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模式,在让企业声誉受损的同时,也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本报记者 王沛霖
近日,有媒体报道,某消费者在中关村被商家欺骗,高价购买了数码相机和镜头,在找到电子卖场投诉时,该卖场投诉处理负责人以中关村价格指数网中的价格为依据进行调解。但消费者认为该网站标出的价格远高于市场正常价格,该媒体更指责“中关村价格指数网成暴利挡箭牌”。
我非常理解消费者被不良商家欺骗后的郁闷心情,但如果因此就迁怒于中关村价格指数网,媒体也不问青红皂白就加以指责,这就有失偏颇了。
该消费者在一些网站上查到的某款相机镜头的报价为1200元,但在中关村价格指数网上列出的畅销价为1450元,最高价为1549元,并因此感到奇怪。1200元真的是这款商品的正常价格吗?消费者以这个价格真的能买到这件商品吗?
现在,很多人都先在网上查好价格,再去卖场购买商品。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先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来到自己的店面,再向消费者推荐他们并不熟悉价格的其他产品。这种销售手法在行业内被称为“转型”。如果消费者仍决定要买事先在网上看好的那款“低价”产品,销售人员会给出“库房没货”、“只有一台有点小毛病的样机”等理由。还有些黑心商户更可恶,他们先告诉消费者有货,在收了相应的货款后再强迫消费者“转型”。
这位消费者的经历非常典型:他事先在网上查询了一款数码相机的价格,所以当商家报出的价格与其预期相符的时候,他就放松了警惕,最终被不法商家成功“转型”,骗走了近千元。
故意标低价已经成为很多不法商家蒙骗消费者的重要手段,但在和中关村价格指数网进行价格比较的时候,消费者却又以这个不正常的“低价”作为价格标准,并因此认为中关村价格指数网的价格太高。这显然是不对的。
即使中关村价格指数网还有很多不足,但它毕竟是一个第三方的、基于实际成交价格的报价体系,主办方的本意是希望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中关村因卖场聚集过多而产生了过度竞争现象,经销商为拉拢客户竞相压价,很多报价是根本没有毛利的。消费者很可能因此被黑心的商家欺骗。
人们在购物的时候,似乎不会在乎给百货商场贡献20%左右的毛利,在吃饭的时候也不在乎给餐厅贡献50%以上的毛利,但为什么到了中关村,就一定要苛求卖场要做到最低价、零毛利呢?
不健康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模式,在让企业声誉受损的同时,也必然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