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桂芝,沈 蔷,曹桂丽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10)
糖尿病是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沉重负担。目前,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增高[1]。肥胖、不运动或少运动、不合理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单纯性药物治疗、无量化的运动干预、饮食控制都不能取得满意效果。观察2010年1~12月在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内选取诊断明确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采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及其系统软件即生活方式疾病防治系统软件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饮食强化管理,取得较好效果。
1.1 临床资料 选取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且在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登记的已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为观察对象,年龄43~79岁,平均(63.07±7.68)岁,其中≥60岁96例,占67.13%;男性64例,占44.76%,女性79例,占55.24%。入组血糖标准为空腹血糖≤14 mmol/L,餐后血糖≤17 mmol/L。排除标准:(1)空腹血糖超过14 mmol/L者。(2)伴严重眼底病变。(3)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疾病者。(4)运动功能障碍。(5)有认知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2.1.1 护理人员培训 参加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理人员经过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的集中理论和操作培训,再经过耀华康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对社区护理人员进行有关知己能量监测仪及其系统软件的设计原理和使用的培训指导。经考核合格后参加此项工作。
1.2.1.2 选择观察对象 严格按照上述入组和排除标准选择管理对象,保证患者的安全和管理质量。
1.2.1.3 管理材料 (1)北京耀华康业公司设计生产的UX-02型知己能量监测仪[产品标准:YZB/京0194-2004,注册证号:京药监械(准)2006第2210661号,专利号:200520018345]:该仪器根据人体运动学原理,使用加速度传感器,通过运动传感,经过微型处理器分析、计算、处理,来监测人体运动时所消耗的能量,并将其以热量千卡的数字形式直观地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为使用者及时了解运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其外形类似以往使用的BP机,方便佩戴。具有监测运动消耗量、定时提醒患者运动是否达标、详细记录、存储患者每天运动时间、强度等运动数据和传输功能,通过“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软件”进行分析,以曲线图形和数字的形式直观表达出来,分析判断运动是否有效、饮食能量是否平衡。(2)ZJ2006生活方式疾病综合防治系统软件:该软件通过与能量监测仪的配合使用,对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进行收集、分析并形成个性化的干预方案,以直观的图示和数据帮助护理人员解决行为干预指导中困扰双方不能互动、量化的难题。(3)“知己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知己健康管理模式被纳入卫生部办公厅颁发的《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及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颁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中,成为操作和服务规范。(4)其他:计算机、打印机、体重秤、皮尺、快速血糖仪、食物称、食物模具或图片。
1.2.1.4 首次门诊管理(第1次随访) (1)组织患者体检:强化管理前,对患者进行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血压等物理检查以及抽血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实验室项目。(2)发放知己能量监测仪:为每位管理对象发放1个知己能量监测仪,指导将其佩戴在腰间。(3)发放膳食日记本:发放并导患者每周记录两天膳食日记,一天为工作日(平时日),一天为休息日(节假日),记录早餐、中餐、晚餐和加餐的食物种类、数量,为分析、判断能量是否平衡、三餐比例是否合理等提供信息。(4)危险因素评估,建立电子档案:采集现病史、家族史、膳食结构、社会心理因素、运动状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以及血糖、血脂生化指标等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同时发放健康教育计划书,使患者了解健康教育课程安排。(5)嘱咐患者保持原有的饮食、运动习惯,便于发现问题。
1.2.2 实施阶段 对143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知己健康强化管理,强化期3个月,共复诊随访8次,评价2次,随访第1个月每周1次,第2、3个月每两周1次;3个月后视病情的分级进行随访。随访时采取一对一指导方式,实行量化管理。
1.2.2.1 健康教育 在第1、3、6、8次随访时,护理人员对管理对象进行4次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每次约1 h。主要讲解健康与生活方式疾病的关系、知己健康管理的目的、方法及如何佩戴能量监测仪、记录膳食日记方法、健康与运动、运动治疗相关知识、讲解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常见的饮食问题、平衡膳食概念、饮食治疗的目的以及合理用药、心理卫生等知识,达到提高患者防病意识和管理依从性的目的。
1.2.2.2 个体指导 分析饮食、运动存在的问题,指导健康处方内容的实施,纠正不良生活嗜好。(1)量化运动指导:使用知己能量监测仪实时监测人体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用连接线与计算机连接,传输运动数据,通过系统软件对形成的运动曲线和图型进行分析处理,找出问题所在,根据患者的基本参数制定个体化的“有效运动指导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次数、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指导患者每日运动消耗的热量达到规定的有效运动量。由于入组病例老年人占多数,为安全起见,推荐以步行为主的有氧运动,并避免空腹运动。建议在餐后90 min后开始运动[2],每次持续运动时间20~40 min,因为运动15 min后机体才开始动员肝糖原[3];每日运动2~3次,有效运动强度因人而异,运动时的代谢当量为3~6梅脱(MET)中等强度最有益健康,即有效运动;运动时使心率达到(170-年龄)次/min为有效安全标准。指导患者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胰岛素注射部位尽量不选择大腿等运动剧烈的活动部位,合并末梢神经病变的患者提倡游泳、骑自行车和上肢活动等低阻力运动,嘱咐患者随身携带糖果等避免低血糖发生。(2)量化饮食指导:患者每次随访时,护理人员检查其膳食日记记录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将日记中的各种资料录入计算机中,系统软件依据录入的信息、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总热量,对患者开出个性化的饮食处方,包括:每日餐数为3~6餐;3餐总热量分配为早餐30%、中餐40%、晚餐30%、;热能来源比为碳水化合物60%,脂肪25%,蛋白质15%;食物分类摄入量(主食、肉类、蛋类、蔬菜、水果等)。采用UX-02知己能量监测仪监测患者通过运动每天总热量的消耗,使总热量摄入和消耗保持动态平衡,强调各营养素间平衡、各餐热能比例平衡等[4]。平衡量=总摄入量-消耗量,可为正平衡、负平衡和零平衡。肥胖者保持负平衡。掌握能量平衡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因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就是摄入热量过多而体力活动减少以至热量过剩,体内和皮下脂肪堆积,使胰岛功能减退而导致糖尿病[5]。
