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急诊手术配合与院内感染的控制

2011-01-26 05:41胡爱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含氯基层医院医护人员

胡爱莲

(广州市萝岗区九佛医院,广东广州 510555)

院内感染是医院工作中日益突出的问题,越来越得到医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基层医院由于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在院内感染控制的方面仍存在较大漏洞。手术配合的管理是院内感染控制的关键部分,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急诊手术的患者多属于病情危重、手术难度大且需要尽快手术甚至抢救的患者。急诊手术具有时间紧、突发性强等特点,其手术配合往往是基层医院的薄弱环节。急诊手术配合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院内感染的发生和患者的预后。本研究就基层医院急诊手术配合与院内感染的控制之间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措施,笔者所在医院于2009年1月开始加强对急诊手术的管理,规范急诊手术流程,优化急诊手术配合。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94例急诊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310例急诊手术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优化急诊手术配合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由于急诊手术的随机性和突发性,大部分急诊手术仅有很短时间进行准备。接到急诊手术通知后,负责手术的巡回护士应根据急诊通知单详细了解患者病情或伤情及病史,做好准备工作。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急诊护士应预先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床单位准备、电刀吸引装置准备、手术间空调设置、静脉输液装置准备等;备好手术器械包、无菌敷料及隔离衣帽;备好各种引流管、导尿管及台上所需的特殊用物,避免因术中器械不足需临时添加而影响手术进程及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在手术间门口应挂上黄色隔离标志。

1.2.2 术中护理 医护人员进手术间前应在更衣室换好隔离衣帽、鞋套,操作时戴好无菌手套和口罩。无特殊情况中途不得离开手术间。室内外分工应当明确,需要室外物品时,由室外人员传递于室内。术中传递手术器械时须谨慎小心,最好置于弯盘内传递,避免锐器刺伤自己或别人。若双手皮肤有破损或呼吸道感染应提前告知护士长,原则上不安排参加手术。

1.2.3 术后消毒 手术完成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师护送患者回病房时,必须更换衣帽、鞋套。担架车返回手术间时应弃去一次性大单,车体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两遍备用。床单被套放入标有感染记号黄色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棉胎在紫外灯下消毒1h后备用。术中吸引出的患者体液、血液应倒入指定的专用桶内,并用等量金星消毒溶液(1:9)混匀放置0.5h后倒去。术中使用的手术刀片、缝合针、注射针头等锐器应放入专用的防渗漏、防刺破锐器盆内,外标黄色隔离标志,由医疗废弃物指定单位处理。术中使用的吸引器连接管、负压袋等直接与患者血液、体液接触的器具全部采用一次性用品,术中所有污染物都应放入有感染标志的两层黄色污物袋封闭运送到医疗废弃物处理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1]。手术间的墙面、地面、桌面、手术床、仪器、输液架等均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或地面的血迹洒上适量干漂白粉处理0.5h后除去,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间空气在紫外灯下消毒1h。

洗手护士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在金星消毒溶液(1:9)中浸泡0.5h后,用清水冲洗,擦干后高压消毒,再擦油打包高压消毒备用。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在手术完成后应按流程先脱去手术衣、手套,用0.2%的过氧乙酸泡手1~2min,再脱去口罩、鞋帽后,再次泡手1~2min方可离开。

破伤风、气性坏疽、艾滋病等特殊感染的急诊手术应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特殊感染手术的手术间要远离其他手术间。手术完毕,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应把手术衣帽、鞋套、口罩、手套等脱于室内,更换干净衣、帽、鞋后方可外出。特殊感染的急诊手术选用一次性敷料,用后同血纱布、纱布垫、棉球一同焚烧。用过的器械需先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再清洗、高压灭菌。手术间内用1mL/m3福尔马林溶液封闭熏蒸2h后彻底清扫房间,然后再用福尔马林溶液熏蒸,最后送空气培养,手术间封闭直至报告培养结果合格后方能再使用。

急诊手术患者入院后,各项检查结果未出来之前,在护理过程中均应视为感染手术处理,应加强自身防护,避免血液、体液等的污染[2]。

2 结果

对照组294例急诊手术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9例,发生率为6.46%,观察组310例急诊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6例,发生率为1.94%。通过比较两组数据发现:加强对急诊手术的管理,规范急诊手术配合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见表1。

表1 两组急诊手术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护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院内感染[4-5]。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院内感染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院内感染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医院已将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基层医院基础设施、医疗设备相对落后,只有通过严格落实急诊手术配合各项措施和操作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本研究表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与急诊手术配合密切相关,规范急诊手术配合可以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控制院内感染不仅是医疗任务,也是社会责任,要通过严格的管理来实现。基层医院应建立严格得消毒隔离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平时应重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系统学习院内感染与监控的相关知识,提高医护人员对院内感染严重性的认识。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自觉实施控制院内感染的各项措施,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在处理急诊手术时要做到忙而不乱,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将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郑华春,林秀云,黄玉春. 基层医院急诊手术患者的感染管理[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4):4859.

[2] 王敏. 基层医院院内感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社区医学杂志,2007,5(16):9-11.

[3] 马小梅.急诊科院内感染管理措施与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1):134-135.

[4] 王少燕,孙玉梅,汪磊.腹腔镜胆囊切除300例与医院内感染的调查[J].腹腔镜外科杂志,1998,5(1):14-15.

[5] 彭春凤.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手术配合[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7):149-150.

猜你喜欢
含氯基层医院医护人员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含氟、含氯废气废液急冷工艺焚烧装置的设备布置
合理施用含氯化肥可提高猕猴桃产量和品质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含氯消毒剂中毒的救治和预防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基层医院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附52例报告)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