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以鹤壁市淇河二支渠景观设计为例

2011-01-20 03:53
河南建材 2011年3期
关键词:淇河支渠滨水

马 杰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453003)

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研究
——以鹤壁市淇河二支渠景观设计为例

马 杰

河南科技学院园林学院(453003)

由于近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滨水城市的滨水生态机能逐渐衰退,其地域特色也随之减弱。本文以鹤壁市淇河二支渠景观设计为例,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特色性及生态性作重点论述。

滨水景观;自然;生态平衡;地域特色

滨水城市中的滨水景观在体现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竞争力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各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淇水运动功能的恢复直接影响到城市整体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以鹤壁市淇河二支渠景观设计为例,研究如何对城市滨水景观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景观营造。

1 背景分析

1.1 区位分析

鹤壁市位于豫北西部,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交接处。该市总面积2192 km2,市区面积累513 km2。二支渠位于鹤壁市新区。

1.2 规划定位

鹤壁二支渠原用于周边村庄农业生产的灌溉,伴随鹤壁新区的建成和发展,二支渠周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二支渠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同时,二支渠作为联系城乡的一个生态纽带也将对整个新区的生态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把二支渠建设成为一个集灌溉、排涝、生态、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场地是十分必要的。

1.3 自然及人文条件

1)自然条件:鹤壁为低山丘陵地貌,西高东低。境内有卫河、淇河等,二支渠是淇河的一条支渠。

2)社会人文条件:鹤壁古属冀州,传说是商纣养鹤牧鹿之场,并因此而得名。淇河“三珍”闻名内外,即:淇河鲫鱼、缠丝蛋、软核枣。

2 规划主题及设计理念

2.1 规划主题

1)自然特色:设计自然流畅,植物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并多用地被植物来丰富景观层次,体现郁郁葱葱的自然景观,与淇河的自然风貌保持一致。

2)生态特色:乔木、灌木、地被按自然植物群落分层混合配置,水体采用自然式驳岸处理,实现水、陆两者间的生态对话。

3)人文特色:通过雕塑小品,景点的布置和区域内的活动来体现鹤壁、淇河的地域文化。

2.2 设计理念

1)植物多样性原则:只有群落物种多样性大,适应性强,才是城市野生动物适应的栖息场所。他们不仅在改善城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为城市提供了多样性的景观和娱乐场所。在设计中增加软地面面积及植被覆盖率,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荫,减少热辐射。

2)可持续发展原则:设计结合历史、地理、文化等资讯,把握更加长远的发展方向,为二支渠环境的繁衍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3)生态保护原则:二支渠不仅承载着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维护大气成分稳定的运作功能,而且能有效调节城市的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小气候,增加自然环境容重,促使新区持续健康地发展。

4)特色性原则:地域文化是当地人民、民族历史活动的一种归纳,它深藏于当地居民的内心深处。将当地的生态、历史、人文与哲学文化等渗透于二支渠景观设计,把地域文化或抽象元素转化为具象的装饰设计,构造出一个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滨水空间,这种深层意蕴之美的体验,将使滨水景观空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5)安全性原则:安全性的设计会保证设计区域内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滨水区域人流量比较大,加之人们天生的亲水性,在滨水区做设计安全性的考虑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儿童的保护。

3 总体布局

3.1 功能分区

本设计沿二支渠两岸设置两条主要景观轴,在景观轴上布置三个主要景区,分别是:鹤鸣广场亲水活动区、金桂飘香生态休憩区、青翠世界自然休闲区。三个主景区周边布置大量植物观景区,并以植物自然过渡。

3.2 主要景点设计

1)东入口广场:东入口广场紧临兴鹤大街,是二支渠最主要的一个入口广场,整个广场结合现场地形呈长条形,广场上有一个明显的放射状弧形铺装,引导游人进入二支渠景区。广场结合地形进行立面变化,丰富了整个广场的竖向空间。

