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广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评析
郭庆广
(武夷学院 商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酒店接待能力是住宿、餐饮、会务、娱乐等接待能力的综合体现。其中,住宿接待能力不仅是酒店的核心接待能力,而且是旅游城市接待游客能力(包括客运、食宿、引领、置景及商贸等接待能力)的关键接待能力。目前,国内外旅游产业长期未解决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就是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逐渐拉大并导致酒店业经济效益不断下滑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任务一是创建评价问题严重性的理论依据,即建立评价旅游季节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利用效果的统计指标体系和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余缺反差程度的可容忍性评价标准;二是对引发严重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深刻分析。
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余缺反差;容忍度
一旦旅游时机的决定因素(气候与假期等)被确认,各旅游城市都会有吻合其景观特点的特定旅游淡季(包括最淡季与较淡季)与旅游旺季(包括最旺季与较旺季)。于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与难以改变的社会规律造成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各旅游城市的酒店(包括宾馆、饭店及旅馆)住宿接待能力都会分别在旅游淡季和旺季不同程度地出现剩余和欠缺。
如果把住宿接待能力的剩余和欠缺在数轴上的反向标记数所形成的差距称为余缺反差,则旅游城市酒店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年年都有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以下简称“住宿余缺反差”)。正因为住宿余缺反差普遍存在且同时牵扯到了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旅游监管等诸多方面问题,所以“住宿余缺反差难免论”和“住宿余缺反差难控论”等畏难情绪至今还一直弥漫在整个酒店业,并对住宿余缺反差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很大阻碍。虽说存在住宿余缺反差不一定是异常现象,不一定是严重问题,酒店业和旅游学界也必须密切关注它的动态变化,研究并掌握它的基本特征及变动规律。一旦住宿余缺反差逐渐拉大并且接近或达到不可容忍的程度时,就必须及时对其分析原因并给予有效调控。否则,旅游城市的酒店业乃至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研究住宿余缺反差的目的并不是要彻底消灭它,而是要尽可能阻止它形成逐渐拉大趋势并至少将它控制在可容忍的限度(不算严重的程度)之内。显然,实现该目的之关键是把握住宿余缺反差的走势和可容忍限度。本文旨在创建评价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利用效果以及住宿余缺反差问题严重性的理论依据,为此类问题的诱因分析和有效调控准备必要性论证工具。
众所周知,旅游季节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利用效果取决于酒店流失(或得到)的收益额。如果说与旅游淡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剩余对应的是酒店守望收益(意中收益)流失,与旅游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欠缺对应的是酒店机会收益(意外收益)流失,那么与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余缺反差对应的就是酒店在旅游淡旺季流失的总收益,与全年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剩余对应的就是酒店全年流失的总收益。由此可见,为了评价旅游季节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利用效果,进而为评价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余缺反差问题的严重性奠定基础,必须首先建立以下的统计指标体系:
旺季酒店床位需要承租数A(张)≈当年旺季本市接待游客量×上年旺季本市酒店接待游客的人均占床数
淡季酒店床位实际出租数B(张)=当年淡季各日出租床位数之和
全年酒店床位实际出租数C(张)=全年各日出租床位数之和
旺季酒店床位最大可租数 A'(张)=酒店床位总数M×旺季天数t1
淡季酒店床位最大可租数B'(张)=酒店床位总数M×淡季天数t0
