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峰 韩 瑜 张 聪 韩华云
(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郑州 450004)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450046) (郑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郑州 450052)
银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银离子具有杀菌功能[1],为此开发了硝酸银眼药水、镀银缝合线、镀银导尿管等[2]。也有报道指出吸入或摄入银颗粒时会产生职业性照射[3],并通过破坏的上皮组织被人体吸收,导致银质沉淀病的产生[4]。对于银之所以出现两种不同的认识,关键在于对银使用剂量的认识不足。
银的常见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5]、原子吸收光谱法[6]等。一直以来,在分析方法简便快捷的基础上,提高方法测定的灵敏度是化学分析工作者追求的目标之一。笔者研究了一种可提高测定银灵敏度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食品中银的测定。该法原理为:在硫氰酸钾、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氯化钠溶液体系条件下,银离子被定量萃取到乙酸乙酯中,进而起到富集作用,然后取乙酸乙酯于仪器上测定银浓度并计算食品中银含量。
原子吸收光谱仪:Z-8000型,日立银空心阴极灯,日本日立公司;
空气压缩机:SC-72型,日本日立公司;
马弗炉:SX2-4-13型,湖北英山县占河三级电站实验仪器厂;
乙炔气:纯度99.9%,北京普莱克斯实用气体有限公司;
银标准溶液:1.0 mol/L,将1.575 g硝酸银(优级纯)溶解于硝酸(0.1 mol/L)中,再用硝酸(0.1 mol/L)准确地稀释至1 000 mL,使用时将其稀释为10.0 μg/mL及0.1 μg/mL两种浓度;
氨水、硝酸、盐酸、氯化钠溶液均为优级纯;
实验所用其它试剂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二次去离子水。
吸取一定量的银标准溶液或已消解好的待测液于若干支25 mL比色管中,加入酚酞指示剂(1%),然后滴加氨水(1+9,下同)使溶液刚变淡红色(pH 7~8),加入0.5 mL硝酸(1+9),分别加入2 mL硫氰酸钾溶液(0.2%)和2 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0.2%),加入2 mL氯化钠溶液(10%),定容至刻度后摇匀,加入5 mL乙酸乙酯振荡萃取,静置分层后取有机相直接进样测定。
分析线波长:328.1 nm;狭缝:0.4 nm;灯电流:5 mA;燃烧器高度:7.5 mm;空气压力:0.16 MPa(1.6 kg/cm2);乙炔气压力:0.03 MPa(0.3 kg/cm2),贫燃火焰,燃助比为1∶7;测定方式:峰面积;积分时间:2 s。
准确称取0.5 g(准确至0.000 2 g)已研碎的葵花子仁、小米各若干份于洁净的瓷坩锅中,分别加入0.75 g六水合硝酸镁,混匀,然后置于电热板上,小火加热使其碳化。待烟冒尽后,表明其已碳化完全,冷却后置于马弗炉中,于550℃下加热2 h,取出冷却,此时,一般还有部分尚未灰化完全,可在其中滴加少量硝酸(1+1)使其湿润,然后置于电热板上小火蒸干,再送入马弗炉中于550℃加热1 h,取出,冷却,此时坩锅内为白色灰烬,表明已灰化完全,先用盐酸(1+1)浸取灰烬,使其溶解,移入25 mL容量瓶中,再用去离子水多次洗涤坩锅,一并移入容量瓶,最后定容至刻度。同时做加标回收试验和空白试验。
将上述已经处理好的试样溶液取出一定体积于25 mL比色管,按照实验方法1.2进行萃取,取乙酸乙酯相于仪器上测定。
固定银离子浓度为50 ng/mL(为条件实验中银浓度,下同),在其它实验条件和仪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仅改变硫氰酸钾溶液(0.2%)的加入量,测定银的吸光度,实验结果见图1。从图1中可以看出,硫氰酸钾的量少于1 mL时,银的吸光度较低;当硫氰酸钾的量大于1 mL时,银的吸光度达到最大并在很宽的范围内稳定,因此本实验选择硫氰酸钾溶液(0.2%)的加入量为2 mL。
图1 硫氰酸钾用量对银吸光度的影响
表面活性剂对某些元素的测定具有增敏作用早已被公认[6,7],表面活性剂的增敏机制主要包括几个因素:使待测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使雾滴细化,吸收信号增强;气溶胶离子再分配与增感效应关系;表面活性剂的燃烧还原性;表面活性剂的抑制电离作用。
在本实验中,选择了CTMAB作为增敏剂,其用量对银吸光度的影响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在实验中加入2 mL CTMAB溶液(0.2%)就已能最大程度地增加银的吸光度,且吸光度平稳,故实验选择加入2 mL的CTMAB溶液(0.2%)作增敏剂。
