后进行了Living Library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Living Library将人比作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书就是在读人的思想,读人的智慧,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读人也就是在读一本行走的不断更新的书,是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Living Library活动将书与人的含义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一方面拓展了图书馆阅读的内涵,另一方面使图书馆在消除人与人信息鸿沟的同时也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偏见,促进了社会和谐。”[7]由此可见,Living Library服务中最关键的是人的价值和作用,人在其服务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与图书馆2.0注重用户价值,关注用户体验,以及社会化网络注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存在共同之处,也使得基于社会化网络(SNS)来构建一个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Virtual Living Library Community,以下简称VLL)成为可能。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也称社交网络服务,主要作用是为一群拥有相同兴趣与活动的人建立在线社区。这类服务往往是基于互联网,为用户提供各种联系、交流的交互通路,如电子邮件、即时消息服务等。通常通过朋友,一传十、十传百地把网络延展开去,极其类似树叶的关系脉络和朋友谱系,多数社交网络会提供包括聊天、短消息、影音、文件分享、博客、讨论组群等在内的多种用户交互方式,社交网络为信息的交流与分享提供了新的途径[8]。随着Facebook和开心网、人人网的流行,社交网络网站的注册用户群往往十分庞大,以Facebook为例,截止2010年6月,其注册用户已经超过5亿,庞大的用户群加上良好的用户体验,使得使用该服务已成为用户们每日网络生活的重要内容[9]。
Living Library的核心是“以人为书”,把人当做是一种信息资源来提供服务。纵观目前国内外Living Library相关活动,“借人”活动基本上都是采用面对面的交流的方式,这样就使得参与者受到时空的限制。据媒体报道,为了节省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本,很多地方的劳动服务部门都开展了基于网络视频的远程招聘服务,应聘者和面试官以视频连线的方式进行沟通。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实时视频以及语音技术,Living Library完全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从现实走向虚拟,通过SNS网站来提供服务,这样不仅可以扩大Living Library的服务范围,而且也将使服务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在一个虚拟Living Library社区中,信息技术手段是基础,人包括作为信息资源的人(Living Books)以及使用Living Library社区服务(Users)的人,是整个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的核心。
在基于SNS的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中,图书馆员将承担网站建设者和维护者的角色,同时还需要在用户之间提供咨询服务,在对“Living Books”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向最合适的用户推荐最合适的“书”,或者把“书”推荐给最需要的用户。这对于图书馆员而言,不仅仅是需要图书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心理学以及其他专业的知识背景,而且更加需要图书馆员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和协调能力。
在图书馆2.0时代,虚拟社区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主要包括虚拟教学平台、学科数据库、虚拟读书社区、学科交流平台、学科开放资源区、个人数字图书馆等模块,主要是“资源+馆员用户互动”的服务模式。未来的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必须跳出图书馆和馆员的藩篱,在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同时,还营造一个师生(用户)沟通探讨的空间,提供师生(用户)评价学术资源的平台[10]。在这方面重庆大学数字图书馆开展了积极的实践,提出了“资源、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数字图书馆发展模式,其中“服务”就是读者的知识服务系统——“我的书斋”。在“我的书斋”中,读者获得个性化知识服务,并广泛参与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11]。该馆的“我的书斋”实质上就是一个用户与馆员、用户与用户相互交流的虚拟社区。但这种用户互动,由于缺乏图书馆的专门组织和馆员引导,并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教学相长、良性互动的作用。
在建设一个基于SNS的VLL社区时,首先要明确VLL建设的目的和任务,即营造一个学术性的专业服务社区,而非内容繁杂的娱乐社区。这也就使得Living Library虚拟社区有着不同于其他社区的特点:学术性、专业性,同时又能够吸引用户,让用户在乐中学、学中乐,进而实现社区的长效、可持续发展。
用户也是“书”,每个有兴趣与其他用户交流的用户均可成为VLL社区中的 Living Books资源。在VLL社区建设中,通过建设专门的Living Books资源库,每一个愿意成为Living Books的用户通过主动注册或者图书馆员邀请注册加入Living Books资源库,在Living Books编目系统给定的标准下由用户自己编目或者图书馆进行”编目”,即可成为Living Books中的“一本”。对于 Living Books,既可以通过实时通讯软件、电话、电子邮件等网络形式进行阅读,也可以通过虚拟借阅,约定时间在现实环境中阅读。只要Living Books在馆,任何图书馆用户都可以选择借阅该“书”。其与别的文献资源的不同之处还在于:Living Books的借阅方式在编目数据中确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Living Books不在馆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Living Books不在线,另一种情况是Living Books被用户借走了。
融合传统的Living Library与SNS特征的Virtual Living Library社区,应当具备如下功能:①Living Books的收集、编目、存储、检索和提供利用;②Living Library的资源建设及用户管理;③社区功能的构建和优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仅探讨VLL的概念模型,技术细节、可行性论证等问题不在讨论之列。