2)醉红坡:以色叶树种为主,季相变化让人留恋忘返,故名醉红坡。

3)悠然台:亲水平台,人们可以在这细细品味那赏心悦目的流水和悠然自得的游鱼。

4)平湖溢香:以水生植物取胜,在花季给游人一种别样的嗅觉盛宴。

5)青翠世界:以大量淡竹围合成一个闭合的空间,静逸、脱俗。

6)金桂飘香:在植物群落中点缀香花树种桂花,不漏其形,但闻其味,给人隐隐约约的古典美。

7)泥沽沽群:以鹤壁民间艺术——泥沽沽为原型在金桂飘香的旁边的草地上做了渐变的泥沽沽雕塑,展现了泥沽沽从最初的泥团到成为艺术成品的过程。

8)鹤鸣广场:是整条渠上比较大的一个广场,该广场是景区的主要亲水活动区,以淇河鲫鱼为主题设置了垂钓、涉水等内容,展现了淇河鲫鱼的珍与奇。

4 专项设计

4.1 绿化设计

4.1.1 绿化设计原则

1)适地适树,因地制宜。以柳树和杨树为基调树种,并以大量水杉和水生植物体现滨水景观特色,适量引用观赏树种进行物种的优化搭配。

2)层次清晰,错落有致。在空间分布上,河道两岸绿化植物以沿河种植为主,另有间植及坡面、平台的植物配置;在纵向上乔木、灌木、地被合理搭配,使林冠线产生变化,层次丰富。

3)空间连续,系统有机。由于河道狭长,在植物处理上采用连续的构图,充分利用植物塑造变化连续的空间,并保证植物群落的延续。

4)景观协调,强调特色。充分考虑与城市周围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一致,减少冲突,强调融合。

4.1.2 植物选择

乔灌木:桂花、淡竹、樱花、法桐、柳树、广玉兰、银杏、水杉、杨树、小叶女贞、柿树、乌桕、大叶女贞、鸡爪槭、雪松、碧桃。

地被类及水生植物:铺地柏、红花紫薇、芦苇、红花草、水葱、紫叶小檗、金叶女贞、菖蒲、黄花鸢尾、紫花鸢尾、石竹、千屈菜、银边沿街草、月季、连翘、大吴风草、南天竹。

4.2 照明设计

4.2.1 灯光设计原则

1)体现艺术性、安全性、人本性。

2)夜晚景观与白天景观相协调;单体郊果与整体效果相统一。

3)体现照明技术与景观视觉艺术的有机结合,照明配合景观的立面效果,突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结合周边景观环境的使用功能、文化内涵、装饰色彩及材质的不同而灵活设置。

4)灯具尽可能装在隐蔽处,做到见光不见灯。

4.2.2 灯具的选择及具体应用

整个照明系统应用了地灯、投光灯、草坪灯和高竿灯等多种灯型。地灯主要用在铺装硬地中,夜间可以增加广场景物亮度;投光灯主要用作浮雕及其他小品建筑的高亮度照明,以使夜色中景观得到衬托;草坪灯设置在园路的两侧,作为园路的辅助照明;高竿灯作为中轴线照明的主要灯具。

在灯光设计中通过巧妙的设计来营造适宜的气氛,增强植物配置,花园景点和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创造出夜晚独有的迷人景观。

5 小结

二支渠绿化景观是城市整体绿化景观环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中以城市绿化系统规划为依据,充分考虑到河段的自然条件与城市的关系。以如何使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更加合理和“人性化”为目标,才能创造出更加适合居民使用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读懂这条河道,把她作为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把她作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她就会成为城市中的一个亮丽而迷人的港湾。

[1]王东宇,李锦生.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2000,(9):27~30.

[2]刘晓明.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J].中国园林,2001,(3):56~58.

[3]孙鹏,王志芳.遵从自然过程的城市[J].中国园林,2001,(3):28~32.

[4]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规划中的生态廊道[J].中国园林,2001,(4):18~26.

[5]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

[6]陈志华.保护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国际文献[M].台北:台湾博远出版公司,1992:10~25.

[7]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沦——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0.

[8]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J].Moder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2005.(4):135~138.

猜你喜欢
淇河支渠滨水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游览淇河诗苑感受淇河文化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青州张庄灌区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分析
打造生态淇河 建设品质“三城”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金丝伴银线淇河缠丝蛋
诗河之春
渠道流量及流量分段的计算原则和方法
墨玉县普恰克其乡家依闸口东支渠抗冻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