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切齿-齿状线距离与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关系的研究

2011-01-16 09:25廖志新欧阳金红李昌平
天津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齿状贲门食管

廖志新 欧阳金红 黎 丽 李昌平

活体切齿-齿状线距离与身高和体质量指数关系的研究

廖志新 欧阳金红 黎 丽 李昌平

身高 人体质量指数 食管 贲门 胃镜检查 人体测量术

临床上,正常成人切齿至贲门齿状线距离的预测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切齿至齿状线距离与性别、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指数的相互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2009年8月—2010年2月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门诊胃镜病例535例,其中男259例,女276例,年龄14~73岁,排除食管疾病、心脏大血管疾病、脊椎胸廓畸形以及贲门齿状线模糊不清者。

1.2方法 患者做胃镜检查前禁食6~8 h,检查前测量身高、体质量,记录年龄和性别,计算质量指数。患者采取左侧卧位,头部自然平直,同一人操作电子胃镜,退镜过程中观察贲门齿状线,在患者无恶心反射状态下测量贲门齿状线至切齿的距离。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切齿至贲门齿状线距离为因变量,以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指数为自变量,对线性相关的两因素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身高、切齿-齿状线距离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和切齿-齿状线距离比较

表1 不同性别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和切齿-齿状线距离比较

*P<0.05,**P<0.01,表2同

性别 n 年龄(岁)身高(cm)体质量指数(kg/m2)切齿-齿状线(cm)男性女性t 259 276 43.83±13.58 40.80±11.97 0.878 165.33±4.87 154.70±4.15 27.214**22.93±2.89 23.02±2.30 0.378 40.47±1.65 38.53±1.27 15.226**

不同性别研究对象切齿-齿状线距离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无相关性,但与身高呈正相关,见表2。利用回归方程得出身高预测切齿至齿状线距离为:男性=0.212 X+5.374,女性=0.107 X+22.021(为切齿至齿状线距离,X为身高)。

表2 切齿-齿状线距离与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r)

3 讨论

食管长度的测定方法有胃镜下目测法[1]、食管测压法[2]、尸体测量法[3]等,但这些方法常受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准确性不高,而切齿-贲门齿状线在解剖结构上相对固定,易于测定,临床实用性较强。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之间切齿-齿状线距离和身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男性身高普遍比女性高有关,与钟英强等[4]的报道相符。不同性别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与切齿-齿状线距离的无相关性,这表明年龄和体质量指数不影响切齿-齿状线距离,而身高与切齿-齿状线距离有明显的相关性,由此可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以身高预测切齿-贲门齿状线距离。本研究与钟英强等[4]得出回归方程男性=0.55-50.92,女性=0.66-64.91有所不同,可能与研究的样本含量有关。冯丹等用坐高预测切齿-贲门齿状线距离,但坐高有时患者不便测量,而多数人均知道自己的身高,不必临时测量。临床上,贲门齿状线(SCJ)本质上是食管鳞状上皮与胃柱状上皮交界处,正常情况下,胃食管连接处(GEJ)与SCJ(Z线)通常在同一部位,但实际工作中,如Barrett食管和食管裂孔疝SCJ有上移,可以用实际测量的切齿-齿状线距离与患者本身预测的距离进行比较,判断Z线是否上移及上移的距离,这对于上述食管疾病的诊治有较大的帮助。本次研究用身高预测切齿-贲门齿状线距离出入不大,约1 cm的误差,可以较好指导临床诊治食管疾病。

[1] 李长顺,杨蓬勃,和水祥,等.成人国人内镜下食管长度的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3):239-256.

[2] 王莉,夏志伟,王琨,等.国人成人食管长度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9,49(8):57-58.

作者单位:338025 江西省新余市中医院消化内科(廖志新,欧阳金红,黎丽);四川省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李昌平)

[3] 魏含辉,邓健全,周立,等.食管长度与身长的相关性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1,23(3):199-200.

[4] 钟英强,颜蓉,李惠君,等.广州地区成人食管长度与体表数据及身高的关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5):371-373.

[5] 冯丹,王志强,程玉红,等.活体切齿至食管齿状线长度与坐高关系的研究[J].解剖学研究,2003,25(1):33-34.

(2010-05-01收稿 2010-06-26修回)

(本文编辑 李国琪)

猜你喜欢
齿状贲门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Ⅱ型齿状突骨折的解剖影响因素的研究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食管、贲门类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分析
术后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Ⅲ期贲门腺癌预后的研究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
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
22例齿状突骨折X线检查回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