全年酒店床位最大可租数C'(张)=酒店床位总数M×全年天数t
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欠缺量X(张)=A-A'
淡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剩余量Y(张)=B'-B
全年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剩余量Z(张)=C'-C
旺季酒店床位欠缺率 x(%)=(X/A')×100%
淡季酒店床位剩余率 y(%)=(Y/B')×100%
全年酒店床位剩余率 z(%)=(Z/C')×100%
酒店床位日均租价ρ(元)=酒店全年接待住宿的实际收入 I÷C'
酒店全年接待住宿收入的流失额W(元)=Z×ρ
酒店淡旺季接待住宿收入的流失额w(元)=V×ρ=θ×Z×ρ(其中 θ=Vρ/Zρ)
能够评价旅游季节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利用效果,并不等于能够评价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余缺反差问题的严重性。一般地说,若旅游城市的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某种余缺度 (剩余率或欠缺率)所对应的收入流失额不足以在业内引起焦虑或恐慌,即尚未给酒店业的经营造成严重损失——尚未使酒店业的年收入利润率低于某个可容忍的底线水平,则认为该余缺度可容忍。
通过计算和分析酒店业的年收入利润率,不难找出旅游城市的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度的可容忍性评价标准。
设i为酒店业接待住宿的无流失年收入,i'为酒店业接待住宿的年收入流失额,I为酒店业接待住宿的实际年收入,c为酒店业接待住宿的年经营成本,r为酒店业接待住宿的无流失年收入利润率,r'为酒店业接待住宿的实际年收入利润率,则i-c为酒店业在无收入流失情形下的接待住宿的年利润,i=I+i',且有:
若酒店经营需要至少保本,则i'在满足不等式
(2.2.1)的同时还应满足不等式:
若酒店经营需要保证必要的利润分配(如股息分派、基本福利分配等),即保证收入利润率r'不低于某个确定的底线水平r0,则i'在满足不等式(2.2.1)的同时还应满足不等式:
显然,只有能分别满足不等式(2.2.2)和(2.2.3)的Zρ和Vρ所对应的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度(即床位余缺度)才能被视为可容忍。
凭借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富蕴的人文环境,Q市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伴随旅游产业[1]的快速崛起,2000—2009年Q市酒店业也得到了急速拓展。综合Q市统计年鉴、经济普查资料和酒店经营调查资料可得《Q市酒店业发展概况统计表》(详见表1)。值得说明的是,该表及其后提到的“旺季”与“淡季”分别指Q市的最旺季(两个旅游黄金周及其前后的一段时间)和最淡季(冬末春初的一段时间)。分析该表中的数据资料,可以发现以下两个明显事实:
十年间Q市酒店业的经营规模发展迅猛。为了扶持并配合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更为了充分满足旅游旺季大量的游客食宿需求,Q市政府曾在前些年利用需求拉动供给的市场机制放手发展酒店业,使Q市酒店业于2009年取得了经营规模数倍于十年前的显赫业绩。2009年的酒店总数、客房总数、床位总数、从业人员总数及接待住宿收入分别为2000年的2.79倍、3.17倍、3.18倍、3.19倍、6.11倍。
Q市酒店业的接待住宿的实际年收入I与床位总数M呈高度线性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728)。反映相关效果的回归方程为:
运用效果评价指标和容忍性评价标准可以发现:Q市旅游季节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利用效果和余缺度的容忍性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3.2.1 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逐渐拉大且不可容忍
针对Q市实情各年最旺与最淡旅游季节的平均天数分别统计为40天和50天,再依表1可得资料表2。
表1 Q市酒店业发展概况统计表
仔细观察表2资料不难发现,Q市酒店业在显现规模业绩的同时已经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一种难以摆脱的困境之中,即住宿余缺反差逐渐拉大且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其基本状况是:
⑴旅游旺季时酒店住宿接待能力明显欠缺。2000年至2009年,Q市最旺旅游季节酒店床位的平均欠缺量为65856张(2009年为117040张),平均欠缺度为14.2%(2009年为17.24%)。
⑵旅游淡季时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大量闲置。2000年至2009年,Q市最淡旅游季节酒店床位的平均剩余量为448635张(2009年为713600张),平均剩余度为85.2%(2009年为84.08%)。