其一,Living Books的元数据模型。Living Books是Virtual Living Library最重要的资源,其元数据的完备情况,直接影响到Living Books的管理运作及用户的使用。对于Living Books的编目数据而言,是要让用户了解其基本“内容和形式特征”,方便用户决定是否“借阅”,内容特征如职业、主要经历等,形式特征如借阅方式、借阅时间、馆藏地点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图1给出了Living Books元数据的概念模型,每一“本”Living Books的元数据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借阅信息和借阅方式等。
图1 Living Books的元数据模型
其二,基于SNS的Virtual Living Library社区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每一个希望或者被邀请成为Living Books的用户通过自己添加或者图书馆员“编目”的方式来完善相关数据,得到馆员审核的Living Books将加入到Living Books资源库中,供用户检索。用户通过注册的方式参与Living Library活动,只有得到馆员审核的用户方可“借书”。用户可以从资源库中了解 Living Books的基本情况、借阅信息及借阅方式等,并根据该“书”的编目数据确定具体借阅事项,所以借阅活动均在社区中进行,咨询内容将存档。
VLL社区建设的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在于用户的参与程度,用户是否使用该虚拟社区的资源,有多少用户在使用该虚拟社区的资源。Living Books的数量、质量、借阅情况、用户反馈也应成为评价VLL社区建设的重要
图2 Virtual Living Library概念模型指标。
在VLL社区中,最重要的部分为用户、馆员及Living Books三者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图书馆员充当了资源建设与管理、VLL服务中介的作用。其中图书馆员的角色与传统图书馆员有所区别,他们一方面担当“资源建设与维护”的职责,也就是通过招募或其他方式吸引用户来担当“书”的角色,保持Living Library中拥有丰富、高质量的“图书资源”,同时对“图书”进行编目和核查,保障“书目数据”的真实可用。另一方面是促进 Living Books外借,也就是担当起图书馆“服务”的职责,为Living Books找读者,为读者找 Living Books。
用户与Living Books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达成“借阅”活动,并可在“借阅”之后对Living Books作出评价。同样地,Living Books也可对自身进行深度介绍,对用户提出借阅建议等,由此可让VLL社区中的LB资源更为丰富。如果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Living Library是一种主观知识的个性化传播渠道。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收集、整理和存储的是客观知识,只有通过读者自行阅读,才有可能将客观知识吸收,成为读者自身的主观知识。而 Living Library搭建了一个主观知识的传播平台,通过读者借人活动,将具有特殊社会背景与经历的个人的主观知识传播给读者。同时,Living Library与一般意义上的讲座、座谈会等不同,一方面是因为 Living Books是经过了“编目”的人,通过其编目数据可以知道他能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主观知识;另一方面,Living Library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书”与读者是一对一的关系,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想要了解的主观知识。
更具竞争优势
传统意义上的Living Library的优势在于读者和Living Books可以面对面的交谈,但是也容易受到时间、地域等的限制,而且面对迅速发展和不断普及的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用户的剧增,Living Library活动的发展也需要依赖互联网进行传播。把社交网络服务的理念与技术引用到Living Library活动中来,可以将传统的及数字环境下的Living Library活动结合起来,其优势在于:其一,有效补充了传统Living Library活动在检索和存档方面的不足,通过构建Living Books资源库,读者可以便捷地检索感兴趣的Living Books及其基本特征,方便“借阅”。其二,可以构建虚拟 Living Books的“借阅”模式,某些 Living Books因为时间、地域等因素,不便于或者不愿意与读者面对面交流,而基于社交服务网络,Living Books就可以通过诸如实时笔谈(如QQ)、视频聊天、电话等方式来提供“借阅”服务。
3.4.2 Virtual Living Library对数字图书馆资源的补充
VLL社区作为一种新兴的图书馆服务,一方面,推进了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建设。目前一些数字图书馆已经拥有了诸如书评、论坛等用户交流与参与的平台,VLL的发展最好能与这些平台整合,如将Living Books资源库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库对接,用户可以在统一平台上对图书及 Living Books进行评介。同样地,将VLL社区与图书馆用户论坛、读书社区等模块对接,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数字图书馆虚拟社区的建设。
另一方面,VLL资源丰富了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内容。在 VLL中,人包括馆员、用户和 Living Books三个部分,Living Books本身作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不仅能吸引大批用户使用图书馆并参与到图书馆活动中来,还丰富了图书馆的资源内容及内涵。此外,Living Books的价值是在用户“借阅”的过程中产生的,Living Books的资源性在“借阅”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数字图书馆对这些客观化了的主观化知识的整理与挖掘,将构成数字图书馆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图书馆服务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图书馆的工作都是围绕“文献”开展的,故其服务创新也是围绕资源作文章,学科馆员服务、Library 2.0和信息共享空间等都是图书馆服务创新较为成功的例子。VLL是对Living Library活动的延伸,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种模式,它在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都创新了图书馆的服务。
