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冯洁
海洋经济,浙江发展新坐标
——发展浙江海洋经济五人谈
文/本刊记者 冯洁
【核心提示】靠海而居,向海而生。下一个五年,甚至是更长的发展时期内,海洋经济将成为浙江人谋求发展的一个全新坐标。时值“十二五”开局之际,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获批,更加笃定了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信念与决心。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如何谋定而后动,为浙江海洋经济找到一条最适宜的发展道路?规划只是第一步,如何付诸现实,则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
近日,本刊就该话题采访了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刘亭、浙江省海洋经济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善坤、浙江省发改委海经办调研员李克川、浙江省发改委海经办副主任苗永生、浙江省发改委海经办副主任科员楼向辉。
记者: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浙江虽然是海洋资源大省,却不是海洋经济强省。数据显示,浙江的海洋生产总值从2 0 0 6年的1 8 4 6亿元增加到2 0 1 0年的3 5 0 0亿元,其海洋生产总值约为广东、山东、上海的1/2。您认为,与这些地区相比,浙江未来3 0年发展海洋经济的制胜点是什么?具有哪些既有优势?
刘亭: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海洋生产总值这个概念是根据2 0 0 6年底制定的《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G B/T 2 0 7 9 4-2 0 0 6)提出的,之前海洋经济统计常用的指标是海洋经济总产出。根据国家海洋局统计,2 0 0 5年浙江、山东、上海的海洋经济总产出基本相当,均在3 0 0 0亿元附近,广东最多,约为3 6 0 0亿元。之后,由于各省市海洋经济统计的主体、口径、方式等不同,海洋生产总值统计值的差距不断拉大。相对来说,浙江进行海洋生产总值统计较为严谨。如滨海旅游,尽管拥有舟山这样的全国知名海洋旅游胜地,但全部增加值也仅约2 5 0亿元,远远低于其他省市。因此,对海洋生产总值的大小,既要看重横向对比,更应关注自身的发展增速与质量提升。
其次,相比广东、山东、上海等省市,浙江未来3 0年发展海洋经济的制胜点,在我看来,主要在于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真正加快其从海洋经济亮点向增长点的大转变。一是要做大做强“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这是我省的独特优势,重心是抓好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建设,并以此带动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的加快发展。二是要做大做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工业,我省是新兴的船舶工业大省,几年时间内就跃居全国前三甲,海洋工程装备则集中体现了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基础技术能力,产业链很长、区域带动能力很强。三是要做大做强滨海旅游业。滨海旅游是旅游发展大方向,潜力巨大,我省要结合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扶持滨海旅游发展,加快形成一批亚太知名的滨海旅游胜地。除这三项外,也要进一步扶持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海水利用、海洋能开发等产业,并积极配合国家战略,支持发展深海勘测开发业。
浙江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既具有现实优势,又具有发展优势。现实优势主要体现在我省所具有的海洋资源、区位、产业、科教等方面的优势。在我看来,还要看到今后发展中将会体现出来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战略优势,国家相关部委将和省政府、省相关部门积极合作,制定出台系列支持政策,落实一批重大产业、基建、科研、环保等项目,实施一批海洋综合管理、对外开放等体制机制创新。二是大宗商品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这是国家对浙江港航发展的新定位,目前浙江已有较好基础,如宁波—舟山港是全球最大综合港、第六大集装箱港,但这篇文章还大有深化、拓展空间,核心就是要抓好“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三是体制机制相对灵活的优势,特别是民营经济相对发达,例如浙江船舶工业的主体就是民营经济,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但也应看到,目前产业准入的或明或暗的门槛还较多,这次《规划》明确要推进温州和台州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这篇文章也要高度重视,抓住契机,切实抓好。
记者:在顺应发展大势、助推海洋经济的大环境之下,对政府而言,如何为这一充满生机的发展领域提供更好的政策支持?
张善坤: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全省各地都在为“海”而动,风声水起。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已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的大载体,更是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集合体。与兄弟省市相比,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三大亮点;这三大亮点也是三大重点,是省委、省政府基于我省的优势条件和战略发展的需要,并结合中国工程院等院士专家的意见,经过反复论证权衡后确定的。
为落实这三大重点建设任务,国务院批准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赋予我省一系列的机制创新与政策保障措施:在创新海岛开发保护体制方面,主要是加大重要海岛开发力度,完善重要海岛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无居民海岛保护;在创新海洋开放体制方面,主要是扩大海洋合作交流,健全海洋开放平台,鼓励民营经济积极参与海洋开发;在创新海洋开发投入体制方面,主要是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增强金融服务扶持;在创新用海用地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加大科学用地和科学用海支持力度;在创新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完善执法体制,加强审批管理;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主要是发挥国家发改委等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作用,发挥省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领导协调作用,发挥沿海各市县政府及海洋组织领导机构的协调推进作用。
记者:2 0 1 1年3月1 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规划瞄准新加坡、香港世界一流港口城市,要拉动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请问,舟山群岛新区在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当地政府应如何从政策层面加快推进这一进程?