⑶全年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也大量闲置。2000年至2009年,Q市全年酒店床位的平均剩余量为2577667张 (2009年为3416765张),平均剩余度为69.65%(2009年为 55.15% )。
⑷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逐年拉大。2000年至2009年,Q市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以14.73%的平均增速形成了一个平均发展水平为514491张的时态序列。
根据粗略统计,2009年Q市酒店业接待住宿的经营总成本约为58000万元,实际收入利润率约以10%为底线水平,而当年的i=I+i'=98518.42(万元),i-c/(1-r0)=34073.98(万元),[i-c/(1-r0)]θ=8283.63(万元)。也就是说,2009年Q市酒店业全年接待住宿收入的流失额Zρ=35018.42(万元)和旅游淡旺季接待住宿收入的流失额Vρ=8513.23(万元)不能分别满足不等式(2.2.2)和(2.2.3),即 Zρ和 Vρ所对应的床位余缺度都已不可容忍。
3.2.2 酒店经营效益普遍下滑
旅游淡旺季酒店床位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逐渐拉大的事实作为主要原因之一,还导致Q市发生了更加糟糕的连锁反应即酒店经营效益普遍下滑。
观察表1资料不难发现一个重要事实:能够反映Q市各酒店经营效益的三个基本创收指标即“房均收入”、“床均收入”、“人均收入”的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在2007年达到最大值,然后从2008年起同时下滑。
深入调查的结果证明,表1的数据资料所揭示的问题确实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重大问题。仅以2009年的情况为例,Q市包括43家星级酒店在内的248家酒店中,房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7.31万元)的仅有38家(含6家星级酒店);床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3.74万元)的仅有39家(含6家星级酒店);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17.09万元)的仅有45家(含4家星级酒店);三个基本创收指标全部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仅有36家(含3家星级酒店)。问题的严重性更在于Q市的酒店经营效益的优劣面呈现出了“优少劣多”的明显特征。2009年三个基本创收指标中至少有一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酒店共49家,占全市酒店总数的比重还不到20%,可是他们的收入之和 (53427万元)却已占全市酒店接待住宿总收入(63500万元)的84% 。显然,大部分酒店的经营效益已经下滑到了危险地步。事实上,许多酒店的成本利润率已长时间徘徊在零点附近。在严重亏损的酒店中,已有一些酒店因主营业务难以转向而相继关停,仍在苦苦支撑的酒店已有不少发出了“就指望房地产增值来保本了!”的无奈声调。
表2 Q市酒店床位接待能力的余缺及住宿收入流失情况的动态统计表
只要过了旅游旺季,Q市酒店之间就会为争夺客源而悄然打起降价战。从正常到异常,酒店之间的降价战是越打越激烈、越打越悲惨(2009年淡季房租价格不到旺季房租价格的25%)。当价格下降到已无利润可言时,酒店的必要支出便开始受到挤占或压缩。无论是营业成本被挤压,还是管理费用被挤压,显然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住宿接待服务产品的质量。接踵而至就是酒店的信誉降低、客源萎缩、收入减少、……,直至酒店经营效益再次下滑。一旦酒店经营效益下滑形成了恶性循环,就必然会在损害酒店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还损害相关行业乃至旅游城市的整个社会利益。
既然Q市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已经形成了逐渐拉大之势,已经达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已经导致了酒店经营效益普遍下滑,那就有必要为解决问题而去认真分析原因。
3.3.1 造成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的余缺反差逐渐拉大的主要原因
⑴现行的重大节日全国统一长休假制度形成了假期性的旅游旺季与淡季。气候的变化本已划分出了自然性的旅游旺季与淡季。由于现行的重大节日全国统一长休假制度固定了所有单位职工远行旅游的时间,因而使各旅游城市形成了“假来即旺、假去渐淡”的另类旅游旺季与淡季——假期性的旅游旺季与淡季。这正是Q市形成并且拉大住宿余缺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如此,该制度还产生了一些其它弊端。(详见本文后面的有关论述)
