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爱华
(河南省台前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河南台前 457600)
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为假丝酵母菌,患者在患病后白带增多、外阴瘙痒、阴道不适;而妊娠期作为女性的特殊时期,恰为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发人群。普通的抗菌治疗可能会波及胎儿,因此,该病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阴道泡腾片米克定与达克宁栓都是临床上治疗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常用药物,为对比二者的临床疗效,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以下研究,现报道如下。
90例患者为2009~2010年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确诊为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患者。妊娠小于3个月者22例,3~6个月者37例,7~9个月者31例。所有致病菌均经过细菌培养,排除淋病、滴虫、细菌性感染等其他阴道疾病。患者主要以外阴瘙痒、外阴灼痛、尿频、尿急、白带增多等症状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妇科检查显示患者外阴潮红并水肿,有抓痕,阴道黏膜有白色膜状物,阴道内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或乳凝状分泌物。患者疾病情况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将90例患者按照门诊治疗顺序随机分为3组。Ⅰ组患者采用普通碳酸氢钠擦洗外阴进行治疗,每日1次;Ⅱ组患者采用阴道泡腾片米克定治疗,每日1次;Ⅲ组患者使用达克宁栓治疗,每日1次。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10d,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在患者治疗前,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妇科检查时分泌物形状,并留取分泌物样本。在患者进行10d治疗后,再次检查患者上述情况有无变化。
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体征消失,假丝酵母菌为(-);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体征有明显好转,假丝酵母菌为(-);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妇科检查外阴阴道体征有所减轻,假丝酵母菌为(-);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无好转甚至加重,假丝酵母菌为(+)。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经过10d的治疗后,Ⅰ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0.00%,Ⅱ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6.67%,Ⅲ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Ⅱ组、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假丝酵母菌是一种双相致病菌,这种病菌在假丝相时不会引起病变,一旦转变为酵母相则会致病。妊娠期是极易被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人群,妊娠妇女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率为15%,而非孕妇为5%[1],主要是妊娠期妇女的雌激素水平较高,阴道内微酸环境改变为适合假丝酵母菌生长的pH值。当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迅速生长繁殖,就会引发孕妇一系列症状,如白带增多、瘙痒等。
如果患者在妊娠期不接受治疗,病菌所致的感染会逆行向上,可能会波及子宫,导致胎膜早破。
妊娠期妇女的免疫功能下降,阴道分泌物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水平降低,导致阴道上皮抗假丝酵母菌活性降低[2],这也是孕妇容易患病的一种因素。
一旦诊断出有假丝酵母菌感染,医生对药物的选择要慎重,一般选择安全级别在A~C类的药物。由于妊娠期间的生理变化,可能会引起疾病的反复,在为患者治疗时,一定要鼓励患者坚持用药。
本研究显示,阴道泡腾片米克定与达克宁栓治疗此病都有很好的疗效,是临床治疗中值得采用的方法。但是,对于妊娠期妇女治疗此病,并非仅此两种方法。采用西药克霉唑抗菌,然后用中药保妇康巩固治疗,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复发率低,能够有效改善妊娠结局[3];三维制霉素栓,在保留制霉素抗真菌作用的同时,通过加入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2,利用维生素加强阴道上皮组织的修复,提高阴道局部的免疫力[4]。
总之,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并非临床的难治疾病,其棘手处在于孕妇的特殊心理、对药物的抵触情绪和特殊的生理特点[5-6]。在临床选择治疗方式时,医护人员一定要耐心、细心地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信心。药物的应用是必要的,但是增强孕妇抵抗能力、及时补充缺乏的维生素、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也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
[1] 苟永玲,卢斌,徐美芳. 3种方法治疗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对比观察[J]. 江西医药,2010,45(8):817-818.
[2] 冯桂婷,赵芳.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J]. 疑难病杂志,2009,8(5):315-316.
[3] 宋玲英.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0,6(12):86-87.
[4] 宋慧婷,孙锦宏.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68例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07,17(13):1846-1847.
[5] 孙艳玲,刘晋荣,马晓晋.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研究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09,18(7):23-24.
[6] 彭艳萍.3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8(9):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