1.2.2.3 监测及指标 随访周期不同监测指标不同:第1~8次随访都必须监测体重、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指标,通过知己能量监测仪和膳食日记监测分析总运动量、有效运动量、有效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次数、实际摄入量、实际平衡量;最后一次(第8次)随访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1.2.2.4 合理用药 继续药物治疗,不改变强化管理前的药物治疗方案,直至通过综合治疗病情稳定好转后,根据患者情况由医生进行药物调整。
1.3 评价 在强化管理期内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两次。两次评价分别在第1次随访(首诊)和第8次复诊随访时进行。主要针对患者的各项检查、运动、膳食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通过管理其整体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是否实现了管理目标,总结取得的有效方法和存在的不足。根据患者的监测结果和健康状况随时调整管理方案,尤其对于需达到负平衡的患者,根据饮食、运动量和患者自身承受能力,第1个月首先规范患者运动:运动方式、运动次数、运动持续时间、运动强度等;第2个月进一步调节患者饮食:要求患者达到设定的能量平衡,并且避免出现低血糖、过度饥饿、运动过量而疲劳等不良反应,或患者因信心不足而放弃治疗。
1.4 质控管理 在强化管理期间,质控部门对患者的物理检查指标和膳食日记内容录机情况进行质控管理,要求护理人员的各项测量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患者的各项化验检查尽量在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并抽查、复验护理人员所管理的糖尿病患者体重、腰围、身高、血压指标,核对患者的膳食日记与计算机录入准确情况,以保证管理质量和了解强化管理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强化管理3个月后,各指标均有较明显的变化,经统计学分析,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有所降低,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管理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管理后总运动量、有效运动次数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运动量、实际平衡量明显增加、实际摄入量下降,数据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综合性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加强、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药物治疗。有效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运动可以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减轻血管动脉硬化,促进血糖代谢,降低血糖,减轻体重[6]。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阶段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必不可少的措施。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可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7]。坚持进行有效运动、合理膳食、保持能量平衡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理化指标,对糖尿病的综合防治起到促进作用。
表1 143例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各生理指标的比较(±s)
表1 143例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各生理指标的比较(±s)
注:1 mmHg=0.133 kPa。
指标 管理前均值 管理后均值t p体重(kg)BMI(kg/m2)腰围(cm)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低密度脂蛋白(mmol/L)高密度脂蛋白(mmol/L)68.4±11.1 25.4±3.1 88.4±9.8 127.2±13 77.3±8.8 7.5±2.1 10.0±2.6 7.3±1.3 5.15±1.06 1.66±0.86 1.27±0.37 3.06±0.91 66.7±10.7 24.8±3 86.2±9.1 120.3±9.6 73.5±6.9 6.4±1.2 8.2±1.6 6.6±0.9 4.95±0.89 1.54±0.78 1.24±0.28 2.86±0.76 10.90 10.88 10.39 6.77 6.00 8.00 8.53 7.86 3.22 2.18 1.19 3.67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3 0.23 0.00
表2 143例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饮食和运动均值比较(±s)
表2 143例糖尿病患者管理前后饮食和运动均值比较(±s)
指标总运动量(kCal)有效运动量(kCal)有效运动时间(min)有效运动次数有效运动/体重膳食摄入量(kCal)实际平衡量(kCal)管理前453.4±225.2 203.5±177.6 39±30.8 2.7±2 3±2.7 1816.8±481.2-132.1±481.9管理后456.6±209.6 230.5±146.5 44.9±26.9 2.8±1.7 3.5±2.2 1704±309.9-228.4±383.6 t p-0.21-2.26-2.79-0.81-2.65 3.49 2.64 0.83 0.03 0.01 0.42 0.01 0.00 0.01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是综合防治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并取得较好效果,但存在针对性不强、量化不具体问题。知己能量监测仪及其系统软件分析不同糖尿病患者自身实际膳食摄入量、实际摄入比、有效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以及理化指标等信息,找出健康问题,提出针对每位患者的总消耗量、摄入量、平衡量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比例的建议、以及有效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等具体、量化的建议方案,操作性强,更能帮助护士指导、监督患者对方案的落实,达到更好的监测目的、效果,对糖尿病的强化管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个性化、量化的强化管理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血糖的各项指标以及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有效运动量、运动时间、膳食摄入量、实际平衡量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糖尿病的管理效果显著。但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运动总量、运动次数较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被管理对象60岁以上者占有一定比例,考虑安全因素,建议其以步行方式和每周2~3次频率进行运动,使运动总量和运动次数不足并与高密度脂蛋白偏低有直接关系。因此,在管理中,建议患者在安全运动心率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加运动次数至每周3~5次,运动方式除步行,还可以改为骑自行车、游泳等,以增加运动总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1]曹智英,胡继飞.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当代护理,2008,10:63-64.
[2]刘国良.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与实施[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98-101.
[3]戴筱英.餐后不同时间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的降糖作用[J].现代康复,2001,5(7):104-106.
[4]周 侠,曹军杰.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效果观察[J].实用全科医学,2006,4(3):337-338.
[5]孟广彦,王梅丽.运动饮食平衡促健康服务模式在社区慢病综合干预中的相关研究与探讨[J].中国社区医学,2001,7(4):23-24.
[6]孙静敏.糖尿病治疗中运动干预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2(1):31.
[7]白 玲,罗德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