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数码在农村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2011-01-27 04:00李贵节蒲昌玖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显微镜多媒体生物

李贵节,蒲昌玖

(重庆教育学院1.生物与化学工程系;2.网管中心,重庆400067)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通过“农村远程教育”、“校校通”等工程在农村逐步推进校园网络化进程[1]。时至今日,虽然农村的信息化程度仍不及城市,且其内部也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但一些先富地区的中学已部分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硬件条件。与这一趋势相适应的是这些地区居民信息化素质的提升,不少农村人口——包括教师乃至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能使用PC、手机等终端进行简单的互联网数字化生活[2,3]。

笔者于2009-2010学年参与重庆市“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行动”[4],在某乡镇中学承担七年级生物的授课工作。该校有多媒体教室和生物实验室各一间,笔者以之为基础展开生物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尝试。在此将一些成功案例及收获与思考和大家分享。

教学案例1:《显微镜初体验》——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二单元。

大纲推荐:每位学生都能独立操作显微镜并体验显微镜成像特点。

实际境况:学校生物实验室显微镜数量匮乏,仅6人1镜;除教师演示用镜外,其余都是陈旧简单的学生镜,其结构与现行课本所述有出入,观测不易上手;学校各班人数普遍超编、平均可达60-70人,坐在中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讲桌上放置的实物,且视角也不够理想。这些困难共同导致“认识显微镜构造”这一课堂环节难有好效果。经调研还发现,虽然六年级科学下册曾涉及观察显微镜,但因条件所限,当地小学对有关章节的教学是缺失的。

思考:在上述客观条件和受众基础上,盲目遵照大纲所推荐的教学策略、直接采取学生亲手实践的模式,只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在接触到显微镜这样一个“加强版”放大镜时,最想知道“镜子里能看到什么”;而后可能会继续想“怎样看到这些奇妙景象”;最后才是自己动手。据此采用多媒体引导和陪伴学生从零基础到亲自观察的全过程,是一个可取的方法,也是课本上的抽象文字和平面插图无法比拟的。

准备:从互联网上搜集显微镜规范操作视频。因网上的生命科学资源大部分针对大学的专业学习,要使之适合初一教学必须重新编辑:下载内容贴切、画质较好的教学视频,利用编缉软件Windows-MovieMaker?[5]或AdobePremiere?[6]剪辑;若该媒体文件需较多音频处理,则可用AdobeAudition?[7]做降噪、混响、音量增益等操作,力求在多媒体教室有良好的声响效果;若仍不满意则可将原音消除,用上述软件录制配音或在课堂上直接解说。这样就将网络资源按教学意图重加工为合适的多媒体文件。如图1设计和搭建“显微镜+摄像头+电脑”组合,熟练掌握该设施的拆装调谐。

图1 显微数码照相装置:由普通光学显微镜、夹持器件、数码摄像头以及电脑组成。

课堂记要:

(1)投影各种微生物的显微照片,展现微观世界的别样美丽;学生深受震撼。

(2)与学生讨论哪些物体和仪器能实现影像放大功能;学生参与度和答案多样性都很高(例如:玻璃弹子、放大镜、水滴、望远镜、显微镜等)。展示显微镜,指出它是生物学中常用的高倍放大的工具。

(3)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规范。为避免裸眼观察实物效果不佳,笔者尝试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其一,投影放映编辑后的网络视频;其二,用数码摄像头对显微镜各部进行拍摄、投影在银幕上,配以自己的解说,其特点是放大再现实物、依据需要强调细节,但应注意打光(如逆光、眩光、过曝等)对拍摄效果的影响。这两种方法的投影画面大且清晰,能保证教室每个位置的学生都准确无误地了解显微镜。

(4)体会显微镜成像特点。迅速按图1组装设备,使显微镜内的画面投影在银幕上。写着微小“上”字和“b”字母的载玻片在镜下分别呈现出“”和“q”的画面(图2)。学生们自然总结出显微镜成像“反向”的特点。

图2 “上”与“b”在显微镜下的成像“”和“q”,摄像头拍摄

(5)课堂尾声可继续投影展示各种细胞及组织的永久装片标本,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并为他们“显微镜观察”实验打下基础。

教学案例2:《科学技能的培养——观察自然界中的生物》——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思考:如何把握“观察”的内涵和外延?习惯上人们把观察定义为一种视觉活动[8],忽视了调动五官协同工作来进行认知;而事实上,闻喧幽、辨香臭、尝酸甜、知冷暖,这些活动都是视觉无法替代的。在科学观察过程中,人类更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如显微镜、照相/摄像机、录音机、测量分析仪器、传感器等,将五感拓展和强化。有鉴于此,引导学生初习生物的教师若能帮助他们开启感官之门——获取多种信息的渠道,并适时介绍先进的观察手段,无疑将有助于农村学生在信息化、科技化的社会中更好的适应和发展。