⑵酒店接待能力很难预警。随着Q市旅游品牌在国内外迅速叫响,慕名前来的游客年年猛增。但是,每逢旅游旺季多数游客都是在事先不知Q市接待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前来的,Q市也是在事先预测不准游客数量的增长趋势和实际人数的情况下仓促应接的。盲目前来的游客与仓促应接的Q市碰面后的结果就是一片忙乱。其中,更多的忙乱属于住宿紧张的问题。为了避免今后的这种忙乱,在全市酒店接待能力目前很难预警的情况下Q市政府只好听任酒店热盲目升温。年复一年,Q市的住宿余缺反差也就随假期性旅游淡旺季的强化和酒店热盲目升温而逐渐拉大。
⑶酒店建设投资缺乏微观理智和宏观调控。因为缺乏对酒店行业经营规模的饱和度的把握,又意识不到全市酒店的床位余缺反差逐渐拉大必将导致酒店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下滑,Q市的酒店投资者始终错误地认为一些酒店萎缩或倒闭纯粹是经营管理不善或是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的缘故,始终没有控制住与酒店业一同发热的头脑并采取谨慎行为(即进行投资可行性研究[2])。因为缺乏对酒店行业经营规模的饱和度的把握,又预测不准游客数量的增长趋势、制定不出可靠应急预案,面对快速升温的酒店热Q市政府始终没有采取从紧调控酒店行业经营规模建设的有力举措。于是,Q市的住宿余缺反差也就因上述的微观缺陷与宏观缺陷的长期存在而越拉越大。
⑷酒店房间的床位设置结构极不合理。调查发现两个事实:一是Q市各酒店的房间多数设置成了含两个单人床位的标准房间。二是不少单身游客出于方便和安全考虑纷纷包住酒店标准房。于是,便造成了表1的数据资料所显示出的两个奇怪现象(即连年存在的各季节日均出租床位数都不同程度地多于日均入住游客数的现象和在旺季日均入住游客数明显少于床位总数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床位欠缺的现象)。由于在淡旺季游客人数悬差很大的前提下,不少游客纷纷包住标准房的行为会使旺季增加的床位欠缺数明显大于淡季减少的床位剩余数,所以该市每年已经存在的住宿余缺反差也就随“标准房酒店”(即以标准房为主的酒店)的增多和单身游客的增多而越拉越大。
⑸旅游淡季酒店闲置的住宿接待能力难以被利用。Q市的现有酒店都是房间全部设置在永久建筑物内的固定酒店。旅游淡季来临后,拆移肯定不可能,续用又肯定亏损,转向又十分艰难。于是,一直没有探索出酒店住宿接待能力大量闲置时的较好利用办法的许多酒店在旅游淡季都处于静坐观望的消极状态,住宿余缺反差也就随着酒店淡季利用难题的长期存在而越拉越大。
3.3.2 造成酒店经营效益普遍下滑的主要原因
⑴酒店行业普遍存在住宿余缺反差较大的问题。大概是受旺季丰厚收入的诱惑,Q市各酒店在建设之初都将住宿接待能力扩展到了投资允许的最大限度(最多设有400多张床位)。加上附表资料显示的实情即Q市各酒店的平均床位余缺反差连年都显现出较大数字(2009年达3349张),说明Q市酒店行业普遍存在住宿余缺反差较大的问题。虽然床位多的酒店在旺季可能多赚,但是,在淡季一般都会因床位多闲而多赔。事实表明真正能“以旺补淡”的酒店为数极少,而“旺饱难补淡饥”的酒店则比比皆是。这种景象所揭示的问题就是酒店经营效益普遍下滑。
⑵后期酒店行业接待住宿收入的增长慢于经营规模的增长。尽管在2000—2007年间Q市酒店行业接待住宿收入的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为25.32%)要快于经营规模的增长(客房总数、床位总数、从业人员总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11%、14.17%、13.81%),但是,在2007—2009年间Q市酒店行业接待住宿收入的增长(平均增长速度为12.13%)却要慢于经营规模的增长(客房总数、床位总数、从业人员总数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2.23%、12.23%、13.61%)。连锁反应的结果是基本创收指标全面下降,即酒店经营效益普遍下滑。
⑶酒店行业管理十分乏力。Q市的酒店行业管理乏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除工商管理局外其他政府职能机构(尤其是可对酒店行使日常管理权的职能机构)竟然没有酒店建设审批的参与权力;二是政府职能机构轻视或忽略了对非星级酒店的日常管理;三是政府职能机构没有建立起合理调控酒店行业经营总规模的有效机制;四是政府职能机构没有设计出(酒店年审和星级评审都不能替代的)酒店经营绩效年度考核制度和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五是酒店行业管理协会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甚至没有制定出规范而严格的行业规章 (包括抵制恶性竞争的严格规章)。
⑷酒店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明显存在。大量事实证明,在Q市凡是久久挣扎在零利润线附近的酒店其经营管理普遍存在以下七大问题:一是长期、随意、大量地挤占必要支付的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进而留下了无力提高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无力健全设施设备、无力强化经营管理等太多的遗憾;二是不能言行一致地做到 “诚信为本”、“质量第一”、“顾客至上”、“守法经营”,即不能保证提供合格的住宿接待服务产品;三是主营业务无声色,兼营业务无特色;四是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创办经济型酒店[3]、[4]或 便利酒店[5]的意识),经营模式陈旧,不善广开客源,不懂纵横联营;五是没有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保证模式;六是没有灵活调节旅游淡旺季酒店住宿接待能力之余缺的有效措施;七是没有建立服务功能完善的酒店网站[6]。
