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赟,朵 林,薛皓铭,杨丽华,邓 玲,季 雪,钟君睿,阮 元,杨 佳,李 洪
(1.昆明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1;2.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3.云南省中澳艾滋病亚洲区域项目办,云南 昆明 650228;4.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22)
艾滋病主要感染年龄为15岁~49 岁的社会劳动人口, 在任何艾滋病流行的地区,青年人都是非常重要的亚人群[1]。大学生在我国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扮演着双重角色[2],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的性生理已成熟,处于性活跃状态下,有着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危险;另一方面,大学生受过良好教育,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是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新生力量。云南省作为艾滋病的高感染地区,性传播和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两大途径,青年人面临着很大的艾滋病威胁。为此,本研究专门针对高校青年学生的性观念及性行为进行调查与分析,为青年学生艾滋病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选取云南省两所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所调查的学生均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专业。
采用先分层再整群的抽样方法在征得被调查人员及校方知情同意后,于2010年7月~10月由经培训的高校学生及老师进行现场调查,以自填问卷回答方式作答。现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观念、高危性行为等。调查表回收经审核后,数据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双录入后随机抽取10%进行核查,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
发放31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302份。调查对象中男生62人,女生240人;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1岁,平均年龄21±2.00岁;1人已婚,4人同居,其余均为未婚;74.5%为汉族;256人是云南本地人,其余分别来自四川、贵州、广西等地。少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曾有过销售、餐饮、娱乐方面的兼职经历。发生性行为最小年龄为12岁。
通过分析对比发现,高校男生和女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生表示赞成的比率大于女生,见表1。
通过调查,发现高校男生和女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22名有过婚前性行为的高校学生交往男女朋友的个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通过统计学比较发现,在有过婚前性行为的22名高校学生中,与临时性伴、固定性伴、性工作者等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1 男、女生对婚前性行为态度比较
表2 男女生发生婚前性行为情况比较
表4 22名有过婚前性行为的高校学生与不同性伴安全套使用情况比较
调查结果显示,6.95%的调查对象表示赞成婚前性行为,54.30%的人对婚前行为表示无所谓,仅有38.75%的人明确表示反对婚前性行为。与2009年肖秀菁的研究相比发现高校学生的性观念变得更加开放[3],尤其是男生。7.28%的高校学生承认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最小年龄为12岁,且存在同时与多人交往的情况,甚至有人承认曾与性工作者发生过性关系,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也不容乐观。高校学生正处于性活跃阶段,虽然有学校规章制度的限制,道德观念的束缚,但婚前性行为的发生仍是无法避免的。加之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年龄都较小,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往往安全套的使用率都较低,因此容易导致各种性传播疾病包括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
高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学校的性健康教育大都限于专题讲座等形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需求,且覆盖率达不到100%。高校学生的双重角色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在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前提下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由这些高素质、高文化水平的青年人把防治艾滋病的知识不断向社会大众宣传,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艾滋病防控能力。因此,目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强化措施,提高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感。讲座和媒体的宣传或许可以加强学生对艾滋病文字上的认识,但他们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因此建议可以多给高校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社会实践的机会。
[1]张思明,晏渠如,施少平,等.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4,12(23):54-57.
[2]李 玲,高健平,汪永平.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0,9(1):13-15.
[3]肖秀菁.大学生性观念与性行为调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6(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