设计和准备:除课本内容外,拟构建两个单元即“鸟的合唱”和“观察珊瑚”,分别对应于听觉和五感综合训练。从互联网上搜集多种鸟叫声,用音频编辑软件AdobeAudition?进行多轨混录,得到一个“鸟类和声”的音频文件;准备珊瑚骨骼若干。

课堂记要:

(1)提出问题:校园中有哪些生物?哪些非生物?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呢?学生们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纷纷给出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经比较和讨论归纳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2)拓展“观察”外延。问“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出了生命的特征,那么谁能说说究竟什么是观察?”有学生答“看”、“仔细看”,并得到多数人认同。追问:“人长‘五官’有‘五感’,凭什么只有眼睛看才叫观察呢?”学生思索讨论后部分表示应当将“视听嗅味体”都纳入观察的范畴,片刻后有人大叫“还有第六感!”笔者表示鼓励,并简要介绍第六感。

(3)鸟的合唱。引入:“假如你是一位鸟类学家,置身于原始森林中,浓密的绿荫仿佛萝帐般挡住你的视线,一只鸟也看不见。此时此刻要怎样才能继续你的研究呢?”学生答“听声音”“听鸟叫”;笔者肯定并播放“鸟类和声”音频,请学生分辨有多少种不同的鸟。一番辨认后答案揭晓,有人最多听出12种鸟鸣中的7种。教师对学生灵敏的耳力大加赞赏,并适时跟进指出:要获得更高的分辨能力,需要录音设备、音频分析设备等更先进的仪器。学生对高技术装备表现出憧憬的神色。

(4)观察珊瑚。请五位学生扮演人的五官,分别通过眼观(形状、颜色)、耳听(敲击声音)、鼻闻(有无气味)、口尝(有无味道,学生自愿)和手触(质地、重量、冷热等)来观察并描述一块“奇特的石头”;游戏完成时再告之这些“奇石”是珊瑚骨骼,并传给所有学生逐一浏览,激发他们的兴趣。

(5)若时间充裕,可接续“珊瑚”的话题,完成课后题“判断珊瑚是否生物”。

以上两个案例成功展示出信息化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改革中的可行性和先进性。然而,在与该校领导、教导主任及生物教研组探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即使是这样一所具备一定软硬件设施基础的农村完中,大部分教育工作者们对校园信息化改革仍旧是不作为的,信息化教学的现状也是不容乐观的。有两个观点值得特别提出:

其一:“我不大会做多媒体课件,什么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都太高深了。”持该观点的教师不自觉间套用了“唯技术”的论调,似乎信息化教育的工作者都应当是多媒体技术专业人员。事实上,我们大都上过QQ、玩过视频聊天、用过摄像头吧?为什么不把它带进课堂呢?我们喜欢唱KTV、能用电脑录歌吧?为什么不能用相同的软件记录教学之声呢?我们也登陆过Youku和土豆网欣赏短片吧?网站里取之不尽的科教视频又怎能忽视呢?……作为网络用户的中学教师,虽然原创多媒体可能力所不逮,但用拿来主义也好、修剪整合也好,大部分情况下是能够通过查找、搜集、整理和编辑网络资源来为教学服务的。

其二:“信息化教学没什么好的!”此观点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和现状:

信息化=多媒体公开课=全PowerPoint教学=大容量+多文字=过眼烟云;

结果课上成了“满堂灌”,教师累、学生更累,既不叫好又不叫座。更有生物教师是这样安排他的“多媒体”教学课的:“七年级生物课内容少,我把4节课压到1节课讲完,剩下的3节课给学生放电影,期末学生评教时都给我打高分!”诸如此类的认识偏差甚至是错误如果得不到纠正,农村基础教育将长期滞后于信息时代的步伐。

通过上文的案例分析,笔者试图表达在农村逐步迈进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今天,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转变的认识:信息化教育是农村可望而不可及的吗?是不中用的花架子吗?不!作为一种日益平民化、生活化的手段,信息技术既然能营造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也必能迁移至教学中,打造生动先进的课堂,为教育改革事业、为培养下一代贡献强大的力量。

[1]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M].中国高等教育,1999,(6):5.

[2]梁敬东.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内涵与技术对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25-27,38.

[3]刘世洪,许世卫.中国农村信息化测评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4):1012-1022.

[4]渝委人才办.关于印发<重庆市“以城带乡万名专业技术人才支农支教支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Z].〔2009〕6号.

[5]David Rivers.Learning Windows Movie Maker 2[M/CD].Carpinteria,CA:lynda.com,Inc.,2004.

[6]李仲.视,音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J].软件世界,1997,(5):28-29.

[7]黄耀纯.用专业级的音频处理软件Audition打造个人专辑[J].科技信息,2009,(11):63,73.

[8]陈洪,孙宝国,杜毅.论科学观察——科学研究规律探讨之三[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4(4):52-56.

猜你喜欢
显微镜多媒体生物
《用显微镜看大象》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第12话 完美生物
显微镜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