⑸旅行社超低价组团并对酒店等其他相关接待服务单位进行不合理压价的行为没有受到法规约束。如果旅行社的组团价格明显低于物价管理部门核定的导游、客运、食宿等有关标准收费之和,即组团实际收费明显低于正常下浮底线(防止旅行社与相关接待服务单位的共同经济利益受损的警戒线),那么旅行社的这种组团做法就属超低价组团。为了保证自己的正常收益,超低价组团的旅行社往往会通过对酒店、餐馆及旅游客运公司等有关服务单位进行不合理压价来转嫁其面临的损失风险。其后果不仅会使有关服务单位减少收益、使政府减少税收,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有关服务单位的经营质量和安全。令人遗憾的是,每逢旅游淡季不少旅行社超低价组团并对包括Q市的酒店在内的有关接待单位进行不合理压价时,未见这种行为受到严格而有效的法规约束。
[1]王晨光.旅游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冯丽萍.旅游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沈涵.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 [J].旅游学刊,2007,22(10):40-43.
[4]秦宇.论我国经济型饭店发展的产业示范意义[J].旅游学刊,2007,22(7):68-73.
[5]“便利酒店”风靡欧洲[N].参考消息,2006-01-22.
[6]万绪才.基于旅游服务功能的饭店网站评价初步研究[J].旅游学刊,2007,22(7):64-67.
SDC Analysis on Hotel Lodgings Reception Ability during High and Low Tourist Seasons
GUO Qingguang
(Business School of Wuyi University,Wuyishan,Fujian 354300)
Hotel reception capacity is the comprehensive embodiment of the ability about accommodation,catering,conference,entertainment and so on.Among these,the accommodation capacity is not only the core of the hotel reception,but also the key reception ability of the tourism cities(including passenger transport,accommodation,accommodation and food,guide,make scenery and business reception abilities).At present,a common unsolved problem i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dustry is that the SDC is gradually widening in low and peak seasons hotel accommodation capacity.And it also leading to the hotel declining economic efficiency problems.One of the key tasks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statistical indicator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utilization the ability of the reception in low and peak seasons.The limits of toleranc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the SDC in hotel accommodation ability in the low and peak seasons is also belongs to the key problem.The other key task is to profound the analyses of raised above themain cause of the problem.
high and low tourism seasons;hotel lodgings reception ability;SDC(surplus and deficiency contrast);limits of tolerance
F719.2
A
1674-2109(2011)06-0028-07
2011-10-18
郭庆广(1954-),男,汉族,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
book=94,ebook=94