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莹,李文华,杨红英,刘晓莉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1)
823株假丝酵母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胡 莹,李文华,杨红英,刘晓莉*
(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1)
目的分析临床标本中假丝酵母菌属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2005~2009年患者感染的深部标本进行真菌培养,采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ATB-Fungus-3微量稀释法做药敏试验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823株假丝酵母菌,菌种以白假丝酵母菌 (58%)、热带假丝酵母菌(15%)、光滑假丝酵母菌(14%)为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各种真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均保持较高的抗真菌活性,而氟康唑、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结论真菌感染逐年增多,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加强对临床真菌感染与耐药性情况的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假丝酵母菌;抗真菌药;耐药性
近年来,真菌感染,特别是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又一新难题,发病率日益增高,原来临床一些少见真菌、双相菌和条件致病真菌引起的感染逐惭增多,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等等,给医疗机构带来了很大困难,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真菌的检测和体外药敏试验对指导临床用药十分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临床真菌感染的特点及分布,我们对2005~2009年我院所分离的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菌株来源 共823株假丝酵母菌,分离自我院2005~2009年住院病人的血液、无菌体液、穿刺液、尿液等标本。
1.2 假丝酵母菌的培养和鉴定 按常规方法从标本中分离培养酵母样真菌,用CHROMagar显色培养基进行菌种鉴定,在显色培养基上显绿色的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呈灰兰色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紫色菌株为光滑假丝酵母菌,粉红色边缘有微毛菌株为克柔假丝酵母菌,其它显粉色或无色菌株用Vitek-32YBC卡进行鉴定。
1.3 药敏试验 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Fungus-3酵母样真菌药敏试条,包括五种常用抗真菌药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按产品说明操作和判读结果。其中AMB以生长完全被抑制孔、其它四种药物以生长明显减弱孔为判读折点,质控菌株为白假丝酵母菌ATCC90028。
1.4 数据统计分析 用WHONET5.6药敏统计软件进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1 2005~2009年5年823株假丝酵母菌的菌种分布
在20055~2009年五年间,从呼吸道分泌物以外的各类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823株假丝酵母菌,其中白假丝酵母菌分离率为58%(475/823),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为42%(348/823),在非白假丝酵母菌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14%(114/823)、热带假丝酵母菌15%(126/823)、克柔假丝酵母菌10%(79/823)较为常见,此外还包括近平滑假丝酵母菌3.0%(27/823),季也蒙假丝酵母菌2.1%(3/143)及其它假丝酵母菌16.1%(23/143)。白假丝酵母菌虽仍占首位,但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而非白假丝酵母菌则有所增加,其中尤以光滑假丝酵母菌增加最为明显,与其它学者[1]的研究结果一致。
2.2 823株假丝酵母菌对五种常用抗真菌药的耐药性
2005~2009年5年所分离的823株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 5-FC、AMB、FCA、ITR、VRC 的总体敏感率分别为 86.0%、100%、90.9%、69.9%、93.5%。较为常见的三种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仍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其敏感率均在98%以上。但氟康唑伊和曲康唑则在体外药敏试验中显示了较高的耐药性。见表1。
表1 医院真菌感染常见病原菌对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情况 率%
近年,深部真菌感染逐年增加,目前已上升为医院内感染的第4位病因。同时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种构成发生了较大变迁。国外文献报道,以往深部真菌感染中占绝对优势的白假丝酵母菌的构成正逐年下降,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构成逐年上升[2]。本研究中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要流行株、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曲霉菌占一定比例。与既往国内文献比较,白假丝酵母菌构成有下降趋势[3]。可能与本研究中排除了呼吸道标本(定植的白假丝酵母菌比率较高)分离株有关。
除伊曲康唑外,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伏立康唑均表现出对假丝酵母菌属较高的总体敏感性,说明这些药物仍是假丝酵母菌感染治疗的有效药物,而伊曲康唑的体外药敏试验表现出的较低敏感性,作者推测可能与其判断折点建立在粘膜假丝酵母菌病治疗的基础上有关。对白假丝酵母菌,5-FC、AMB、FCA、ITR、VRC五种抗真菌药物仍显示较低的耐药率,FCA仍有较高的敏感性,与国内学者[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这些药物均是治疗的可选有效药物,与此同时,与其它研究结果[3]不同,我们的统计结果中,白假丝酵母菌对FCA的中介率未有明显增加,FCA仍可作为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考虑到近年来FCA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预防性应用对白假丝酵母菌的影响[5],我们有必要密切注意其变化趋势。对于非白色假丝酵母菌,除AMB与VRC外,另外三种药物的耐药性均明显高于白假丝酵母菌,值得注意的是在用ATB-Fungus-3进行的假丝酵母菌药敏试验中,除了克柔假丝酵母菌表现出了对FCA的固有耐药性外,我们并未观察到对FCA呈固有低度敏感性的光滑假丝酵母菌表现出相应的耐药性,反而表现出与其它药物一致的敏感性,说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注意对实验结果的修正。
综上所述,白假丝酵母菌虽仍是目前假丝酵母菌感染中排名首位的菌种,但其所占比例已明显下降,而非白假丝酵母菌尤其是光滑假丝酵母菌显著上升,对于白假丝酵母菌,常用抗真菌药仍然呈高度敏感性,而对于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感染,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将其鉴定到种并作药敏试验,临床医师需了解目前假丝酵母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变化趋势,并根据菌种鉴定结果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避免盲目经验用药。
[1]张军民,席丽艳,鲁长明,等.医院分离深部真菌菌株流行病学调查和药敏试验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27-30.
[2]Bouza E,Mu P.Epidemiology of candidemia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Int JAntimicrob Agents,2008,32(Suppl2):S87-S91.
[3]尚元元,喻 楠,贾 伟,等.2007~2008年医院真菌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35-37.
[4]胡志东,岳 娜,徐海茹,等.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敏感性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676.
[5]余 进,张 敏,李若瑜,等.氟康唑预防应用对深部真菌感染高危患者体内分离的假丝酵母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7-19.
R379.4,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1)01-0051-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1.01.021
胡莹,女,1977年生,硕士,主要从事细菌耐药方面研究。
刘晓莉,email:xiaoliliu200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