李克川:舟山的开发开放不仅仅是舟山的问题,它还应该是浙江的战略问题,也是全国的战略问题。长期以来,舟山作为祖国前沿要塞和东海前哨,一直承担着站岗放哨的海防任务,为国防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舟山是我国唯一的群岛型设区市,在我国内外开放扇面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 0 1 0年5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建设浙江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今年2月2 5日,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首次提出“探索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最近,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明确提出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等区域发展。这是我省继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又一个海洋经济发展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首先,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可以加快舟山深水港群开发,打造以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贸易为主的国际物流岛,增强我国大宗战略物资储备中转能力,确保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大宗战略物资供给安全。其次,宁波—舟山港是我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更有助于畅通南北海运、江海联运通道,丰富我省港航功能,完善我省“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我省港航服务业在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再次,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推进现代海洋产业的培育发展,有助于为我省探索出一条具有鲜明海洋海岛特色的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新路径。另外,建设舟山群岛新区,还有助于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海洋、海岛资源的综合开发管理,为海洋海岛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保护积累经验。
推进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从政府层面来讲,当前主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是要做好顶层设计,抓紧编制好舟山群岛新区规划;第二件是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第三件是做好项目安排,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提供支撑保障。从目前我国已有的3个新区建设情况看,政策支持对于推进新区建设是最直接、最有效,且有效性与持续性都很强的因素。从省级层面来讲,一方面,要真正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有关内容,切实加大对舟山群岛新区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舟山群岛新区推进上升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加强与国家部委的沟通衔接,想方设法争取国家部委的理解与支持,确保舟山群岛新区规划有关政策内容的“含金量”。
记者:长期来,浙江临海临港产业比重过大,而现代、高端产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还远远不够。未来,浙江应如何提升海洋经济的科技含量,发展现代、高端的海洋产业?
苗永生:《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中提出,到2 0 1 5年,示范区内R&D比重达到2.5%,科技贡献率达7 0%以上;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 0%以上。在加强海洋科技教育方面,重点是提升海洋类院校实力,加快涉海人才队伍建设,构筑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加强海洋文化建设,增强科教文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在扶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将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将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海洋经济支柱产业。
重点发展海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业,形成长链条、大配套能力,建成我国重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围绕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有序布局沿海核电和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积极开发海岛和近海风能、潮汐能、潮流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打造重要的海洋能研究与开发基地,扩大天然气的应用规模,壮大L N G冷能产业链。发展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生物性原料与衍生品、功能性产品和药物,成为国内重要的海洋生物医药和生物制品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水利用业,把海水淡化纳入市政饮用水工程范畴,加快建设一批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示范城市,鼓励海水直接利用和循环利用,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积极推进海洋勘探开发业,加强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建设,支持开展深海探测、深海生物资源开发、深海取样、海底观测等深海装备研制工作,增强海洋勘探开发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记者:“以港口为依托,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是浙江发展港航物流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未来,以宁波、舟山为代表的浙江沿海各地应如何下好“海陆联动”这盘大棋,加快港航物流发展的速度,提升其创新程度?
楼向辉:浙江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投资欲望强劲,这是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优势。陆域经济的发展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海洋经济发展又能够促进陆域经济更好的发展。特别是发展港航物流服务业,需要有大量的物资和商品的进出需求为支撑,因此海陆之间应该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要注重海陆联动统筹发展,把海洋资源的优势和陆域产业、科技、人才等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海陆发展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产业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统筹协调,加快港航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一是发挥现有优势,创新发展模式。基于浙江的海岸线和港口优势,以及良好的发展基础,可以进一步发挥我省储运规模较大的石油、金属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优势,加快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和重要能源资源储运基地建设,提升贸易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国家采购、转口贸易等增值服务,提高物流增值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配套能力。完善进港航道、锚地、疏港公路铁路和重要枢纽等集疏运网络,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对接。整合港口资源,建设一批深水港区,提高港口通过能力,满足未来超大型干散货轮和集装箱航运需要。加强港口合作,拓展义乌、衢州、丽水等“内陆港”服务功能,建设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集装箱和大宗商品的集散中心。推进多式联运系统建设,增强江海、海陆和海空联运能力。发挥水水中转优势,开辟内支线和国家航运,按照港区联动、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现代物流的要求,拓展港口功能。
三是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加快港航服务领域的金融创新,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增强港航物流的服务能力。坚持交易、金融、信息有机一体,同步发展。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等航运金融服务。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加快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宁波、舟山等口岸的通关服务能力,加强对货源物流的研究,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宁波—舟山港的吞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