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华
据报载,2011年5月份,广东湛江全市共发生道路交通死亡事故6宗、造成7人丧命,其中摩托车涉案事故4宗、占67%,造成5人死亡、占71%。二轮摩托车作为农村的主要代步工具在近年发展越来越快,但随之摩托车涉案交通事故越来越多,摩托车己成了出名的“马路杀手”。笔者认为,当前农村摩托车安全事故频发,原因与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区有关。
(1)“法不责众”误区。在汽车驾驶技术日益成为人们一种必备技能的今天,有些人认为摩托车操作简便、不像汽车那样具有严重危害性,且驾驶者多属于中低收入人群,以致管理也放松了标准。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农村的路段,无证驾驶、无牌上路、酒后驾车等违法现象泛滥,管理执法机构也“法不责众”,交通安全监管在这些路段成为了盲区。
(2)“抓大放小”误区。当前,农村地区摩托车无证驾驶、无牌上路之“两无”现象之所以得不到根本遏制,与管理部门存在的“抓大放小”管理思路有关。对轿车、大中型机动车及驾驶人关注度高,而对摩托车、电动车等这类小型机动车辆关注度则明显不够。忽视了庞大的摩托车驾驶人群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作用。因而对摩托车事故规律积极探究不够,因地制宜制定防范措施不力,由此导致摩托车事故的屡禁不止。
(3)“以罚代教”误区。在农村道路日常管理工作中,有的执法者对有违章违规甚至违法行为的摩托车驾驶人,逮住了就采取简单的罚款或扣车处理。认为只要对违章违法人重罚,经济条件不好的驾驶人就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而缺乏日常的法制教育与引导。
(4)强化监管三项措施。农村摩托车管理工作存在的上述误区,导致了对摩托车监管的弱化。必须转变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措施。一是严把源头关。以提高摩托车挂牌办证率为手段和突破口,进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本辖区摩托车和驾驶人的数量,建立和完善管理档案,重点提高驾驶人的法制意识。二是强化动态纠违。要把握重点和管理触角延伸到偏远农村,杜绝管理盲区。通过对酒后驾驶、无证驾驶、无牌上路、不按规定年检等行为进行严查,净化农村道路交通环境,消除安全隐患。三是提高村民安全行车意识。按“先沿线、后偏远”的原则,积极开展农村道路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对辖区摩托车驾驶人分期分批进行培训,提高摩托车驾驶人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