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毅 章 凯
(1.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宜宾 644000;2.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五官科,四川宜宾 644000)
在临床正畸矫治中,由于矫治器的使用,口腔清洁下降,利于菌斑沉积,成为龋病的潜在因素[1-2]。若能在正畸治疗中加强口腔卫生,注意保护牙齿,将有助于减少龋病。而刷牙是清除牙面食物残渣、软垢和菌斑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然而,正畸治疗过程中矫治器的存在使牙齿不易清洁[3-4],患者在刷牙习惯的养成和牙刷使用技巧方面,都难以达到口腔预防提出的要求[5]。电动牙刷对操作者的使用技巧要求不高,是替代普通牙刷,提高患者防龋效果的有效工具之一。因此,本研究对使用电动牙刷和普通牙刷的两组患者进行防龋效果的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在笔者所在医院口腔科选取60名拔除上下颌4颗前磨牙的双颌前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2~14岁,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其中男15名,女15名,均戴用完全相同的方丝弓矫治器。
实验期为2年。根据WHO《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3版,实验前后对其口腔内全部20颗恒牙(除第三磨牙和粘带环的上下颌4颗第一磨牙以外)的菌斑牙面数、菌斑指数(plaq u e index,PLI)和龋失补牙数进行检查、记录。经咀嚼菌斑显示片1min后,前牙检查唇颊面、舌腭面,后牙检查唇颊面、舌腭面和咬合面。对实验对象及家长开展刷牙方法健康宣教,规定在两年的实验期间按照宣教要求刷牙。
实验组每人使用电动牙刷,并按使用说明书教会其使用,3个月换1次刷头。对照组每人使用儿童保健牙刷,要求受试对象采用口腔卫生宣教的竖刷法刷牙,3个月换1次牙刷。两组均每日早、晚各刷牙1次,每次刷牙3min,两组对象采用相同牙膏刷牙。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儿童使用不同牙刷清除菌斑的效果。见表1。实验开始前患龋基数和实验结束时的新增患龋情况。见表2。
实验中发现,儿童的刷牙频率随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刷牙动作不规范的程度越来越重,实际上很难达到每次刷牙3min的要求。其中,实验组儿童的依从性相对较好。实验前两组间菌斑牙面数、菌斑指数和患龋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经过一年的实验期后,两组菌斑牙面数、菌斑指数和新增患龋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儿童组菌斑清除效果(±s)
表1 两儿童组菌斑清除效果(±s)
注:*P<0.01
组别 牙面数 实验前菌斑牙面数 实验前P L I值 实验结束时菌斑牙面数 实验结束时P L I值 菌板清除效果(%)实验组对照组144011408368491.65±0.061.69±0.072754960.37±0.030.71±0.0567.11∗41.58
表2 实验前后两组儿童患龋情况
龋病是口腔正畸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刷牙是预防龋病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是自我清除菌斑的主要手段[6]。有报道通过观察小学生菌斑分布和刷牙效果的实验,提出中小学生每次刷牙应不少于6min。但是,这个时间要求连成年人都难以达到。其实,作为预防龋病的重要方法,刷牙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刷牙时间,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的刷牙频率和刷牙方法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儿童较难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加上固定正畸矫治中不易清洁牙面,更难以达到较高的刷牙效率[7]。
60年代以后,电动牙刷开始陆续在世界各地出现。电动牙刷通过刷头的往复机械运动,可以有效的清除附着于牙面的软垢、食物残屑和菌斑,刷头高速旋转时产生的轻微震动,对牙龈有轻度的按摩作用,可以促进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Grossman等[8]研究发现,电动牙刷比手动牙刷能够更有效的清除菌斑。本研究显示,经过2年的实验期后,使用电动牙刷的实验组儿童,菌斑牙面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儿童,菌斑指数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见,以电动牙刷简单易学的刷牙方式,比较容易为人们所掌握,保证了刷牙频率,提高了刷牙质量。本研究发现,使用电动牙刷的实验组儿童,在实验期间,新增龋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使用普通儿童保健牙刷的对照组(P<0.01)。
当前,关心口腔健康的人较多,但掌握正确口腔保健知识的却还很少。大多数人对于口腔保健的认识还仅停留在每天刷牙的层面,每天坚持刷牙2次的人不少,但能够掌握并按照正确方法有效刷牙的人很少,儿童就更少了。防病重于治病,对于龋病更是这样。尽管使用电动牙刷比普通儿童保健牙刷成本高,在使用初期会有震动不适的感觉,但是,电动牙刷在清除菌斑、减少菌斑吸附方面与手动刷牙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刷牙效果高于手动牙刷。因此电动牙刷不失为一种口腔卫生保健的较理想的工具,尤其是在正畸治疗中值得推广使用[9]。
[1]Diamanti-KA,Gusbertj FA,lang NP. Clin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effects of fixed ortho dontic appliances[J]. J clin perio dontol,1987,14(6):326-333.
[2] Atack NE.sandy JR,Addy M. Periodontal and microbi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he placement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s:A review[J]. J periodontol,1996,67(2):78-85.
[3]Jordanc,Leblanc DJ.Influences of orthodontic appliances on oral populations of mutans streptococci[J].Oral Microbiol Immunol,2002,17(2):65-71.
[4]陈梅红,李璞.正畸与正常儿童龋活性比较[J].口腔医学纵横杂志,2002,18(1):28-31.
[5] 郑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刷牙方式与牙周疾病关系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82-883.
[6] 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62.
[7] 黄晓峰,张丁.装有固定矫治器离体牙齿的刷牙实验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2):150-151.
[8] Grossman E,Pmskin H.A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 clecric and a manual children’S toothbrush[J]. JADA,1997,128(4):469-471.
[9] Costa MR,Silva VC,Miqui MN,et al.Efficacy of ultrasonic,electric and manual toothbrushes in patients with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s[J].Angle Orthod,2007,77(2):36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