在服务理念方面,图书馆服务最初是“以资源为中心”的,“保存文化”的功能大于“提供利用”。目前已经全面进入“以用户为中心”的时代,Library2.0理念强调用户参与资源建设,亦即用户(人)不仅仅是用户,还是资源。VLL就是对“用户(人)即资源”的服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在VLL中,资源(Living Books)与用户的界定可以是模糊的,用户可以成为资源,资源也可以是用户,构成了一个以知识交流为目的的图书馆服务模式,通过馆员的管理与协调而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用户(人)即资源,资源亦用户(人)”。
服务内容的创新源于资源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VLL形成了“用户(人)即资源,资源亦用户(人)”的服务理念,将人纳入到图书馆的服务资源中来,在内容创新方面体现在“主观知识”的服务上,通过Living Books的借阅,实现主观知识的有效传递和主观知识客观化。
服务方式的创新得益于技术的进步。VLL在服务方式上优于Living Library,主要在于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得Living Books的检索更为便捷,借阅不受时空限制。而对于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而言,VLL也具有一定的开创性,VLL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的资源(Living Books)是动态的,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提问为用户提供所需知识及服务。
目前国内有关 Living Library的文章还较少(笔者2010年5月检索中国知网,仅得到5篇相关文献),而且主要集中在实体的、面对面的“借阅”等方面的研究。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已经具备了类似Living Books的交流情况。那么,把它引入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来还有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正如上文所述,基于SNS的VLL虚拟社区构建进一步强调了人的作用,认为用户是评价Virtual Living Library社区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关注主观知识的挖掘以及客观化了的主观知识的利用;VLL对数字图书馆的资源也是一种补充;VLL还进一步创新了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形成了“用户(人)即资源,资源亦用户(人)”的服务理念,这是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和图书馆服务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及发展。
1 Ronni Abergel,Antje Rothemund,Gavan Titley,Péter Wootsch.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 The Living Library Organiser's Guide.[2010-05-03].http://www.eycb.coe.int/eycbwwroot/HRE/eng/documents/LL%20english%20final.pdf.
2 Library?.[2010-05-18].http://humanlibrary.org/what-isthe-living-library.html.
3 远洋过客.新型图书馆新业务:出借的书是人——living books(The new library fad:borrow a person).[2010-05-18].http://cnlib20.ning.com/profiles/blogs/509559:BlogPost:13182.
4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特色板块——薪火相传 Living Library经验交流[2010-05-18].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1799
5 石家庄学院图书馆.Living Library活动成功登陆石家庄学院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2010-05-18].http://www.lsc.org.cn/CN/News/2009-12/EnableSite_ReadNews1616940901261324800.html
6 张立亚.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103.
7 同5
8 社交网络服务.[2010-06-03].http://zh.wikipedia.org/zhcn/SNS
9 Facebook广告营收今年有望超10亿美元.[2010-06-03].http://is.gd/cTAXn
10 陈廉芳.高校图书馆面向学科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探索.情报资料工作,2008(5):40-43.
11 杨新涯.图书馆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与实践.云南省高校图工委第三届现代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图书馆信息技术应用与管理”研讨会交流课件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rtual Living Library Community Based on SNS
Qian Guofu Zhou Qun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the living library.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web2.0and social network servic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odel of the virtual living library community based on SNS.Then it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virtual living library community,recommends a conceptual model of virtual living library community,and describes the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virtual living library community.
SNS;Living Library;Virtual Living Library;Virtual Community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图书馆的可用性评价”(项目编号09YJA870028)成果之一。
book=95,ebook=11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广州,510420五邑大学图书馆,江门,529020
2010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