图2 CTMAB用量对银吸光度的影响
萃取体系需要最佳的酸度条件,本实验选择了加入酚酞指示剂(1%),再滴加氨水(1+9)使溶液刚变淡红色(pH 7~8),然后加入一定体积硝酸(1+9)来调节体系萃取酸度,观察银的吸光度变化规律,酸度对其吸光度的影响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在上述实验条件下,当硝酸(1+9)加入量小于0.1 mL或大于2 mL时,银的吸光度很低;而硝酸(1+9)加入量在0.1~2 mL范围内,银的吸光度达到最大并在此范围内稳定,故实验选择加入0.5 mL硝酸(1+9)来得到最佳萃取酸度。
图3 硝酸(1+9)用量对银吸光度的影响
笔者着重研究了溶液中常见的一些离子对银测定的干扰,常见干扰元素相对于银浓度的最高允许倍数见表1。由表1可见,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银元素的测定。
表1 一些干扰离子的最高允许限量
按照实验方法1.2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并测定银的吸光度,以吸光度y和浓度x绘制标准曲线,在0~2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0.001 02x-0.001 18,线性相关系数r=0.999 3。
原子吸收分析法常用“特征浓度”来表示该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即相应于1%净吸收或产生0.004 4的吸光度的溶液浓度来表示分析的灵敏度,单位是μg·mL-1/1%。计算方法为配制浓度为特征浓度5倍左右的分析元素的溶液(如浓度为c),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吸光度,灵敏度为c0=0.004 4c/A,c0的单位一般为μg·mL-1/1%。本方法的灵敏度为5.30×10-3μg·mL-1/1%。
配制5、100、200 ng/mL 3种浓度的银标准溶液,按照实验方法1.2进行10次重复测定,精密度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3.5%。
表2 精密度试验结果
对葵花籽仁和小米样品进行分析并进行加标回收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加标回收率为91.0%~104.0%,说明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采用萃取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痕量银,结果表明:本方法准确可靠,适合检测食品中的微量银。本法通过萃取富集和增敏作用提高了测定灵敏度,选择性好,干扰效应很低,无需使用额外的掩蔽剂,且乙酸乙酯的毒性较小,环保健康。
表3 样品测定与加标回收试验结果
[1] Percival S L, Bowler P G, Russell D. Bacterial resistance to silver in wound care[J]. The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2005, 60(1):1-7.
[2] Silver S.Bacterial silver resistance: molecular biology and uses and misuses of silver compounds[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003, 27(2-3): 341-353.
[3] Phalen R F, Morrow P E. Experimental inhalation of metallic silver[J]. Health physics ,1973,24(5):509-18.
[4] Greene R M,Su W P D. Argyria[J].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1987,36(6):151-154.
[5] HJ 490-2009 水质 银的测定 镉试剂2B 分光光度法[S].
[6] GB 11907-1989 水质 银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
[7] Kodama M, Miyagawa S. Enhancing and suppressing effects of surfactants in atomic absorption flame spectrometry[J]. Anal Chem, 1980, 52(14): 2 358-2 361.
[8] Kornahrens H, Cook K D. Mechanism of enhacement of analyte sensitivity by surfactants in flame atomic spectrometry[J]. Anal Chem, 1982, 54(8): 1 325-1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